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嚴母慈父和嚴父慈母,哪種組合對孩子更好?答案可能和你想得不同

今天下班回家路上,遇到了一對父子,孩子蹦蹦跳跳的走在路上,沒注意到路旁的石墩,父親看見喊他時已經來不及了,孩子被石墩絆倒了,手上還流血了。

嚴母慈父和嚴父慈母,哪種組合對孩子更好?答案可能和你想得不同

小C 突然想到口袋裡還有兩個Ok繃,便走過去給了孩子,正好聽見爸爸在安慰孩子,“小傑不要哭,我們小傑是最棒的,這次摔倒是因為沒注意,我們下次不會摔倒了”,爸爸邊安慰邊給孩子抹眼淚,給孩子貼過了Ok繃并讓孩子給我說了謝謝。

爸爸的行為讓我想起了一個綜藝節目上主持人說的話:“中國幾千年,一直在說嚴父慈母。我看現在的爸爸們,一個比一個溫柔,遞紙巾的、流淚的,一般都是爸爸。”

嚴母慈父和嚴父慈母,哪種組合對孩子更好?答案可能和你想得不同

很多爸爸在孩子成長道路上都是扮演着慈父的形象,和孩子是朋友,在媽媽兇孩子的時候偷偷安慰孩子,給孩子一個寬闊的胸膛,孩子不敢跟母親說一些事情的時候就可以告訴爸爸,天塌下來了,還有爸爸在,中國有句老話叫做:嚴父慈母,現在很多家庭的教育方式都變成了慈母嚴父。

哪種組合對孩子更好呢?

李玫瑾教授認為:

“其實最好的家庭教育應該是‘嚴母慈父’。

母親要嚴格而堅定,父親要理性且和善。”

嚴母慈父和嚴父慈母,哪種組合對孩子更好?答案可能和你想得不同

有兒子的家庭,父親一定要“慈”

曾經看過一檔綜藝節目,節目中采訪了很多素人爸爸,問的問題幾乎都是一模一樣的:你的父親是一個怎麼樣的人,而大多數人的回答都是“嚴厲”。

爸爸的嚴厲也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位男士表示父親留給他最深的印象就是說他連豬都不如,動不動就因為他不聽話打他,如今他和父親的關系也是一般,很少回去看望父親。

嚴母慈父和嚴父慈母,哪種組合對孩子更好?答案可能和你想得不同

父親一句恨鐵不成鋼的話,卻讓這位男士自卑了大半生,他很長一段時間内都覺得自己是廢物,在同僚朋友面前擡不起頭,甚至覺得自己的存在就是個錯誤。

其實爸爸并不覺得自己的話自己的行為有什麼,他隻是想教育孩子,他也是愛孩子的,不過他沒有用對方式。

嚴母慈父和嚴父慈母,哪種組合對孩子更好?答案可能和你想得不同

科學研究表明:父親的語言暴力比母親的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影響更大更深遠,父親對孩子使用語言暴力,很有可能導緻孩子自卑,和孩子關系疏遠,甚至有的孩子誤入歧途也是因為曾經的語言暴力,想要報複家長。

尤其是有的男孩子,從小就崇拜爸爸,覺得爸爸是正确的,他們會模仿父親的教育行為,将來這樣教育自己的孩子。

作為父親,要和孩子進行情感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而不是一味的懲罰孩子,顯現自己的嚴父形象。

嚴母慈父和嚴父慈母,哪種組合對孩子更好?答案可能和你想得不同

家裡有女兒的父親也是一樣,要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看到孩子的内心,了解孩子的需求,知道孩子為什麼犯錯幫助孩子改正,不能一味的責罰孩子,這樣隻會适得其反,讓孩子變得叛逆。

教育孩子過程中,媽媽要嚴格且堅定

媽媽給孩子的印象就是溫柔、慈祥,媽媽對孩子溫柔并沒有錯,但媽媽不能過度的對孩子溫柔,媽媽要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

上周去了姐姐家裡,姐姐的女兒小柚子在樓下跟别的孩子打架了,小柚子的頭被那個孩子撓破了,是那個小孩子搶了小柚子的食物還打小柚子,姐姐讓那個孩子跟小柚子道歉,那個孩子的媽媽一直護着自己的孩子,替孩子給姐姐和小柚子道歉,還給了200塊錢醫藥費。

姐姐回來說這件事的時候非常生氣,表示這位媽媽不會管教孩子,她這樣下去,孩子是非對錯都分不清楚,就是在害孩子。

嚴母慈父和嚴父慈母,哪種組合對孩子更好?答案可能和你想得不同

其實姐姐說的話很有道理,作為媽媽,可以對孩子溫柔,但是要有自己的原則,孩子做錯了事情的時候,要告訴孩子,你做的不對。

小孩子會靠近對自己一直包容的人,同樣也會欺負一直包容自己的人,作為媽媽,要有原則,要嚴格,不要一直寵着孩子,隻有這樣,才能教育出好的孩子。

教育孩子,父母之間要進行良好的合作,母親要有自己的原則,堅決不能觸碰原則性問題,對孩子“嚴”,父親要給孩子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對孩子“慈”,父母合作,孩子才能得到更好的教育。

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希望,用對了教育方法,事半功倍,父母應該攜起手來教育孩子,用最合适的方法托起家庭的希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