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叫做“謙虛使人進步,謙虛使人落後。”這句話不單單能用在人身上,對于世界上各個國家也是同樣适用的,我國就曾因為閉關鎖國,還以天朝上國自居的問題栽過大跟頭,中世紀的西班牙,似乎也陷入了這個誤區裡面。
16世紀,哈布斯堡王朝的腓力二世出任西班牙國王,法國宗教戰争初期,西班牙擊敗了法國,并且又大敗了自己的強敵奧斯曼帝國,在馬耳他海戰中赢得了戰争的勝利。

西班牙對外擴張的腳步,也達到了頂峰,此時歐洲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全球化海外殖民活動,西班牙擁有龐大的海軍和優渥的港口,在全球各個洲開創了大片的殖民地,他們的勢力延伸到東南亞的菲律賓,整個西班牙王國也開始洋洋得意起來。随即他們将殖民的目光擴張到了當時的明朝身上。當時明朝的茶葉和瓷器,特别受到歐洲人的喜歡,而歐洲人的尼龍織品等特産并不受到中國的待見,大量的白銀流入中國,西班牙對于這塊土地更加的想要占有。
1570年,一名叫做疊戈·德·阿蒂埃達的船長寫信給了腓力二世,希望他能夠派遣80名士兵和2艘戰船給自己,阿蒂埃達向腓力二世保證,會在明朝的首都插上西班牙的國旗,通過《馬可波羅曆險記》等書籍,腓力二世對于這個古老的國度也充滿着興趣,看到阿蒂埃達揚言征服中國的信,信,他心裡也在想,阿蒂埃達也太荒謬了,中國這麼大,至少得4千人!為此他甚至還在宮廷召開了禦前會議,進一步的制定詳細計劃。因為當時和奧斯曼關系比較緊張,出征明朝的事情就被擱置了。
到了1576年,菲律賓殖民地的總桑德寫給了腓力二世一封信,描述明朝的富饒,他在信中聲稱:“如果我們能占領中國,完全沒必要擁有菲律賓這樣的土地。”
桑德認為,征服明朝大概需要數千人,他們隻要在中國港口登入,確定後勤路線的通順,占領那些大城市,剩下的州郡就會順風而降,而這也符合腓力二世的構想,為此他和大臣們商議後,列出了一個具體的戰略計劃書。
計劃書認為,為了“以防萬一”,還是需要加派人手,包括派出1.2萬名的西班牙士兵,5000名印度士兵,再從日本的軍閥那裡租借5000名日本浪人,這樣一來,對明朝的攻擊可以說是萬無一失了。正當腓力二世興沖沖的打算将這個計劃實作的時候,卻爆發和英國的海戰,西班牙号稱無敵的艦隊卻在行進到愛爾蘭海域附近時,遭遇了大風暴,進而損失慘重,此外,西班牙國内因為時刻要維持龐大的部隊,民間怨聲沸騰,腓力二世的征服明朝計劃最終告吹。
當時的明朝,雖然從技術來說已經被西方追上,但是它依然是世界上最為強大的帝國,包括大炮在内很多火器依然領先于歐洲,而且此時正是萬曆三大征期間,明軍戰鬥力強大。如果這場戰争真的打起來,想必後悔的,肯定是腓力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