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華為“造車”,還有幾次機會?

華為“造車”,還有幾次機會?

作者 | 慶文

編輯 | 田田

來源丨貓頭鷹情報局

本文轉載自貓頭鷹情報局(ID:owl-news)

盡管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不造車”,但華為踏進造車圈的步子一刻也沒停過。

賽力斯SF5之後,在華為冬季旗艦新品釋出會上,華為再次聯合小康集團釋出了又一款新車——AITO問界M5。該車定位為豪華SUV,綜合補貼後預售價區間為25萬-32萬元。相比與賽力斯SF5,華為在新車研發和生産上的參與度再進一步,不但提供了華為的車載系統,還直接将電機、電驅等關鍵部件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現在華為到底造不造車,已經不重要了。”一位業内人士對貓頭鷹情報局表示,相比與口頭上的承諾,華為的動作已經說明一切。作為華為的合作夥伴,小康已經淪為代工廠。

資本市場也用錢開始投票了。華為釋出會當天,小康股價大跌7.82%,随後多天持續下跌。截至目前,小康市值已經縮水了超過30%。與此同時,多位賽力斯SF5車主在某汽車社群發文控訴:車剛買不久就停産了。其中,一位深圳賽力斯SF5車主在社交媒體上宣稱:已經找到370位車主一起維權。

AITO、問界M5,所謂何來?

“從AUTO到AITO,隻有一個字母之差,但最大差别的是智能化、智慧化的體驗。華為先進的ICT技術及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将會幫助AITO給消費者帶來極緻的、智慧化的出行體驗。”

對于AITO品牌,華為餘承東習慣性地運用網際網路+科技的話術,給了它一個新的故事。在市場定位上,AITO品牌主打高端和智慧汽車。值得注意的是,作為AITO品牌的首款産品,問界M5的上市釋出會沒有定在小康的工廠,而是定在了華為的新品釋出會上。

華為“造車”,還有幾次機會?

餘承東在釋出會上表示,他要求“問界M5”要按照百萬豪車标準來打造,并反複強調了碾壓同級,比如在續航上碾壓電動車,在性能上碾壓燃油車,在外觀、設計以及體驗上媲美百萬豪車,但在售價上隻賣25萬元。

沿用着賣手機的方式,餘承東再次賣起了汽車。但是,抛開營銷層面的話術,問界M5想要通過産品力去拿市場,依然存在巨大挑戰。

問界M5售價區間為25萬-32萬元。在這一價位區間的純電車型,有包括比亞迪唐EV、埃安AION LX、特斯拉Model Y四驅版、蔚來ES6、小鵬P7在内,一系列業已成熟的競争對手。而同樣采用增程式方案的理想ONE,累計銷售已經超過10萬輛。

更加重要的是,餘承東言必提及的“車家互聯”,實作起來也不是那麼容易。

如果真想實作“車家互聯”,使用者需要擁有華為的“全家桶”——包括手機、手表、家居産品等一些硬體,才能最大程度地體驗到它的便利和科技。如果沒有,那問界M5的中控就是一個普通的、螢幕大、分辨率高以及運作流暢的車機。這與在其他新勢力車型的配置并無不同。

被抛棄的車主

AITO,是華為和小康集團的新故事。暫且不論這個故事之後會不會成功,但兩者的前一個故事,已經事實性死亡。

餘承東的釋出會結束後不久,賽力斯SF5的車主就開始了維權。

華為“造車”,還有幾次機會?

“作為華為智選賽力斯SF5的首任車主,我購買車的時候是基于華為的加持,對民族企業的信任。”一位賽力斯車主在社交平台上表示,但在其提車5個月後賽力斯SF5就下架了,推出AITO,當初購車時的承諾也實作不了了(如更新鴻蒙系統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