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半年被三所幼稚園退學,資深幼稚園園長:孩子應做好3點準備

才上半年幼稚園,孩子就連續被3所幼稚園勸退。孩子一不适應就被勸退,是不是老師和幼稚園太不負責任了?

元寶媽媽最近感到焦頭爛額。元寶今年9月份上的幼稚園小班,可是短短半年之内,竟然連續被三所幼稚園退學。園長很委婉地和元寶媽媽說“孩子的問題太多了,建議大一點再考慮上幼稚園的事情。”

原來,元寶雖然已經3歲多了,但是根本不會自己吃飯,在家都是媽媽和奶奶喂。上幼稚園後,小班的寶寶本來也有老師能幫忙喂飯,也不用愁。

半年被三所幼稚園退學,資深幼稚園園長:孩子應做好3點準備

但是元寶這孩子特别犟,不是媽媽喂,甯可餓着也不吃。開學前兩天每天餓着回家,元寶奶奶還因為孩子餓着肚子回家去幼稚園大鬧過幾次。到後面勉強能自己吃飯了,但是因為吃不好大發脾氣,把飯摔在地上,吓得其他小朋友哇哇大哭。

還有一點,就是元寶上廁所從來不說,基本上天天尿褲子,一天要換好幾次,有時候連襪子都濕透了……沒辦法元寶媽媽隻能給孩子戴上了尿不濕。

半年被三所幼稚園退學,資深幼稚園園長:孩子應做好3點準備

這還不算什麼,元寶和小朋友相處得也不太愉快,他不會主動和小朋友交往,經常和别人搶玩具,一言不合就動手,開學沒幾天,就有好幾個家長找園長投訴元寶。

有一次,老師一轉身,竟然發現元寶爬到了高高的窗台上,把腦袋伸出窗外了,雖然是在一樓,也給老師吓出一身冷汗。

園長堅持要求孩子退學,元寶媽媽又給孩子連續找了兩個幼稚園,都是沒待一個月,就被園長委婉地退學了。

半年被三所幼稚園退學,資深幼稚園園長:孩子應做好3點準備

元寶媽媽想不通,孩子上幼稚園之後,老師應該負責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帶着孩子适應幼稚園生活,但是現在孩子一不适應就被退掉,是不是老師幼稚園太不負責了。

孩子能不能适應幼稚園,老師和學校當然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孩子本身。很多孩子上幼稚園三年,到最後也不适應幼稚園的生活,無法融入到集體生活中,這就是從孩子身上出現了問題。

半年被三所幼稚園退學,資深幼稚園園長:孩子應做好3點準備

李玫瑾教授說過:“父母要在孩子2歲前教會他們一些本領,孩子上幼稚園才不會處處碰壁。”想讓孩子适應幼稚園,家長一定要在孩子進園之前,做好三個準備

1、行為準備

馬雅舒的女兒3歲進入幼稚園時,也出現了類似元寶身上的問題。不會和小朋友相處、不會上廁所等等。主要原因就是媽媽在家包辦了一切,孩子毫無獨立能力。馬雅舒認為,女兒才3歲,離開大人到陌生的幼稚園已經很可憐,根本不願意放手。

而孩子爸爸則認為妻子過于緊張,應該教孩子自立,兩人為此還大吵了一架。

父母真得不能小看孩子,3歲左右的孩子,實際上是可以獨立做很多事情的了,比如:

可以自己吃飯

可以自己上廁所,提褲子

可以聽懂父母和老師的基本指令等等。

想讓孩子快速适應幼稚園,家長第一件事就是要培養孩子一定的獨立能力,特别是吃飯,上廁所和溝通。減少對孩子的包辦,盡早對孩子放手,你會發現孩子會給你很多驚喜!

半年被三所幼稚園退學,資深幼稚園園長:孩子應做好3點準備

2、社交準備

孩子在三歲之前,主要的社交範圍,其實就是家裡人,爸爸媽媽和老人。因為接觸外人少,是以不少孩子缺乏社交能力,進了幼稚園,不會主動找朋友,不敢和别人說話。

這就會導緻孩子感到被忽視,孤獨,不舒服,進而不願意去幼稚園。

是以,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多帶孩子走出家門,多結識朋友,特别是多和同齡人一起玩。

半年被三所幼稚園退學,資深幼稚園園長:孩子應做好3點準備

比如,帶孩子去遊樂場,小區,找到同齡的小夥伴,提高社交能力;

帶孩子去公園,商場等各種陌生環境,提高孩子對陌生環境的适應能力,提高膽量;

多和父母參加聚會,孩子會觀察學習父母的社交方式。

提高孩子的社交圈子,不但能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幫助孩子快速适應幼稚園。在社交的過程中,也是孩子不斷學習的過程,孩子需要觀察、模仿,他的表達能力,主動性都會得到積極地改變。

半年被三所幼稚園退學,資深幼稚園園長:孩子應做好3點準備

3、心理準備

很多孩子去幼稚園去了一個月,也不明白,幼稚園到底是幹什麼的?甚至有的孩子認為一到幼稚園就看不到爸爸媽媽了,就會産生恐懼心理。

是以上幼稚園之前,父母必須要讓孩子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對幼稚園有基本的了解,并産生積極的向往。

半年被三所幼稚園退學,資深幼稚園園長:孩子應做好3點準備

給孩子介紹幼稚園,讓孩子明白幼稚園都有什麼,可以做什麼,為什麼要去;

确定好幼稚園好,可以多帶孩子去參觀幼稚園,讓孩子提前了解和熟悉幼稚園的環境,友善快速适應;

給孩子講講幼稚園的趣事,讓孩子産生對幼稚園的向往。

特别是對于大班的孩子,最好讓孩子參與到幼稚園物品的準備中,比如小書包,生活用品等等,儀式感的行為,可以提高孩子對幼稚園的渴望。

想讓孩子愛上幼稚園,适應幼稚園,最關鍵的是父母要提前幫助孩子做好準備,而不是讓孩子順其自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