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00米巨“福”亮相長城

新春求“福”是我國傳統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022年新春佳節即将到來,有人送福,有人貼福。您關注到長城上的300米巨福了嗎?

1月6日,長城上出現了壯觀的一幕:100多件帶有“福”字的國粹工藝品,連同無數個紅色的福鋪滿了司馬台長城,300米的巨福讓人大飽眼福,也再現了國粹之美。

據了解,這是高端中國茶品牌小罐茶策劃的“中國有福氣 ——小罐茶X百匠百福國粹作品長城展”。此次展覽中所用的100種國粹工藝,有不少都是瀕臨失傳的非遺手工技藝。小罐茶聯合了100位手藝人,用這種特殊的方式,希望讓越來越多的人能夠關注福文化,傳承國粹工藝。

300米巨“福”亮相長城

“中國有福氣——小罐茶X百匠百福國粹作品長城展”

國粹傳承任重道遠

61歲的楊根連和玉石打了一輩子交道,尤其擅長“金鑲玉”。

“金鑲玉”學名為“金銀錯嵌寶石玉器”,就是以玉石為載體,把金絲或金片鑲嵌到玉石裡面,兩者融為一體,達到金玉同輝的效果,“金玉良緣”就是金與玉的結合,象征着富貴、完美。

與“金鑲玉”類似,我國很多傳統技藝,尤其是非遺技藝,都有着非常美好的寓意——烏銅走銀、盤金繡、蝴蝶畫……這些工藝蘊含着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和文化意識,是曆史給予我們的饋贈,也是我們留給未來的最好禮物。

300米巨“福”亮相長城

61歲的楊根連代表匠人發言

目前,國家對傳統工藝的保護極為重視。“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标綱要明确提出:“強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遺産、非物質文化遺産系統性保護”,“加強各民族優秀傳統手工藝保護和傳承。各地非遺的傳承保護工作也一直在進行”。

不過,在現代生産生活方式的沖擊下,國粹傳承仍然面臨挑戰。年輕一代崇尚現代文明,對民間非遺和民族傳統文化了解不深。而學習傳統技藝需要下苦功夫,難度高、耗時長、收入低,如沅州石雕、侗錦、花瑤挑花等傳統工藝,熟練掌握需要至少幾年時間。因而,想讓國粹成功“破圈”打動年輕人實在不易。身懷絕技的手藝人門可羅雀,給傳統技藝繼承,帶來挑戰。

“小罐茶x百匠百福國粹作品長城展”中,小罐茶将國粹工藝與中國傳統的福文化結合,讓上百種國粹有了統一的主線;把這些作品搬上長城,也讓國粹之魂表達得更加豐富和厚重。

300米巨“福”亮相長城

活動現場,楊根連激動不已。他說,國粹是中華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征,希望更多的“守藝人”堅守虔誠匠心,讓國粹技藝薪火相傳,就是守住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守住生生不息的文明血脈。

守正創新讓國粹活在當下

托手藝人的福,我們在今天仍能感覺曆史、觸摸曆史。然而如何讓非遺、國粹活在當下?如何讓這些中國傳統技藝融入現代生活,讓年輕人有更多感覺?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非遺保護協會副會長、四川省文聯主席鄭曉幸曾表示,非遺的保護和傳承,應該與新時代結合起來,他在全國兩會期間曾建議:“促進非遺與旅遊深度融合,強化非遺與設計、科技雙向融合,推動非遺與制造業跨界融合。”

小罐茶此次推出的百匠百福國粹作品長城展,就是融合了設計與科技的一次創新活動。其靈感源自河南洛陽出土的《百福圖》,畫面包含100種書法撰寫的“福”字,運用100種傳統工藝,制作出100件福字作品,每一件都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品。

300米巨“福”亮相長城

“中國有福氣——小罐茶X百匠百福國粹作品長城展”現場《百福圖》

這一鑿、一筆、一劃中隐藏着中國人的智慧,凸顯着非遺文化的魅力。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了解非遺技藝,更深刻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

此次特展選擇在司馬台長城舉行,不難看出小罐茶的一番心意。當這些滿載“福”氣的手工藝術品遇上被視為“中華民族的脊梁”的長城,不僅讓小罐茶的這份特别新年祝福更增添一抹民族自信感,也讓中國傳統文化通過象征“巨龍”的長城被更多人了解和認知。長城這種有形的文化遺産,與福文化這種無形的傳統文化碰撞,為公衆呈現了一場驚豔的傳統文化盛宴。

為了能讓更多力量彙聚到國粹藝術傳承與保護上,小罐茶在作品展上也正式宣布了與螞蟻集團旗下螞蟻鍊開啟數字化合作,通過區塊鍊技術将國粹藝術品轉變為不可複制、永久儲存并能随時鑒賞和分享的數字藏品。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合作的所有收益将全部捐給公益組織,用于助力非遺工藝的傳承與保護。

曆久彌新的非遺文化融入現代智慧,才是民族文明生生不息的秘訣。

縱觀中華文明幾千年的發展程序,文化的傳承都在不斷“守正創新”。保護國粹、傳承技藝,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覺悟和擔當。我們欣喜地看到,新時代下,新企業在用新方式傳承文化、守住根基,并打開新青年的視野。

長城300米巨福的背後,是将無形的“福”以國粹工藝打造成具象有形的作品,以個體的“小福”傳遞和守護中國人心中的“大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