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宋慶齡臨終前,為何不與孫中山合葬?反而留下與保姆合葬的遺願

1981年5月29日,與孫中山恩愛多年的偉大共産主義戰士宋慶齡在北京逝世。去世前,宋慶齡曾留下遺囑,她囑咐道在她死後不與孫中山先生合葬,而是要把她葬在上海虹橋路萬國公墓的宋氏墓地中,和她的父母以及保姆李燕娥一起。

李燕娥是誰?她又做了什麼事呢?為何宋慶齡不與恩愛多年的孫中山先生合葬,而是選擇和她的保姆一起合葬呢?

宋慶齡臨終前,為何不與孫中山合葬?反而留下與保姆合葬的遺願

與孫中山相識相知相愛

1907年,還是15歲的宋慶齡就帶着妹妹宋美齡一起遠赴美國留學。

1913年6月從威斯裡安女子學院畢業并獲得文學學士學位。同年8月,宋美齡結束遠在美國的5年留學生涯,去往日本和家人會面。

在到達日本的第二天,宋慶齡的父親就帶着宋慶齡拜訪同在日本的孫中山先生。

宋慶齡聰明好學,思想先進,具有愛國主義情懷的宋慶齡在留學時就時常關注國内實事,并稱辛亥革命的勝利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事件”。

宋慶齡對孫中山仰慕許久,在美留學時就聽聞孫中山許多偉大事迹。在與父親往來的信件和資料中,她更是對孫中山加以崇拜。

宋慶齡臨終前,為何不與孫中山合葬?反而留下與保姆合葬的遺願

此後,宋慶齡甚至多次拜訪孫中山。同年冬天,宋慶齡擔任了孫中山的秘書。随後毅然投身于民主革命鬥争中,開始了長達70年的革命生涯。

在與孫中山的朝夕相處中,兩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和感情。與妹妹宋美齡通信中還寫道“我從沒有這樣快活過”。

其實不止宋慶齡對孫中山有仰慕之情,孫中山也慢慢喜歡上了宋慶齡。1914年還在日本居住時,兩人時常一起彈琴唱歌,相約在櫻花叢中散步,晚上還一起看電影。日久生情的兩人終于決定結婚相伴終生。

相伴十年

1915年10月宋慶齡不顧父母反對,毅然決然地與孫中山在日本東京結婚,舉行了一個簡單的婚禮,當時他們相差27歲。

1916年5月宋慶齡與孫中山一起離開日本,回到上海。回國後,兩人依然同甘共苦,攜手共進退,宋慶齡依然擔任孫中山的秘書,協助他完成日常工作。宋慶齡不僅是事業上的助手,更是生活上的伴侶。

宋慶齡臨終前,為何不與孫中山合葬?反而留下與保姆合葬的遺願

1922年6月16日,陳炯明因為反對孫中山北伐而在廣州發起叛變。叛軍甚至要炮轟總統府,而在當務之急,孫中山讓宋慶齡先一步離開,但宋慶齡卻不同意,她堅持讓孫中山先撤離,她說道:“中國可以沒有我,不可以沒有你。”後來,宋慶齡幾經周折終于度過危難死裡逃生,後與孫中山在永豐艦會合。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全國人民皆為之悲痛不已。宋慶齡甚至坐在孫中山生前的病床上久久不能自已。

宋慶齡與孫中山的婚姻長達10年之久,直到孫中山去世。而臨終前孫中山更是對身邊人囑咐要好好照顧宋慶齡。這不難看出孫中山對宋慶齡的愛意,也不難看出宋慶齡對孫中山的懷念和不舍。

如此恩愛的兩人,在宋慶齡臨終前為何立下遺囑與保姆合葬,卻不葬在中山陵?

保姆李燕娥生平

1981年,在宋慶齡病情惡化逝世的前三個月,宋慶齡身邊一直照顧她的保姆李燕娥突然因病去世,宋慶齡将李燕娥安葬在了萬國公墓父母墓地的一旁。

宋慶齡還畫出一幅圖,圖中标明了李燕娥的墓碑位置和自己死後的墓碑位置。

宋慶齡此舉說明她并不想在死後和孫中山合葬,而是為自己安排好了與父母保姆合葬。

那麼李燕娥是誰呢?她又做了什麼事呢?

