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3人恨透了宋江,上梁山前都身懷絕技,上山後卻一次也沒有施展

“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籲。他時若遂淩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宋江醉酒之後,登上浔陽樓,寫下這首反詩。感歎四海飄流有如轉蓬,但願有朝一日可以實作淩雲壯志,報效朝廷。

衆所周知,《水浒傳》通篇主要講述的是梁山108位好漢如何上梁山以及最後征讨方臘不得善終的故事。而宋江作為《水浒傳》中的重要人物,也是水泊梁山的上司人,他不僅仗義疏财,更是江湖上有名的“大人物”。

這3人恨透了宋江,上梁山前都身懷絕技,上山後卻一次也沒有施展

他率先反出朝廷上了梁山,梁山之上多數英雄也是在宋江等人的忽悠下被迫上梁山的。而宋江在衆多頭領的推舉下,成為梁山泊的大當家。衆多好漢上梁山以後,極大多數人唯宋江馬首是瞻,任由宋江差遣。

即便如此,我們也要清楚的知道,在這衆多梁山好漢中,并非完全是李逵、李俊之流,也有少許人物恨透了宋江,不願為宋江做事。其中就包括李應、魏定國、單廷圭三人。

熟讀《水浒傳》的人一定都知道,李應、魏定國、單廷圭三人被逼上梁山之前各個身懷絕技,等到上山之後,卻再沒有施展過昔日絕學,很多人不知其是以然。

一,天富星撲天雕李應

李應作為梁山泊第十一位好漢,同柴大官人一起掌管錢糧财物。李應原是李家莊莊主,江湖人稱“撲天雕”,使得一條渾鐵點鋼槍,背後藏有五口飛刀,能夠百步以内傷人。上山之前的李應可謂是百發百中,箭無虛發,等到上山以後,李應再無施展過昔日本領。

可以肯定的是,李應當時是被迫加入梁山的。事情的起因還要追溯到時遷偷吃祝家莊酒店公雞,時遷被祝家莊人馬捉拿。李應應人之邀,對時遷進行搭救。

這3人恨透了宋江,上梁山前都身懷絕技,上山後卻一次也沒有施展

當時,李應和祝家莊祝彪交戰,不幸被暗箭所傷,然後被祝家莊抓了起來。随後,宋江帶人攻下祝家莊,救出時遷、李應。此時,宋江向李應抛出橄榄枝,但李應不為所動,最後拒絕入夥。

後來,李應被知府捉拿,宋江帶領梁山兵馬前來相救。此時,李應走投無路,被迫上了梁山。随後,李應跟随宋江接受朝廷招安,被封為中山府郓城都統制。

上山以後的李應,再不是昔日箭無虛發的神射手,此時的他,已經不願展示自己的武功絕學。對于宋江,李應是有很大意見的。或許李應早已看透宋江仁義背後的虛僞。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可能。梁山之上人才濟濟,108位好漢都是當世英豪。李應不願展示絕技,也有不想班門弄斧的意思。

正所謂:“馬上林沖,馬下武松,棍棒無敵盧俊義。”在此等狂人面前,李應選擇了隐藏實力。在這之中,不僅有着對宋江的憎恨,與此同時也有對其他梁山英雄的敬畏之情。

這3人恨透了宋江,上梁山前都身懷絕技,上山後卻一次也沒有施展

二,神火将軍魏定國

“行來好似火千團,部領绛衣軍一簇。世間人号神火将,此是淩州魏定國。”短短28字,足以感受到神火将軍的強悍之處。神火将軍來去如風,所到之處更是勢如破竹。

魏定國世代在臨州定居,他的官職為臨州團練使。團練使這個官職聽起來像是現在教練一般,但其實這個官職在古代時期卻是負責統領地方自衛隊的最高長官,類似于地方軍隊司令長官。它的地位之高,是很難想象到的。簡單來說,他的地位僅次于當時的節度使。

要知道,節度使是手握兵權的封疆大吏了。是以說,魏定國未上梁山之時已經是當地僅此于封疆大吏的二号人物。

魏定國出身同宋江李逵不同,魏定國本就是宋庭的官員,為何還要跟着宋江反抗朝廷,最後接受朝廷诏安?魏定國在當時宋庭已經有着很高的官位,為何他會抛棄高官厚祿投奔梁山?其實,在這之中,勢必少不了宋江吳用等人的陷害。

