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唐伯虎最落魄時候寫下的詩歌,成為了後世無數人傳誦的佳作

我們了解唐伯虎,更多的都是從周星馳的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中認識的吧。裡面的唐伯虎嬉笑怒罵、才高八鬥,最終抱得美人歸甚至還有着一身好武藝,我們從他的身上看不到一絲一毫的煩惱。我們看到的隻是那個意氣風發的江南四大才子。

然而實際上呢?曆史上的的唐伯虎并沒有那麼風光,甚至非常可憐,他有着一身才華,但是隻能不斷在曆史之中碰壁,碰得頭破血流,最終後人給他設想了一個完美的結局,但是我想唐伯虎心中的痛,可能隻有他自己清楚吧。

唐伯虎最落魄時候寫下的詩歌,成為了後世無數人傳誦的佳作

一、《桃花庵詩》的寫作背景

《桃花庵詩》寫作于弘治十八年,這一年離唐伯虎深陷科考舞弊案已經過了六年了。這六年中我們很難想象唐伯虎受到了多大屈辱,受到了多大的精神壓力。

曾經的唐伯虎,是江南四大才子,才高八鬥,為世人稱贊。俗話說得好:“學而優則仕”。身為一名才子,自然唐伯虎就會去參加科舉考試了。在臨出發前,唐伯虎與自己的幾個好朋友如文征明、祝枝山等人說,這一次的狀元一定是我唐伯虎。

滿懷信心的唐伯虎就這樣出發去參加科舉考試了。但是我們要知道,古代沒有飛機,沒有火車,人就隻能萬裡步行前往京城參加科舉考試,即便是我們的大才子唐伯虎也隻能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參加科舉考試。

在這段路上,唐伯虎認識了一個将對他一生産生重要影響的人物,那就是徐經。

唐伯虎此時已經是一個名滿天下的大才子了,而徐經則是一個家裡有點錢的土财主。出于名人效應的影響,徐經這一路上主動承擔了唐伯虎的所有花銷,并且對待唐伯虎十分尊重。

兩個人到達京城後,開始一起考試。考試結束後,在成績還沒下來的時候,唐伯虎在一次酒桌上就大聲聲明:“諸位不要争了,這一次的狀元不是别人,正是我唐伯虎!”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唐伯虎忘記了這裡不是江南,身邊坐着的也不是文征明等好友,随後唐伯虎的話就被舉報了。

結果真的存在科場舞弊的事件,并且這個事件就是由唐伯虎路上認識的朋友徐經搞出來的。因為此事,唐伯虎受到了牽連,功名被剝奪,并且終生不準考試,唐伯虎的科舉夢就此破裂。

此後唐伯虎又多次經曆劇變,例如說唐伯虎和妻子失和,最終唐伯虎休掉了自己的妻子;此後唐伯虎又生了一場重病,很長時間才好;唐伯虎又與弟弟分家;因為不善經營,唐伯虎家産耗光,隻好靠賣畫為生;唐伯虎與朋友文征明失和。

最終唐伯虎建立起了桃花庵,作為自己的落腳之地。

以上就是《桃花庵詩》的創作背景。

唐伯虎最落魄時候寫下的詩歌,成為了後世無數人傳誦的佳作

二、為什麼能寫出這首詩?

說句實話,我們大家都是普通人,可能因為言情劇中自己喜歡的人物死了都會哭很久,可能因為自己養的寵物貓死了而悲傷幾年;可能因為自己的男女朋友的離開而想要自殺。我們是脆弱的。

但是唐伯虎呢?他就仿佛是那種韓劇中的女主角,一個一個混蛋事情朝他襲來,換我們普通人面對這種情況可能早就想着自殺算了,人生太苦了,還活着幹嘛啊!

如果唐伯虎也這麼想,并且這麼做的話,他就不會成為後世各大影視劇中的主角了。

面對這種情況,唐伯虎反而變得更加豁達樂觀,老天爺啊,既然我什麼都沒有了,那麼你也别想把我最後一點快樂也剝奪過去!

是以唐伯虎完全看開了!

大笑大笑還大笑,刀砍西風,于我何有哉!

既然這樣,我就要活得精彩!

唐伯虎最落魄時候寫下的詩歌,成為了後世無數人傳誦的佳作

三、為什麼現在人喜歡這首詩?

解讀角度吧。我有時候讀這首詩,我看到的不是豁達,而是逃避,逃避到一個桃花庵一樣的“桃花源”中,遠離世俗,這不是蠻符合我們現在的“喪文化”嗎?

另外,這首詩俏皮有意思而且朗朗上口,很符合我們影視作品中對于唐伯虎的刻畫,也滿足了我們對于唐伯虎的想象。

但是當了解到了這首詩的創作背景後,我想你會重新了解這首詩。

世界上隻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後還依然熱愛它。——羅曼·羅蘭

唐伯虎最落魄時候寫下的詩歌,成為了後世無數人傳誦的佳作

文:日航通鑒圖:來自網絡與站内,侵删

唐伯虎最落魄時候寫下的詩歌,成為了後世無數人傳誦的佳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