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百年大展|“廣州文藝”精彩盡顯,十大展品最為吸睛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孫磊 通訊員 文研 樂娟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鄧勃 實習生 單宇 (另标注的除外)

1月26日,《時代先聲——廣州文藝百年大展》開幕式在廣東美術館舉行。

劉斯奮、許欽松、章以武以及李勁堃等衆多文藝界上司、專家出席開幕式。這是廣州市首次舉辦的全面總結廣州文藝百年曆程的大規模展覽,是廣州近百年來文藝精品佳作的一次集結。

百年大展|“廣州文藝”精彩盡顯,十大展品最為吸睛

衆多文藝界專家學者出席開幕式

大展以時間為軸線,以事件、人物和作品為順序的呈現方式,分為“旱天雷·心向光明(1921—1949)”、“得勝令·紅棉璀璨(1949—1978)”、“風雲會·南國春早(1978—2012)”、“步步高·出新出彩(2012—2021)”以及“廣州文藝百年大事記”、“廣州文藝百年大家”和“廣州百年文藝經典影像館”七大闆塊。

“近現代以來,廣州一直在中國文藝現代轉型上勇立潮頭,包括馬克思主義率先的傳播、新文化運動、現代文學的開端,廣東音樂的現代轉型、廣東戲劇的革新、嶺南畫派的創立、西洋畫的率先引入等。”廣州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李鵬程介紹,在整理盤點廣州文藝發展成果、梳理展覽展品的過程中發現,廣州文藝百年這座寶庫令人震撼。

百年大展|“廣州文藝”精彩盡顯,十大展品最為吸睛

本次展覽精選了1000餘件珍貴藏品,包括現當代的文藝精品、曆史文獻、報紙期刊、名人信劄、音像實物等。有些是多年難得一見的精品力作,不少珍貴文物還是第一次公開展出。

著名雕塑家潘鶴的兒子、潘鶴藝術館館長潘奮介紹,此次展覽機遇難得,為了支援展覽,特意出借了《艱苦歲月》《開荒牛》兩件作品标準稿,在豐富展覽的同時,也是對父親最好的懷念。

百年大展|“廣州文藝”精彩盡顯,十大展品最為吸睛

展品中包括當年陶鑄為《羊城晚報》題寫的報名

本次展覽将持續至2月23日,展覽現場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展示方式、融合多種視聽手段動态展現經典作品。現場觀衆可以通過手機掃描,與名作合影,浏覽展出作品背後的故事。

百年大展|“廣州文藝”精彩盡顯,十大展品最為吸睛

七大闆塊,四大展廳,千餘件展品,怎麼逛?先來看看這十件最值得駐足的展品吧。

1、《新青年》季刊創刊号(廣州魯迅紀念館提供)

百年大展|“廣州文藝”精彩盡顯,十大展品最為吸睛

中國共産黨成立前後,廣州成為馬克思主義傳播的重鎮,奠定了廣州在近現代中國政治文化發展史上的重要地位。1921年4月,《新青年》由上海遷至廣州,社址在廣州的昌興街26-28号。遷址當天,《新青年》第八卷第六号即在廣州出版,宣傳革命理論。

1921年7月中國共産黨成立後,《新青年》成為黨中央的機關刊物,1922年7月停刊。1923年6月15日,中國共産黨理論刊物《〈新青年〉季刊》在廣州創刊,創刊号稱為“共産國際号”,由瞿秋白主編,封面和刊名由瞿秋白親自設計和題寫。

2、康有為《行書天大樂始八言聯》(廣州藝博院提供)

百年大展|“廣州文藝”精彩盡顯,十大展品最為吸睛

康有為在書法藝術方面所作的貢獻,絕不比他在政治舞台上的作為遜色。他是繼阮元、包世臣後又一大書論家。這件作品是用宿墨書寫,起筆是濃墨濕筆,非常飽和,以至于在宣紙上化出“毛茸茸”的一圈兒,而濃墨的部分則像是有厚度一樣。

康有為書法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化方為圓”,他在博覽群碑并鑽研北魏摩崖石刻《石門銘》後,筆法追求氣勢,不拘小節,體勢洞達,寬博舒展,然而卻是用圓筆較多,這是他對魏碑方筆的一種改革。

3、高劍父國畫《東戰場的烈焰》(廣州藝博院提供)

百年大展|“廣州文藝”精彩盡顯,十大展品最為吸睛

國畫《東戰場的烈焰》描繪了1932年“一·二八”事變中被日軍炸毀的上海閘北東方圖書館之景,現收藏于廣州藝術博物院。

從畫面上看,被炸毀的東方圖書館隻剩一片廢墟,戰火的餘燃未熄,且火光沖天,前景除了雜陳的瓦礫和電線杆外,還依稀可辨東方圖書館西式的門廊,而後景則屹立着被炸後的斷壁殘垣。

作品在構圖、畫法和情緒渲染方面和高劍父的另一名作《火燒阿房宮》近似。這兩件作品都是對戰争廢墟的直接描繪,構圖皆是依對角線展開,中間留白,以建立時空的先後序列。

4、李鐵夫油畫《未完成的老人像》(廣州美術學院提供)

