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孟達叛逃的四大誘因:不走不行,多留一天就多一分危險

220年7月孟達率部曲四千餘家投降曹丕,随之和夏侯尚、徐晃一同攻打并擊敗劉封,将東三郡納入曹魏,東三郡的失而複得對劉備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打擊,其他的不說一年以後的伐吳如果東三郡還在,劉備的處境要好得多,或許能避免夷陵之戰的慘敗。

孟達叛逃的四大誘因:不走不行,多留一天就多一分危險

劉備入川之時孟達和法正就已經暗中投靠劉備,劉備入主益州之後封孟達為宜都太守,宜都是劉備控制下的荊州四郡之一,孟達能出任太守也算頗得劉備信任,而且219年6月孟達為劉備拿下東三郡立下大功,既然如此孟達為何還要叛逃?今天就來分析一下孟達叛逃的四大誘因:不走不行,多留一天就多一分危險。

孟達叛逃的四大誘因:不走不行,多留一天就多一分危險

第一個原因:受劉封欺負

拿下東三郡後,劉備賜予孟達鼓吹的榮譽,什麼是鼓吹呢?簡單點說就是賜予有功之臣的一種無上榮耀,将軍具有鼓吹儀仗并不多見,一般也就大骠車衛這個級别的重号将軍才有此特權,劉備賜予孟達鼓吹很明顯就是表彰其功。

孟達叛逃的四大誘因:不走不行,多留一天就多一分危險

不過此舉卻引來劉封的不滿,甚至做出搶奪孟達鼓吹之舉,《三國志》記載:“又封與達忿争不和,封尋奪達鼓吹。”《資治通鑒》則說得更明白“封侵淩之”

憑什麼自己立下的功勞得到的軍功章要分給劉封?這是孟達叛逃的第一個誘因。

孟達叛逃的四大誘因:不走不行,多留一天就多一分危險

第二個原因:怕劉備秋後算賬

《三國志·劉封傳》記載: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封、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會羽覆敗,先主恨之。

219年襄樊之戰期間關羽數次要求劉封出兵協助自己作戰,劉封本打算出兵卻被孟達勸阻,雖然他們兩人未出兵接應不是關羽戰敗的主要原因,但是關羽被殺和荊州丢失的影響實在太大,總要有人出來承擔責任,劉封是劉備長子,如果追究責任很可能孟達會是以受到處罰。

孟達叛逃的四大誘因:不走不行,多留一天就多一分危險

第三個原因:法正之死

從劉備入主益州之日起,蜀漢就存在荊州派、益州本土派和東州軍三大派系之争,法正、董和(蜀漢四相之一董允之父)、孟達等人是東州軍的中堅人物,尤其是法正、董和更是如此。

法正是劉備軍略上最重要的助手,劉備對他幾乎言聽計從,劉備進位漢中王之前掌軍中郎将董和同諸葛亮一同執掌劉備左将軍幕府事務,加上李嚴、吳懿等人,東州軍在這一時期實力相當不弱,而孟達和法正同為扶風郡郿縣人,兩人是老鄉關系莫逆,即使孟達受到劉封欺負,劉備也有可能秋後算賬,但有法正在朝中支援自己,孟達其實也不會受到多大懲罰。

不過法正卻意外的在220年7月之前去世了,孟達少了一個強力内援,這使得他心裡恐懼不安,法正之死是導緻孟達叛逃最重要的原因。

孟達叛逃的四大誘因:不走不行,多留一天就多一分危險

第四個原因:來自諸葛亮的可能壓力

孟達從宜都北上攻下了房陵,當時的房陵太守是蒯祺,結果蒯祺被孟達士兵所殺。蒯祺出自于荊州大族蒯氏,他還有一個身份就是諸葛亮的大姐夫,沒有了法正,孟達擔心諸葛亮會對自己不利,這可能也是促使孟達叛逃的誘因之一。

法正死後,孟達面臨諸葛亮可能對自己不利、劉封對自己的欺負、劉備秋後算賬三大壓力,壓力一個比一個大不說,關鍵還沒人為他說話,孟達在蜀漢其實已無立足之地,多留一天就多一分危險,他已經到了不走不行的地步了,在漢末三國投降常态化的大環境之下,換成你可能也會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