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公子小白,可能很多人一時想不起來他是誰,但換個稱呼,我保證所有人都會驚叫一聲,原來公子小白就是他啊!他就是春秋五霸之首,齊國第一位霸王,大名鼎鼎的齊桓公。
話說公子小白還是傳奇人物姜太公的後人,姜太公就是封神演義裡的姜子牙的原形,周武王滅掉商纣王建立周朝之後,把姜太公封到了齊地,也就是現在的山東一帶,他的後人就以齊為國号,直到秦朝統一天下。周朝末年,諸侯割據,天下大亂,俨然是一個兵荒馬亂的世道,周天子都不能踏出都城,更别說其他人了,隻能龜縮在自己的地盤裡。公子小白也就出生在這個時候,而且從一出生,就面臨着各種稍微不留意就會喪命的重重危險中。

公子小白剛出生的時候,齊國正是政權混亂到極緻的時候,國君齊襄公都沒有什麼微信可言了,被哪個臣子怼了也隻能暗地裡發發牢騷,連正面沖突都不敢發生,可以說那就是個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的局面。而且軍隊都掌握在大臣們的手裡,齊襄公就算想整治朝綱,也是無從下手的局面,廢話,動誰誰反,直接就帶着軍隊進宮了,赤手空拳又孤身一人的齊襄公拿什麼跟人家抗衡?
這個時候還在襁褓裡的公子小白,還有他的一衆兄弟們,那就像是案闆上的肉,隻要誰不高興了,随時可以弄死他們。别說不可能,更别說當臣子的不敢,那個時候君王都不敢動臣子了,臣子殺個王族也不叫個事。而且事實證明,包括齊襄公在内,公子小白的兄弟們基本上被殺了個幹淨,很少有能活到成年的。
這種局面下,要想讓臣子不造反基本是不可能的,就是個時間早晚的問題。果然,齊僖公的侄子公孫無知首先發難,殺了齊襄公篡權奪位,還想斬草除根,殺了當時齊襄公僅存的骨血公子小白和他的哥哥公子糾,多虧了鮑叔牙、管仲、召忽,保護着兩位公子逃了出來,鮑叔牙領着公子小白投奔了莒國,管仲和召忽領着公子糾逃往了魯國,這才算是保住了齊國君主的一點血脈,其他兄弟,都被戗殺殆盡了。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這句話放在這真是太合适了。你公孫無知不是篡權奪位了嗎,我當下對付不了你,沒事,我保護着王族的公子先逃了,等我有了足夠的力量,再讓公子以複國的名義回來找你算總賬。于是,當公孫無知被雍林人斬殺,大家正在商議該立誰當齊國新的國君的時候,公子小白和公子糾啟程往回趕了,這就是一場賽跑,誰先回到齊國國都,就能先獲得權臣的支援,也就能當上齊國新的國君。
這時候,公子小白又遇到了可能會喪命的危險,魯國派管仲率軍去截殺公子小白,好讓自己扶持的公子糾能當上齊國國君,同時送公子糾趕回齊國,而公子小白這邊呢,就一個鮑叔牙,還被派去打前站了,根本沒有能夠用的人,更何況管仲也是個難得的人才啊,這簡直就是無解的局面。
這個時候可以說公子小白隻要稍微有一點點大意,在路上碰上了管仲,那就是必死,于公于私,管仲都絕對不可能放過他。但偏偏公子小白就真的碰上了管仲,還被管仲射了一箭,好在公子小白機智,躺在地上裝死騙過了管仲,然後躲在馬車裡,日夜兼程趕回了齊國,還迅速得到了衆多大臣的支援,包括軍隊将領的支援,當然,這都是鮑叔牙的功勞。
等到六天後,公子糾才趕到齊國邊境,這才發現自己已經來晚了,大局已定,無奈隻好又傳回了魯國。可這畢竟是一個禍根呐,流亡的時候可以當好兄弟,但現在公子小白已經當上了齊國新一任的國君,那公子糾就堅決不能留。于是鮑叔牙給魯國的國君寫了一封信,指使魯國國君殺了公子糾,逼死了召忽,還把管仲押解回了齊國。
王位坐穩了之後,公子小白開始大刀闊斧地整頓朝綱了。這個過程并不順利,有野史記載,公子小白在剛上位的那一段時間裡,遭受了不下三十次刺殺,有好幾次都差點挂了。萬幸的是,公子小白終于安然完成了整頓,把齊國重新打造成了中原霸主,然後九合諸侯,南征北讨,尊奉早已經有名無實的周天子,成為了春秋時期第一位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