梁山好漢中,很多人都是宋江忽悠過去的,還有一些人慘遭吳用的“離間計”走投無路才選擇加入梁山團夥。當時,越是名聲大,武功高強的好漢,越容易遭到宋江等人的迫害。

這3人恨透了宋江,上梁山前都身懷絕技,上山後卻一次也沒有施展

魏定國武力值驚人,在他的手下還有屬于自己的人馬,他們是著名的五百绛衣火兵。魏定國手下火兵,屬于那個時期的特種部隊,他們隻聽命于魏定國,是為攻城略地的不二之選。

這五百人的火攻部隊,可不是簡單的放火攻城,而是使用當時的火藥武器進行攻伐。毫不誇張的說,按照當時的情況,這五百人的熱武器的隊伍抵得上千軍萬馬。

上梁山之前,魏定國帶着五百火軍攻城略地,立下汗馬功勞,等到上了梁山以後,再沒有五百绛衣火兵相關事迹。想必是魏定國上山以後,帶領五百绛衣火兵刻意隐瞞起來。至于其中原因,一定和梁山首領宋江脫不了幹系。

三,聖水将單廷圭

單廷圭與魏定國同為淩州團練使,曾經奉命攻打梁山。雙方交戰中,單廷圭被關勝用拖刀計抓住。随後,單廷圭在宋江吳用等人的忽悠下,不得不歸順梁山,在梁山大聚義時排名第四十四,綽号地奇星,擔任梁山馬軍小彪将兼遠探出哨頭領一職。

單廷圭與魏定國并稱為“水火二将”,同為臨州團練使。單廷圭也有着屬于自己獨特的技能水攻。在單廷圭手下,有着一支為數五百人黑旗黑甲的“玄甲軍”。這支隊伍是水軍,同魏定國的火軍有着異曲同工之妙。也可以說,單廷圭和魏定國的水火二軍都是古代特種作戰的前身。

這3人恨透了宋江,上梁山前都身懷絕技,上山後卻一次也沒有施展

這支擅長水攻的水軍,是單廷圭的嫡系部隊,單廷圭登上梁山前,這支隊伍取得不菲的着急。等到梁山聚義之後,這支隊伍便銷聲匿迹,再沒有消息。

值得一提的是,單廷圭和魏定國入夥梁山之前都是江湖上成名多年的好漢。等到上山以後,這二人便性情大變。他們似乎刻意隐瞞絕技,哪怕是選擇逃跑,他們也未曾展露過昔日絕學。

等到征讨方臘時,單廷圭和魏定國跟随盧俊義一起攻打歙州。開戰以後,單廷圭與魏定國一同掉進了方臘尚書王寅所挖的陷坑,被伏兵戳殺。戰後,二人都被被追封為義節郎。

總結:

關于宋江為人,熟讀《水浒傳》的人都再清楚不過。宋江仗義疏财,講義氣,這是事實,宋江委曲求全,虛僞愚忠也是事實。宋江用仁義當刀,拉攏了數十位好漢一同對抗朝廷。也可以說,水泊梁山的結局都是宋江一手造成的。

對于宋江的所作所為,以上三位英雄再清楚不過,他們深知宋江為人,是以才會在登上梁山以後刻意隐瞞絕技。由此可見,他們内心深處是看不慣宋江為人的。換一種說法而言,這三位英雄的境遇都是宋江吳用等人一手造成的。

這3人恨透了宋江,上梁山前都身懷絕技,上山後卻一次也沒有施展

包括呼延灼,盧俊義等人的入夥,都是宋江吳用等人陷害,導緻他們被迫加入梁山團夥。在此之前,他們本是朝廷重臣,卻因宋江的陷害而颠沛流離,更有甚者因為宋江而家破人亡。

李應、單廷圭、魏定國等人加入梁山陣營後,刻意隐瞞之前的絕技,其實在一定程度上而言也是保護自己的一種方法。鋒芒畢露,勢必得不償失。是以說,他們此舉也是一種自保的方法。

參考資料《水浒傳》

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