李燕娥出生在廣東中山縣,家境貧寒,在她幼年時父母就雙亡了,一直是由她的叔父照顧她,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李燕娥都和叔父在船上生活,李燕娥在叔叔的照顧下漸漸長大成人。

然而好景不長,本以為勉勉強強靠船生活度日能度過安穩一生的她,在16歲時,被叔父許配給了一個不務正業的男人,然而婚後的李燕娥并不幸福,她時常遭受丈夫的毆打和虐待。

李燕娥本想忍氣吞聲,但後來她不堪受辱,毅然決然離家出走,逃離那個如惡魔般的丈夫。

1927年,李燕娥不畏艱難險阻,千裡迢迢跑到上海,投靠和她為同鄉的譚媽。而譚媽曾經在宋慶齡家裡擔任過保姆,出于對李燕娥的同情,譚媽決定把李燕娥介紹給宋慶齡。

同年宋慶齡回到上海,由于譚媽的介紹,讓宋慶齡認識了這個愛憎分明、性格爽朗、忠心耿耿的李燕娥。

與宋慶齡相識

李燕娥見到宋慶齡之前,以為她是一個挑剔刻薄的人,李燕娥感到很惶恐和緊張。但當她們見面後,宋慶齡反而先拉起她的手對她噓寒問暖,于是李燕娥便抛開了所有的成見,最開始緊張的情緒也不見了。她感覺宋慶齡和其他貴婦人并不一樣,她美麗動人,可敬可親,有着大家閨秀的氣質。

而宋慶齡在得知李燕娥的不幸遭遇後,也對她表示深深的同情。自此宋慶齡把李燕娥留了下來作為自己的保姆。李燕娥也對宋慶齡表示感激,并聲稱願意服侍宋慶齡一輩子。

宋慶齡臨終前,為何不與孫中山合葬?反而留下與保姆合葬的遺願

宋慶齡稱呼李燕娥為“李姐”,并且從來不把她當做下人看待,而是當做自己的姐妹。宋慶齡把她視為家中一員,吃飯時也不差別對待,與她同桌,而且還讓李燕娥坐到主位,自己則坐在側位。

宋慶齡出國後,并沒有讓李燕娥跟随,是以李燕娥并沒有一直待在宋慶齡身邊。李燕娥獨自留下照顧宋慶齡在上海的家,并沒有因為宋慶齡不在家而疏忽懈怠,反而竭盡所能照顧宋慶齡的許多生活小事。

1931年回來後的宋慶齡發現家裡依然幹淨整潔,收拾得井井有條,對她的生活習慣也做到了非常熟悉,不禁想到保姆李燕娥是如此盡心盡力,對她更是多了一層感激。

宋慶齡的待人寬和,讓李燕娥更加勤勞并且忠心,她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個普通勞動人民的本分,在照顧宋慶齡的日子裡一直都是兢兢業業勤勤懇懇。

“不拿槍的警衛員”

随着時代的變化,在和宋慶齡相處的幾年後,李燕娥也逐漸感受到了一些政治氛圍。由于宋慶齡的特殊地位,以及工作的保密性,宋慶齡強調除李姐以外,任何人不可以随意進出她的卧室,于是李燕娥便慢慢開始負責起了宋慶齡相關工作的安全性。

太平洋戰争爆發時,日軍的飛機在香港的天空上盤旋飛行并不斷轟炸,在危急時刻,李燕娥急中生智,當機立斷的就把梯子架好,讓梯子靠着牆壁,扶着宋慶齡翻過牆頭,爬到隔壁鄰居家裡的防空洞中,并順利的度過了此次危機。

宋慶齡臨終前,為何不與孫中山合葬?反而留下與保姆合葬的遺願

秘密接見地下共産黨人時,都是李燕娥一人帶領來往其住所,李燕娥也知道宋慶齡的安危是多麼重要,于是在出門的時候,李燕娥都會寸步不離的守着宋慶齡。宋慶齡常說,李燕娥雖然沒有文化,但是明是非,又細心。

解放前,在重慶或者上海等其他地方,國民黨反動派注意到了宋慶齡身邊的這位保姆,于是多次用金錢收買,用介紹對象來誘惑李燕娥,想通過李燕娥來刺探宋慶齡的活動和行蹤。但李燕娥并沒有屈服,并嚴詞拒絕了敵人的威逼利誘。她非常警惕,然而正是因為這樣細心又謹慎的李燕娥,多次為宋慶齡抵擋了反動派的不軌之心。她不顧個人安危,多次保護宋慶齡。是以,李燕娥也被宋慶齡稱贊為“不拿槍的警衛員”。

兩人互相保護,在當時腥風血雨的年代下,使得李燕娥和宋慶齡彼此相依為命,她們之間的關系不止是主仆更是親切的戰友。

居心叵測險被騙

根據上海特區法租界組組長沈醉的交代,他曾受戴笠指使,多次想方設法地打聽刺探宋慶齡住所和其活動,并試圖收買她身邊的人。起初,沈醉隻是派遣了一名女特務去接近宋慶齡的保姆李燕娥。女特務假借老鄉的身份同李燕娥親近,兩人經常在菜市場碰面,她們來往了一個多月,女特務便慢慢開始向李燕娥打聽宋慶齡的情況,女特務很聰明,她不斷的給李燕娥送禮物,後來李燕娥漸漸發現事情不對,便沒有輕易答應。

