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點秦帝國13:商鞅受車裂而死,張儀入秦成相國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商鞅入秦的第二十三年,秦孝公死了。即位的正是當年被商鞅立了典型的太子驷,史稱秦惠王。

轉瞬間,一代寵臣就變成了謀逆的逃犯。商鞅一路奔跑到了邊關附近。他想要住店,卻因沒有證件,不符合新法的規定,不予入住;他想要渡過邊境到魏國去,可魏國對他更是恨之入骨。

一點秦帝國13:商鞅受車裂而死,張儀入秦成相國

二十三年的商鞅變法下,秦國變成了他最希望見到的樣子。可也正是在他的變法下,身為逃犯的商鞅無處可逃,最終淪為階下囚,被車裂而死。

商鞅死了,但他變法帶來的國富民強卻沒有改變。魏國霸業凋零,秦國方興未艾。又有兩個大神級的人物從魏國去到了秦國。一個名為公孫衍,一個名為張儀。

公孫衍,同商鞅的經曆有些相似。身在魏國得不到想要的待遇,看到秦國招賢納士就跑到秦國來碰碰運氣。

商鞅死後,秦國也确實是缺少謀士。公孫衍趕上好時候,得到了機會。秦惠王派他去攻打魏國,他也是不遺餘力,秦惠王自然很高興。

一點秦帝國13:商鞅受車裂而死,張儀入秦成相國

而張儀,師從鬼谷子,本以為學成歸來會有大作為,誰知出師後,卻是四處碰壁。幾經周折,張儀在同窗蘇秦的暗中幫助下,來到了秦國。

張儀為人聰慧,才智驚人,秦惠王很快就看中了他,得到了重用。本來是件好事,卻引得一個人不高興了。這個人就是公孫衍。

兩人同樣來自魏國,又都是縱橫派的代表人物。所謂既生瑜,何生亮。兩人政見不合,明争暗鬥幾年後,公孫衍被技高一籌的張儀擠掉。公孫衍一怒之下,傳回魏國。

一點秦帝國13:商鞅受車裂而死,張儀入秦成相國

秦惠王抓住機會,以公孫衍叛逃的名義,大舉向魏國進軍。秦國攻勢猛烈,魏國卻早已是強弩之末。很快,魏國的汾陰、皮氏、焦、曲沃等城邑失守,歸于秦國領土。

第二年,秦國沒有給魏國留下任何喘息的機會。秦軍再次兵臨城下。而領兵之人,正是張儀。魏國蒲陽也很快失守。

無論是公孫衍還是張儀,都是魏國出來的謀士,但他們在秦國能夠受用,都是靠着攻打魏國而得來。這在今天看來是十分不合情誼的事情,在戰國卻再正常不過。

張儀大勝後回到秦國,作為謀士和此次戰争的将領,他跟秦惠王提出了兩個個荒謬的要求。一、要求他歸還蒲陽,二、送一公子入魏為質。

一點秦帝國13:商鞅受車裂而死,張儀入秦成相國

秦惠王聽聞一驚,這是幹什麼,好不容易答應了,怎麼還要給魏國賠償。這張儀不會是魏國的間諜吧。

一眼就能讓人看懂的謀略又怎能騙過當了四十二年帝王的魏惠王上當呢。張儀賭的不過是魏惠王的面子。

秦國勝利後,張儀歸還蒲陽,并送公子入魏為質。同時與魏惠王做了個交易。他意在用之前奪得的焦邑、曲沃與魏國交換。

一點秦帝國13:商鞅受車裂而死,張儀入秦成相國

魏惠王已經年邁,早就沒有了年輕時的銳氣。曲沃作為晉國發源地,如果丢在魏惠王手中,他豈不是成了千古罪人。為了自己的面子,魏惠王拿出地圖,畫了十五座城池交予秦國。

秦惠王白得了城邑,魏惠王保住了面子。兩方君王都很滿意。可見張儀這個生意做得确實漂亮。

張儀回到秦國,受封為相國。而在張儀前,秦國最大的官職不過是大良造,而商鞅、公孫衍等人都坐過這個位置。張儀成了秦國曆史上的第一個相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