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工成本上升+裝置停機率高,制造企業該如何破而後立?

随着制造業的高度成熟,當代企業面臨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明明已經實作工廠半機械化,但是生産成本依然居高不下的同時,深陷行業價格戰而難以自拔等問題。當面對這些問題的夾擊,圍繞着如何“破”以及如何“立”,成為制造業企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對此,本文将羅列具體問題,以及給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工成本上升+裝置停機率高,制造企業該如何破而後立?

一、為何會出現制造業難題?

1、勞動力成本上升

工廠人員流失是造成勞動力成本上升的根本原因之一。國家統計局釋出的《2020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從事制造業的農民工占27.3%,比重繼續保持下滑态勢。

而根據企業的回報,工廠裡的大部分年輕人都轉行去做自由度更高的外賣和快遞配送工作,人員流失十分嚴重。為填補流水線人員缺口,企業隻能以更高的薪資和福利來吸引人員入職,由此被動提升企業勞動力成本。

2、裝置停機率高

即使工廠已經實作半機械化,但由于物料供應、生産以及裝置沒有得到有效協調,是以又出現了裝置使用率不高的問題。随着制造業細分領域時代的到來,企業供應鍊的愈發龐大,加上訂單的不穩定性,工廠中的房間就出現了一邊缺供應物料,同時一邊缺訂單量的問題,由此出現機床經常性停機,使用率不高,無法把控訂單生産的實時情況,進而緻使生産成本依然高居不下現象的出現。

3、深陷價格戰困境

我國制造業經過多年的發展,産業高度成熟,以價格為競争優勢的時代也伴随而來。但近年來,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上升和客戶持續降低價格所帶來的成本控制的壓力,不斷壓縮利潤空間,令企業深陷降則無利潤可言,不降則市場佔有率被搶走的尴尬境地,導緻企業苦不堪言。

二、如何解決制造業難題?

為解決以上難題,相信不少企業也已經作出了嘗試,例如短視訊、推廣、打造差異化産品等,但總體效果都不如人意。最後隻能寄托于數字化管理系統,期望通過降低生産成本來提升市場競争力。然而,傳統系統資料不互通、無法适配企業等問題相對突出,是以不少企業是以而猶豫。

而最近比較火熱的低代碼平台,恰好都可以彌補傳統管理系統的痛點。低代碼通過将代碼可視化子產品化,實作人人即可快速搭建系統的目的,不僅有效降低系統60%-70%的開發成本,還可以根據業務痛點,有針對性地解決企業營運問題。

1、人人即可搭建,降低人力開發成本

低代碼平台由于門檻低,企業員工就可以操作搭建,兩小時便可搭建一個标準的管理系統,打破了傳統開發鍊條,快速響應業務需求,即改即用。是以,不僅可以降低企業80%的人力開發成本,實施效率相較于傳統開發還能提升兩到三倍,快速且高效地幫助企業實作數字化管理的優化更新。

2、系統內建,節省系統購買成本

不可否認的是,ERP、MES、CRM等一衆系統産品早成熟,價格大幅下降,目前一個标準的CRM系統價格在7000左右,一般企業也可以負擔。然而,低代碼平台價格更低,取價格水準居中的織信低代碼平台為例,購買旗下專業版産品一年3600起,還可以在品台搭建多個系統,價格平均下來要比購買傳統系統劃算得多。

此外,低代碼管理平台可以內建多個系統,例如可以在平台裡搭建或者對接ERP、MES、OA、PDM等系統,無需另外購買系統,一個平台即可集齊所有管理系統,節省企業采購系統的費用。

3、資料互通,打造企業資料駕駛艙

低代碼平台内的所有資料都可以進行聯通和彙總,通過資料駕駛艙的分析,可為企業決策提供更為全面的資料依據。就以制造業為例,低代碼平台可以搭建物料訂單管理、生産計劃、裝置管理、品質監控管理等多個應用,并将資料全部總企業資料駕駛艙,實時掌控生産線情況,科學調配人員和裝置生産産品,有效提升裝置和人員使用率,降低生産成本,實作從生産品質以及成本上幫助企業提升市場競争力。

織信低代碼平台采用高度靈活的“資料+流程+角色”動态資訊管理模型,使用者無需依賴代碼開發,通過自主配置的方式,便可快速搭建企業營運所需的各類管理系統,可縮短70-80%的開發周期,降低60-70%的開發成本。低本高效,人人都可參與的低代碼開發模式,無疑是中小微企業進行破和立的良性選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