李燕娥把這件事情立刻告訴了宋慶齡,宋慶齡知道此事後就立即調查這個“老鄉”的身份。宋慶齡為了以防萬一便讓李燕娥把所有送給她的東西全部退回去,并且當機立斷拒絕兩人來往,後來女特務也不知所蹤。

此事之後,李燕娥便更加小心謹慎,特别注意防範身邊的任何可疑人物。但沈醉并沒有放棄,他聽說李燕娥年輕時在老家嫁過人,但當時李燕娥的丈夫并沒有好好對待她,于是又心生一計,計劃派一名男特工去誘惑李燕娥。

宋慶齡臨終前,為何不與孫中山合葬?反而留下與保姆合葬的遺願

男特工便打扮成汽車司機,他時刻觀察着李燕娥,看到她出門買菜就故意撞她,男特工立馬下車道歉賠償。李燕娥面對英俊帥氣的司機,并沒有深究他有可能是敵人派來的特務。

此後男特工一直不斷制造和李燕娥見面的機會,而李燕娥也慢慢注意到這個司機,并對此人漸漸産生了興趣。不到3個月時間,兩人來往越來越頻繁,但沈醉這次沒有急于求成,為避免引起懷疑,他吩咐男特務不要向李燕娥打聽任何事情。

李燕娥慢慢發現這個司機的溫柔和體貼,不由自主地陷入到這段感情中,但李燕娥并沒有戀愛的經驗,并且出于種種考慮,李燕娥便找到宋慶齡傾訴。

宋慶齡很高興,拉着她的手說到:“我雖然很舍不得你,但更願你生活得幸福。不過,為了對你負責,要找人幫你打聽一下那個人的底細。”宋慶齡仔細詢問她們相遇相識的經過,并囑咐李燕娥多了解一下對方的情況。

沒過多久,宋慶齡派人打探底細的情況就反映了回來。那個汽車司機,原來也是國民黨派來的特務。李燕娥雖然很傷心,但她最終下定決心不再嫁人了,屢次上當受騙的李燕娥決定一心一意把宋慶齡的生活照料好。

她保護着宋慶齡,并無條件地支援着她的革命活動,而此前經曆的許多事,都讓兩個人的關系越來越親密。

宋慶齡臨終前,為何不與孫中山合葬?反而留下與保姆合葬的遺願

士為知己者死

李燕娥照顧宋家,自然是小心仔細地負責着整個家裡的食品安全。偶然間一次,她發現家裡的廚子鬼鬼祟祟,她偷偷觀察發現這個廚子在購買的食材裡動了手腳。

這個廚子跟在宋慶齡身邊已有很長時間,李燕娥不想把事情搞大,就私自找廚子溝通解決這件事,但是沒想到廚子并無悔改之心,反而還沖李燕娥發脾氣叫她不要多管閑事。

李燕娥也是性格直爽之人,她見廚子這般死性不改,便也在宋家其他人面前當衆揭發了他的惡行。這廚子也是脾氣暴躁,他不忍難堪惱羞成怒地拿起菜刀就對着李燕娥的頭砍去。

事發突然,李燕娥來不及思考躲閃,頭部便挨了一刀。幸好衆人及時把她送去醫院,雖然頭頂縫了幾十針,但好在性命無憂。

當時宋慶齡未在上海而是遠在北京,李燕娥不想叨擾宋慶齡工作,便叫所有人隐瞞此事。

後來宋慶齡晚上總是做噩夢,夢見李燕娥渾身是血并喊着頭好疼,宋慶齡放心不下,于是便立即聯系上海的秘書,詢問李燕娥有沒有受傷。

秘書眼見瞞不住此事便一五一十全部告訴了她。

于是宋慶齡立刻乘坐飛機飛往上海,李燕娥當時還在醫院靜養,她聽聞宋慶齡馬上就要趕回上海,便沒有在醫院久留,急忙回到家裡。

宋慶齡回到宋家看到李燕娥頭上包着紗布,哭着責怪她,埋怨她為什麼要隐瞞,而李燕娥也隻是站在那裡傻笑,但她心裡感到很高興,因為宋慶齡是真的很關心她。

宋慶齡臨終前,為何不與孫中山合葬?反而留下與保姆合葬的遺願

後來毛澤東到上海來探望宋慶齡,并在周恩來的介紹下認識了宋慶齡身邊這個堅強勇敢的保姆。他握着李燕娥的手說到:“好一個士為知己者死,有你的照顧,我很放心宋主席(宋慶齡)的安全啊。”

