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刀是利器,為何古人持刀上街卻不犯法,但私藏铠甲便必死無疑

在曆史中,武器與戰争的程序一向息息相關。它一度影響到了戰争的走向、國家興亡,乃至一個時代的格局。當人們還在揮舞着粗制濫造的木制、石制武器時,若敵方已經開始使用青銅,及鐵器,那無疑是一場屠殺。百姓一旦擁有武器,便意味着他們具備了危險性,即便是一個乳臭未幹的小孩持刀,亦可輕易殺死精壯男子。

刀是利器,為何古人持刀上街卻不犯法,但私藏铠甲便必死無疑

然而令人疑惑的是,兵器影響曆史深遠,又極具危險性,但在古代卻并不犯法,手持“違禁”武器上街者比比皆是。但是,若誰家私藏铠甲,卻犯了大忌,甚至還會被以謀逆罪論處。這是咋回事?為啥用來殺人的,卻沒人管,而保命的卻成了要命的?

刀是利器,為何古人持刀上街卻不犯法,但私藏铠甲便必死無疑

其實,這并不是古代掌權者犯傻,相反,這是朝廷管控的一種重要方式。我國有着五千年的曆史,在曆史中,華夏文明雖然一直以農耕文明自立,但尚武之魂卻一直在華夏後裔的血脈中流淌。由于古人時常需要防禦野獸,抵禦敵人,甚至是參與戰争,家中有幾把刀劍是非常正常的。是以我們在書中時常能夠看到,有些人當街販賣、購買寶劍,而不少人更是将寶劍配于腰上,俠士風範十足。即便它仍具備殺傷性,但在朝廷眼中卻還是處于可控範圍。

刀是利器,為何古人持刀上街卻不犯法,但私藏铠甲便必死無疑

不過,盔甲與兵器卻完全不同!在古代,由于古人冶煉技術落後,加之工藝繁雜,打造一副铠甲,一般至少需要三四十名工匠花費大量的時間去鍛造打磨。是以其用途往往也隻運用于軍隊及戰争之中,受到朝廷嚴格管控,唯有朝廷武庫才可儲備。而在曆朝曆代中,更一向都有嚴令:嚴禁官民私造、販賣铠甲。一旦發現,結局隻有兩種,一為處斬,二為滅族。

刀是利器,為何古人持刀上街卻不犯法,但私藏铠甲便必死無疑

盔甲有多厲害?以經過現代複原的戰國紮甲為例,如用武器劈砍,刀劍很能擊穿紮甲,即便是敵人遠遠抛射而來的箭矢,也會被铠甲彈開,若穿此甲,則以一抵五完全不是問題。南宋時期,西夏王朝精銳之師所穿之甲,幾乎無懼50步外強弩射擊,刀劍已經很難傷到着甲士兵。此後,铠甲越來越精良,如努爾哈赤,正是靠着13副铠甲舉兵。而這也就不難看出官府為何嚴格限制铠甲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