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八國聯軍侵華前,慈禧曾向11國宣戰,是什麼讓她這麼大“口氣”?

導語:在落後就要挨打這一點,相信每個中國人都深入人心了吧。我們愛好和平,但是要想有真正的和平,我們自身就要變得強大,讓别的國家不敢欺負我們。我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概念呢,因為清朝政府的軟弱無能導緻了我們在曆史上吃虧了很多次,什麼割讓山東啊,火燒圓明園之類讓我們深痛不已。

八國聯軍侵華前,慈禧曾向11國宣戰,是什麼讓她這麼大“口氣”?

向來清政府對洋人都是巴頭巴腦,不敢有半分硬氣。因為當時的閉關鎖國和重農輕商等政策導緻了清朝與外國有了很大的差距,每次挨打清朝政府都是不敢吭聲。可是有一次就奇怪了,作為當時手握權力的西太後慈禧既然公開發表向十一國列強公然宣戰。這又是為何,之前都沒有這麼硬氣。

八國聯軍侵華前,慈禧曾向11國宣戰,是什麼讓她這麼大“口氣”?

原來是因為山東的“曹州教案”使得義和團的逐漸興起和強大,他們打着從一開始的“反清複明”的口号到後來的“扶清滅洋”。他們在山東對洋人十分的痛恨,他們滅洋人,摧毀洋人所建的教堂,反正一切有關洋人的東西他們都不要,通通打壓。

為此洋人自然就很不爽啦,他們來清政府的朝堂上告狀,希望清政府好好收拾這些義和團的人。那慈禧自然就諷刺道,你們不是有洋槍洋炮嘛,還怕這一群拳民,既然還要我們出手。于是慈禧便想到了是不是可以利用一下義和團去騷擾一下洋人呢,比較她早就看這群洋人不爽了。她記下了這件事。

八國聯軍侵華前,慈禧曾向11國宣戰,是什麼讓她這麼大“口氣”?

而且在皇帝這一方面,慈禧很不喜歡光緒這個不聽話的孩子,她想廢了他,換個聽話的皇帝上位。但是因為洋人不答應,他們還想慈禧把權力交回給光緒。這就讓慈禧更加不爽了。于是她便偷偷在心裡定下了向讓義和團去滅洋人的想法。

可是呢,她的心腹袁世凱卻上奏說,義和團隻是一群烏合之衆,不堪一擊的。用他們對付洋人是萬萬不可能的。因為當時袁世凱負責剿滅義和團這一方面,他把義和團從山東趕到去了河北。是以他才這麼有底氣的跟慈禧說。但是慈禧還是半信半疑,于是她派出了自己的心腹大臣剛毅去查一查,看一下這群“一盒團子”是不是有能耐有本事對抗一下洋人。

八國聯軍侵華前,慈禧曾向11國宣戰,是什麼讓她這麼大“口氣”?

雖然我們不知道剛毅是不是觀察到位,是不是真的了解透徹義和團的情況。但是他拍馬屁的功夫沒有落下,他一回來就馬不停蹄的去跟慈禧打報告,他用了九個字概括了自己想說的所有東西,那就是:天降義和團,以滅洋人。慈禧就信以為真,覺得剛毅呢說話比袁世凱實誠多了。于是她就下令讓義和團溜達回到了北京城。

八國聯軍侵華前,慈禧曾向11國宣戰,是什麼讓她這麼大“口氣”?

就在義和團的“扶清滅洋”活動搞得如何朝天的時候,他們本來呢目标是打洋人,和把那些信奉洋教的,用西洋物件的中國人去除。然而天有不測風雨,在混亂中他們也不知道誰是誰,不小心把一個德國人打死了。那個德國人不是普普通通的德國公民,他是當時的駐華德國公使,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外交官,他叫做克林德。一個駐華公使被打死,使得德國人很憤怒,紛紛譴責清政府,要求他們還他們一個公道。但是當時的慈禧自然不會搭理他們,覺得你們在我們大清的土地上胡作非為就可以,我們現在打死你們一個外交官又怎樣,你們欺負我們還少嗎?于是洋人更加生氣了,覺得面子上過不去,清政府“沒救”了,要出兵救救他們。慈禧哪能被别人這般諷刺,于是激動之下,她向德、法、英、美、俄、日、意、荷、比、西等國宣戰。後來的結果大家都知道啦,八國聯軍侵華,慈禧隻能逃命,義和團也沒啥作用。最後還是清政府擺平了義和團才平息了這場風波。

八國聯軍侵華前,慈禧曾向11國宣戰,是什麼讓她這麼大“口氣”?

結語:雖然慈禧的自以為是讓清政府再次向洋人低頭,可是如果不是這樣,怎麼會有後來的推翻封建統治行動呢,某種程度上來說,義和團是加速了封建社會的結束。無論是過後還是未來,我們都要記住落後就要挨打這個道理,隻有祖國的強大,我們才能安居樂業。不知道各位對這件事有什麼看法,歡迎下方留言分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