李燕娥聽到毛主席的贊揚,她感到很開心,她想到隻願能一直陪伴在宋慶齡身邊就已經很滿足了。

解放後相依為命不離不棄

已步入老年的宋慶齡對李燕娥更加疼愛。每逢農曆十月初十,宋慶齡都要為李燕娥慶祝生日。

1966年冬天,宋慶齡便經常住在北京,但她對李燕娥仍然時刻關注着。她們之間便時常寫書信往來。李燕娥生日前幾天,宋慶齡還會親筆寫信給上海住所的管理人員,囑咐他們多買一些吃食,來代替她不能親自回來給她祝壽。

1979年,李燕娥身患子宮癌,宋慶齡擔憂不已,親自把她從上海接到北京照顧,并囑咐身邊的人要像對待她一樣來照顧李燕娥。

後來,李燕娥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宋慶齡便開始不再讓她照顧自己,還專門給李燕娥另外單獨請了一個小保姆。宋慶齡當時已經把李燕娥當做自己的親姐妹,事必躬親的照顧李燕娥,端湯喂藥。

當得知李燕娥的癌症已是晚期時,宋慶齡十分悲痛。她壓抑着悲痛之情,盡可能的多陪李燕娥聊聊天,以緩解她的痛苦。宋慶齡怕李燕娥不習慣北京菜的口味,又請人多買了些新鮮的蠶豆來補充營養,宋慶齡特别吩咐每天要讓李燕娥吃雞肉,喝雞湯。

宋慶齡臨終前,為何不與孫中山合葬?反而留下與保姆合葬的遺願

李燕娥病情加重,使得宋慶齡心情非常沉重。她在給馬海德寫的信中說到:“我親愛的管家患了可怕的疾病,使我十分心煩意亂......我害怕她很快會死去……她躺在床上全然不知真正折磨她的是什麼病痛!我是如此悲傷和六神無主……”

人總是要經曆生老病死。

1981年2月,李燕娥病逝。宋慶齡難掩悲痛頓時潸然淚下。宋慶齡抱着骨灰久久不能釋懷。

李燕娥去世之後,她的養女李園甚至不願意去跪拜,宋慶齡看到李園如此不孝,非常憤怒,随即就把李園趕出了宋家。

李燕娥一生經曆磨難,婚姻不幸,就連養女對她也沒有感情。但幸好還有宋慶齡這位不離不棄把她當做親姐妹的人。

為了能一直陪伴着李燕娥,宋慶齡決定把李燕娥的骨灰葬在宋氏墓地,在自己父母的墓旁邊。

李燕娥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她當初對宋慶齡說的“我要服侍您一輩子”,李燕娥一直跟随宋慶齡,再也沒有嫁人,整整陪伴了她53年。直到1981年2月李燕娥早于宋慶齡與世長辭。宋慶齡兌現了自己的諾言,将李燕娥的骨灰葬在了自己父母墳墓旁,等自己死後也與父母合葬。

結語

1981年5月29日,宋慶齡在北京病逝。

去世前,宋慶齡曾立下遺囑:"我答應過李姐,要和她葬在一起。請不要把我和孫中山先生同葬,我不想去分走他的光輝。隻願葬在萬國公墓,陪伴着我的父母。"

宋慶齡臨終前,為何不與孫中山合葬?反而留下與保姆合葬的遺願

宋慶齡死後為什麼不願與孫中山先生合葬,并不因為兩人并不相愛。宋慶齡曾說,孫中山先生是一介偉人,她的内心一直都把孫中山先生當做英雄仰慕,雖然是夫妻,但是她不想去打擾他,中山陵是孫中山先生最後與世長眠是他安息的地方。她還說她不能和偉人相提并論,不願去破壞叨擾陵墓。

宋慶齡一生身處高位卻從未低眼看人。用她自己的話來說:“保姆和國家上司人隻是職位不同,其他沒什麼不一樣。李燕娥的任務是服務我,而我的任務是服務大衆,李燕娥也是大衆之一。”

宋慶齡死後想把自己葬在宋氏公墓是因為一方面答應自己的保姆李燕娥與自己同葬在父母左右,不想食言。另一方面是因為她作為一個女兒,早年不聽父母勸阻,對父母内心仍有許多愧疚,一直投身于革命事業中,未能好好陪伴在他們左右,死後想盡自己作為兒女的最後一份心,想葬在他們身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