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在某場戰争中,雙方兵力相差懸殊,以多勝少,肯定是大機率事件。
然而能以少勝多的話,肯定就會名垂千史,成為經典戰役。
但是以多輸少,并且還能具有重大曆史意義的戰役,
在我們曆史中卻很少見過,畢竟這不是特别光彩的事。

然而,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場戰役,絕對是其中的經典戰役。
這場戰役,雖然以國軍失敗告終,但卻挫敗了日軍,中央突破,速戰速決的戰略意圖,
粉碎了他們,3個月滅亡中國的美夢。
它是我國從局部抗戰,轉向全面抗戰的曆史轉折點。
這場戰役就是淞滬會戰。
之是以稱之為會戰,而沒叫做戰役,那肯定是規模特别大。
作為上帝視角,縱觀整個抗日戰争時期,淞滬會戰都可以稱為,規模最大以及最慘烈的會戰之一。
在短短的三個月時間内,中日雙方在上海,先後投入了總計 100 萬兵力。
日軍投入近30萬人,宣稱1個月内占領上海!不得不說當時日軍是真的狂妄,也不知道哪來的自信!
或許他們還認為,國民政府會沿用不抵抗政策!但是他們這次是真錯了,兔子急了還咬人,
更何況九一八事變以來,我們忍了太久了,相信當時的所有中國人,都想要與他們大幹一場,
等待了這麼久的将士們,心中的那團火焰,終于在 1937年8月13日,下午3點被點燃。
當時的國民政府,先後調集總計兵力,約70萬餘人,是日軍的兩倍有餘,這也足以看出國民政府,發動淞滬會戰的決心!
戰争由此拉開序幕!
首先日軍出場的是,一位叫大山勇夫的海軍中尉,能叫這名字的人,那智商絕對不一般,各位同學可以細品!
這位兄弟,非要硬闖上海虹橋機場,好巧不巧,遇上了另一位勇夫,正規軍獨立旅的一位小夥子,具體姓名不詳!
正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這小夥子,當場擊斃了這位日軍勇夫!
這一發子彈打得雖然過瘾,但日軍絕對不可能善罷甘休的,
時任第九集團軍的司令張治中,深谙這個道理。
張治中這個人或許大家沒聽過,但相信電影開國大典,大家應該看過,
裡面蔣介石那句著名台詞:文白無能,喪權辱國,說的就是張治中。
因為49年,他代表國民黨與中共談判失敗,接受了周總理的勸降,留在了當時的北平,當然,這是後話,這裡不深入贅述。
此時的張治中心裡苦啊,雖然想要與日軍一決雌雄,奈何此時的他,手裡僅僅隻有幾個師,這是不可能打敗日軍的,是以,就要看蔣介石到底下多大決心,打這一場仗。
果不其然,1937年8月13日中午,中央軍的德械師,在孫元良的帶領下,迅速加入戰場。
這可是國民政府,中央軍王牌中的王牌,不過這個孫元良師長,在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了,這位因為跑得快,而大名鼎鼎的王牌師師長,
在每次重大戰役,都有其逃跑的身影,有興趣的同學,可自行檢視。他的兒子是著名演員秦漢。
在中央軍的德械師加入後,與日軍即刻展開了全方位的戰鬥。
首先是空軍方面,雖然作戰飛機不如對方,不過還是成功轟炸了,日軍上海司令部,
并且湧現出了,像高志航,閻海文這些戰鬥英雄,以一己之力擊落多架日本戰機,
雖然最終以身殉國,但是卻強硬地展示出了,中國人的鬥志。
在開戰一年内,中國空軍第一批精英,全部殉國。
他們用鮮血染紅了淞滬戰場,也激起了所有人都鬥志。
在空戰爆發之後,陸戰也相繼開展起來,雖然德械師武器精良,但畢竟隻有一個師,其他部隊與日軍的裝備,差距确實很大。
日軍運送來的坦克,雖然當時鐵皮不厚,但在武器裝備,差得可憐的中國士兵面前,依然是怪獸般的存在。
另一方面,當時作戰士兵的整體素質,作戰指揮的戰術體系,多兵種現代化戰争的配合,差距還是很大的。
是以結局可想而知。像寶山,羅店,大場,楊行,吳淞,川沙等各個戰場,每天都在上演慘烈的激戰。
面對各方面差距,如此巨大的日軍,中國軍人唯有用血肉之軀,殊死抵抗。但卻無法影響整個會戰的結局。
在如此劣勢下,蔣介石在11月9日,下達了撤退指令。然而當時的将士們,撤退得毫無秩序章法。
不少滿腔熱血的子弟兵,卻死在了潰敗撤退的路途中,要麼死于日軍的飛機掃射,要麼死于自己部隊的自相殘殺。
就這樣,曆經三個月的淞滬會戰結束了,上海淪陷了。
11月11日,時任上海市市長俞鴻鈞宣讀,告上海市民書。
11月12日,國民政府發表,告上海同胞書。
此次會戰,日傷亡6萬多人,被中國軍隊,擊毀擊傷飛機200多架,艦船20餘艘。
但是中國軍隊,武器落後,多數隻能死守戰線,加上指揮失當,傷亡重大,有大約30萬将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中國軍隊團級幹部損失過半,導緻中國軍隊中下層出現斷層,緻使中國軍隊戰力在後續出現下滑。
此時的日軍在進入上海後,下步計劃就是,進攻當時的國民政府首都,南京。如果能順利拿下南京,那就可以等着中國人投降了。
然而,一個星期之後的11月20日,國民政府正式宣布遷都重慶。這不是簡單層面上的逃跑,而是在向日軍宣戰。
即使三個月的淞滬會戰,我們慘敗,但是我們中國人決不投降。堅決不投降!
哪怕付出巨大代價,也要捍衛我們的國家,哪怕戰鬥至死,也絕不會妥協,畏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