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妻女已淪落為宮奴,文天祥痛惜不已,卻拒絕多方勸降,一心求死!

元朝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華夏的少數民族政權,也是一個建國初期極其殘暴的政權。

蒙古入據中原前還是一個奴隸制政權,他們把俘虜的軍民大都是賣給蒙古人為奴的。是以說,文天祥妻女被淪落為奴,一點也不奇怪。不過這也是元朝統治者的一種政治手腕,是針對包括文天祥在内的抵抗者的一種攻心政策。

妻女已淪落為宮奴,文天祥痛惜不已,卻拒絕多方勸降,一心求死!

文天祥被捕的時候,他的母親和兒子已經死在元朝侵略者的刀下,妻子和女兒被俘虜。

當時元朝統治者他們把文天祥的妻女擄到宮裡當下人,就是讓文天祥産生絕望感,繼而産生對家人的愧疚感,使文天祥向元朝統治者低頭,來換取家人的自由。

事實上,元朝統治者勸降的時候,也曾經對他說,如果文天祥為元朝做事,立馬就可以恢複他家人的自由。

但文天祥不為所動,始終堅持的自己的信念,不向元朝統治者妥協。

文天祥在給妹妹的信中說,"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沒有妻兒骨肉之情呢?但事已至此……奈何奈何!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

人心都是肉長的,何況文天祥一個重情重義的好男兒呢?

身為一個父親,一個丈夫,見到自己的女兒和妻子因為自己遭難,自己能救,卻因為民族大義不能相救,心裡的煎熬可以想象。

由于文天祥堅貞不屈,甯死不降,元朝統治者無計可施,不得不下令處死他。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從容就義。

妻女已淪落為宮奴,文天祥痛惜不已,卻拒絕多方勸降,一心求死!

文天祥死後,元世祖假惺惺地說,"好男子,不能為吾所用,殺之誠可惜哉"!

文天祥是個有才華的人,但卻是個懷才不遇的人,一開始并沒有被南宋皇帝重用。忽必烈帶領元軍南下的時候,朝中投降派代表、宦官董宋臣建議逃跑遷都,文天祥以進士身份勸告皇帝殺了投降派,跟百姓共存亡。但皇帝對文天祥的建議沒有理睬,束之高閣。

後來,文天祥多次進言皇帝都不予采納,還嫌煩,把他打發出去給了一個閑差,無人理睬,後來文天祥繼續仗義執言,統治者忍無可忍,安排他提前退休,當時他才37歲。

公元1274年,因為老宰相江萬裡的推薦,文天祥才重新出山,擔任贛州知州起兵抗元,直到1278年被俘。 文天祥被俘後甯死不屈,殺身成仁,成為流芳百世的忠臣、

妻女已淪落為宮奴,文天祥痛惜不已,卻拒絕多方勸降,一心求死!

曆史上,文天祥在獄中想自殺,并非是誰逼的。因為文天祥在被俘後,就沒有打算活下來,抱定了必死的決心。

當時,南宋謝太後執意投降,大臣陸秀夫背着小皇帝投海。

元将張弘範在慶功宴上向文天祥敬酒勸降說:"宋朝皇帝都沒了,你已經盡忠了。再扛下去沒有意義,趕緊迷途知返吧,前程無限啊。"

文天祥是這樣回答的;"做臣子的上不能保衛社稷江山,下不能拯救黎民百姓,罪該萬死。我要是變節投敵,不是要遺臭萬年嗎?"

在被關押中,文天祥寫下了這樣的詩句:"銅雀春情,金人秋淚,此恨憑誰雪?堂堂劍氣,鬥牛空認奇傑"。

文天祥被押解到大都後,勸降的人接踵而至。

曾經的南宋宰相,元朝的禮部尚書留夢炎來了,元朝的宰相阿合馬來了,元丞相孛羅來了,曾經的南宋皇帝、9歲的趙隰來了,元朝的老大忽必烈也帶着誠意來了。

但文天祥一條道走到黑,老是那句話:要殺就殺,不必廢話。

忽必烈勸降失敗,惱羞成怒,指令衛士用金棍擊傷他膝骨,但文天祥依舊大義凜然,不屈不撓,慨然道曰:"一死之外,無可為者。"

次日,文天祥便被殺害,時年47歲。

曆史上的忠臣,有的是愚忠,有的是大寫的為國為民的忠。

愚忠就是隻忠于一個人,一個王朝,哪怕無道昏君,暴君,為不值得的人盡忠,這種忠臣是不可取的。

如果一個王朝失去了人心,被時代抛棄,這樣的統治者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為其盡忠就失去了意義,是逆時代潮流,是跟人民為敵的。

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棄暗投明,深明大義,向昏君開炮,畢竟識時務者為俊傑嘛。

真正的忠臣,效忠的不隻是一個王朝,而是黎民百姓,作為“君”的小皇帝已經投降,文天祥仍然不低頭。

妻女已淪落為宮奴,文天祥痛惜不已,卻拒絕多方勸降,一心求死!

元丞相孛羅勸降的時候,文天祥答:"我盡忠宋朝,才有今天,請你們快快處置罷!"

孛羅又說:"你們廢掉君王(趙隰)。另立中央,算什麼忠臣?"

文天祥答:"社稷為重,君為輕。"

這句話說出了文天祥的心裡話,文天祥的忠,不僅僅是針對南宋,而是忠于天下百姓。

元朝是個殘暴的政權,前期對對手實行的是慘無人道的滅絕政策,文天祥對他們沒有半點幻想。文天祥隻有打着南宋朝廷的旗号才能更有号召力,才能打擊侵略者,拯救百姓于水火。

文天祥眼裡,元朝統治者就是邪惡政權,自己跟他們勢不兩立。在被俘後,文天祥沒有抱任何幻想,隻求一死。是以文天祥的自殺是自願的,沒有人逼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