百年大展|“廣州文藝”精彩盡顯,十大展品最為吸睛

在李鐵夫的所有油畫作品中,《未完成的老人像》是頗為特别的一幅。不僅作品處于未完成的狀态,而且作品強烈的技法語言也與其他作品不同。

畫面突出的特點是筆觸的運用。畫家如同雕塑家般,為了抓住對形體的強烈感覺,快速地塑造形象。留在畫面的筆觸既像是粘附在結構之上的泥巴痕迹,又像是刀劈斧砍,畫中人物像一尊未完成的雕塑。

另一特點則是對色彩的運用。光源和環境的色彩、頭部不同部位的色彩傾向被強調,但色彩的過渡和傾向又恰到好處地統一在畫面的色調節奏之中。用極其概括的筆觸表現對形體的精準了解和“形色一體”的表現方法,正展現了李鐵夫折中風格的審美追求。

5、晚清立體照片觀片器(公元先生提供)

百年大展|“廣州文藝”精彩盡顯,十大展品最為吸睛

立體照片産生于1850年代,在歐美社會流行至1930年代。由于電視是1925年才誕生的,故立體照片及觀看立體照片的觀片器,被喻為“19世紀的電視”。

立體照片是采用雙鏡頭相機拍攝的雙影像照片,即通常在長17.8cm×寬8.8cm的畫幅上,呈現出左右兩幅照片,兩幅照片因鏡頭視角差異會有細微差别。人的兩眼通過觀片器的鏡片觀看立體照片,畫面上左右兩幅照片,就可形成一個具有三維立體效果的影像。

觀衆可在展覽現場通過觀片器觀看晚清(1900年)廣州沙面場面。

6、潘鶴《艱苦歲月》(廣州美術學院潘鶴藝術館提供)

百年大展|“廣州文藝”精彩盡顯,十大展品最為吸睛

雕塑《艱苦歲月》創作于1956年,作者為著名雕塑家潘鶴。該作品源自于馮白駒将軍曾講過的一個故事:在海南遊擊隊鬥争最艱難的時候,有個老戰士,是當時的特委上司之一的王業熹,一直帶着一根竹箫,戰鬥最緊張的時候,也不肯把它丢了,依然樂呵呵地唱海南民歌。

這個老戰士就是《艱苦歲月》雕塑的中那個吹笛子的老人。作品成功地通過老戰士吹笛、小戰士偎依身旁傾聽的造型,展現出戰争年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向往革命勝利的信念。

在新中國美術史上上,《艱苦歲月》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作品,已成為各種中國小美術欣賞教材及百年美術必收錄的作品之一。

7、關山月國畫《綠色長城》(廣東美術館提供)

百年大展|“廣州文藝”精彩盡顯,十大展品最為吸睛

關山月國畫《綠色長城》是山水畫創新的代表作品,不僅表現的内容新,而且筆墨更新,在20世紀70年代初頗具影響。

畫作取材于中國第一灘(廣東電白)的沿海防護林帶。畫中一排排的防護林正經曆狂風的襲擊,如一道綠色長城,保護着農田,防止沙、土流失。

畫中樹林的重複列置容易單調乏味,畫家平中求奇,力避雷同,加強了背景的表現,把枝幹、樹葉進行了不同的處理,使得畫面寬闊深遠。

8、唐大禧雕塑《猛士》(唐大禧先生提供)

百年大展|“廣州文藝”精彩盡顯,十大展品最為吸睛

1979年6月,雕塑家唐大禧(後來曾擔任廣州雕塑院院長)創作的著名雕塑——《猛士》誕生了。

這部作品,唐大禧選用一個裸體女子騎在奔馳的駿馬上,集全身之力,引弓蓄勢,猛然釋放的一瞬間。作品還有一個副題——獻給為真理而鬥争的人。之是以用裸體少女,唐大禧認為這樣更顯大無畏,也能展現對革命的赤誠、真誠和坦誠。

随後,關于雕塑《猛士》的争論轟動全國,其裸體女子形象引發了全國範圍乃至境外華文報刊關于中國改革開放以及人體藝術問題的熱評和廣泛争論。其影響延伸到整個社會領域,成為轟動全國的社會公共事件,進一步推動了整個社會的思想解放,促進了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

9、《白門柳》茅盾文學獎獎牌、手稿及圖書(劉斯奮先生授權,廣州市國家檔案館提供)

百年大展|“廣州文藝”精彩盡顯,十大展品最為吸睛
百年大展|“廣州文藝”精彩盡顯,十大展品最為吸睛

《白門柳》是作家劉斯奮從37歲開始創作,耗費16年心血著成的長篇曆史小說,分《夕陽芳草》《秋露危城》《雞鳴風雨》三部。1998年獲全國長篇小說最高獎——第四屆茅盾文學獎,這是迄今為止,廣東第一位也是唯一獲此殊榮的作家。

10、李定甯、李斌成牙雕《盛世乾坤》(李斌成先生提供)

百年大展|“廣州文藝”精彩盡顯,十大展品最為吸睛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易芝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