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國時各方打成一鍋粥,為何沒有外敵趁虛而入?你看鎮守邊疆的是誰

三國時各方打成一鍋粥,為何沒有外敵趁虛而入?你看鎮守邊疆的是誰

說古論今三國事,拍案奇書小蟲子

漢末三國,皆知硝煙彌漫,你方唱罷我登場,仿若走馬觀花,各個諸侯搶着起高樓,宴賓客,幻想着自己能夠坐鎮一方,甚至重塑河山無恙,最終卻擺脫不掉一個樓塌了的命運。

三國時各方打成一鍋粥,為何沒有外敵趁虛而入?你看鎮守邊疆的是誰

令人奇怪的是,

三國時,各方幾乎打成了一鍋粥,為什麼卻沒有外敵趁虛而入,沒有發生西晉末年那般的“五胡亂華”事件呢?小夥伴們你且看鎮守邊疆的是誰?大緻說來,是以曹操為首的北方勢力控總鮮卑烏桓匈奴西羌等,以劉備為首的西南勢力壓制南蠻,以孫權為首的江東勢力打擊山越,各有側重,卻都是毫不手軟,決不妥協。

漢末三國時期,籠統說來,

北方外族勢力

最大最能夠對中原構成威脅的,

主要是匈奴、西羌和鮮卑,

馬背上成長起來的民族,骁勇善戰,勇猛果敢,再加上當時的氣候有漸趨寒冷之勢,這對于遊牧民族來說更是雪上加霜,對中原農耕民族“打秋風”幾乎成了生存之道。

三國時各方打成一鍋粥,為何沒有外敵趁虛而入?你看鎮守邊疆的是誰

然而他們并未釀成“五胡亂華”之禍,究其原因,頭功之賞當歸西涼馬氏。

雖然西涼五馬可能并非是為了漢家守邊境而隻是想擁兵自重于西涼成為一方霸主,但是不管是動機目的如何,總歸是起到了将外族隔絕在中原之外的目的,自始至終,西涼都還屬于華夏圈,

以後的割據勢力公孫瓒、閻柔之流也都屬此類

,雖醉翁之意不在酒,卻都是殊途同歸。

其次,曹操統一北方之後,所用政策與所派鎮守疆界的人選都非常的強硬且正确,政策是分而治之,

威逼利誘分裂了匈奴各部,派遣漢人任匈奴部落掌實權者,對匈奴貴族多有牽制,還推行了内遷匈奴群眾之策,并入士家,嚴加看管,間接漢化,使得匈奴戰鬥力大為削弱;

三國時各方打成一鍋粥,為何沒有外敵趁虛而入?你看鎮守邊疆的是誰

派将多是悍将

,如曹仁、夏侯淵、于禁、徐晃等人,都曾有過平叛邊疆之亂的功績,這些都是曹操手下的能兵悍将,統兵作戰能力那都是實打實的,意志決心也都是那些少數族首領無法比拟的(畢竟他們僅僅是以搶掠财務為主要目的)。

至于西南勢力,從劉表開始,就有意打壓控制

,隻不過時起時落,多有反複,

劉備占據蜀川之後,特别是諸葛亮治蜀之後,“七縱七擒”南蠻首領孟獲,平定了南郡,使得西南大體依附華夏而漸漸趨同華夏。

三國時各方打成一鍋粥,為何沒有外敵趁虛而入?你看鎮守邊疆的是誰

江東山越,其實并非一個傳統意義上的民族

,而隻不過是對山中居民的泛稱,其中不乏因為難以忍受苛征暴斂而逃入深山的漢族人民,而

孫吳政權為了賦稅兵源,也是為了更好地實行自己的統治,對待這些試圖尋得桃花源的山越實行堅決打擊的政策,不可謂不強硬

,數十年的殘酷政法打壓,他們已經不能被看做一種威脅了。

注:此文參考文獻專著《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魏晉南北朝史論叢》、《三國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