天天看點

日本打撈三艘沉船,發現元朝攻打日本失敗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台風

元朝是我國第一個少數民族進入中原并且完成大一統的朝代,之是以蒙古族能成為第一個入關稱帝的少數民族,

離不開骁勇善戰的蒙古鐵騎,

元朝時代的中國是版圖最大的一個時代,蒙古鐵騎向西一口氣甚至打到了歐洲,現在歐洲很多國家據說就是當時元朝蒙古族的後裔,蒙古之是以能夠這麼快的崛起離不開兩個人,成吉思汗和忽必烈,這兩位可以說是蒙古軍隊的神,當時向西征伐的就是忽必烈的爺爺成吉思汗,到了忽必烈卻一直想着東征,當時的北韓半島已經是中國的藩屬國,

是以就隻有把目光放在了當時和我們隔海相望的日本,兩次東征日本就是在忽必烈的主導下進行的。

日本打撈三艘沉船,發現元朝攻打日本失敗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台風

在東征日本之前,當時的北韓半島已經時元朝的一部分,是以北韓就成了當時的征東行省,在準備東征日本之前,在當地直接強征了四萬餘人的造船工,以驚人的速度僅僅十個月就造出了900艘大型戰船,在戰船完工後就直接帶領三萬精銳開始了第一次攻打日本。現在很多人把元軍打日本失敗全部歸結為元軍不擅長水戰,其實不然,戰争的思路都是相通的,當時元朝的大軍隻用了三天時間就打到了對馬島,之後更是不用一天時間就全殲島上的日軍,八天後就又占領了壹岐島,五天後就已經進入了日本的主島,距離當時的大宰相府隻有一天的路程。隻不過因為對當地的地形不熟悉加上糧草線太長需要補充糧草是以當時離勝利隻差一步的元軍就退回到了海上,為了防止日本偷襲運送糧草的船艦,更是把軍隊的船開離海岸線很遠,也就是這次的遠離海岸線,

剛好碰上了台風,造成了在台風到來後直接全軍覆沒,第一次東征日本最後也以失敗結束。

日本打撈三艘沉船,發現元朝攻打日本失敗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台風

當時的忽必烈也隻是把原因歸結給了台風,并沒有分析自己的原因,于是在六年後又一次開始了東征日本,這次直接帶了四萬的精銳和十萬的“異族”,這次并沒有第一次那麼順利,在征戰一個月後連日本的主島還沒登陸,一直持續了兩個月,在兩個月背景風又一次到來了,上一次的悲劇又一次重演了,全軍覆沒。這次失敗之後當時南宋也開始了反叛。忽必烈選擇先平定内亂,是以第三次東征日本也就推遲了,随後忽必烈去世,他的東征計劃也就終止了。

日本打撈三艘沉船,發現元朝攻打日本失敗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台風

多年以來,後世之人一直認為這兩次東征失敗都是因為蒙古人不熟悉水戰和海上氣候導緻的,然而人們一直就沒想為何元朝的船艦為何那麼脆弱?為什麼台風過後隻剩遺骸?直到上世紀末,日本在九州島和對馬島之間打撈上來了三艘元朝戰艦之後

,忽必烈失敗的真正原因才浮出水面。

這三艘戰船打撈上來後,專家對船艦進行了勘測,發現最普遍的特征就是這些戰船殘骸上面布滿了柳釘,還有一些上面甚至還刻有“川船”的标記,學者們經過分析終于知道了忽必烈軍隊失敗的真正原因。元朝我們都知道是非常殘暴的一個朝代,當時的軍隊也從不把外族之人當人看,于是在鑄造戰船時就瘋狂壓榨當時強征之人的勞動力,在規定時間内必須鑄造出超出合理工作量的任務,不然就要處死。

當時的船工為了活命隻能想方設法的完成任務,包括用舊船改造,那些柳釘比較多的戰船殘骸就充分說明了當時的船闆就是直接從舊船拆下使用的,刻有“川船”記号的則說明了有些戰船之前隻是普通的河船,在古代“川”指的就是内河,這些船就是船工為了完成任務活命而濫竽充數的。

忽必烈的戰船就是舊船闆或者直接用河船改造而成的,遇到台風不解體才怪呢。是以說當時的元軍并不是敗給了日軍也不是敗給了台風,隻是敗給了自己急于求成罷了,還是古人誠不欺我“磨刀不誤砍柴工”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