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代官員升遷圖的背後是你保舉我,我再保舉你,雍正不得不親自出馬

撰文|趙奇雲

清代開始了保舉政策,官員有權利和義務向皇帝推薦人才,但是自推出這項政務後,逐漸顯露出多重弊端。康熙二十六年,康熙特意召集科道官保舉主事時特别提出了保舉官員的底線,強調“不可以同年、同鄉、鄉黨徇情私保。”按照康熙的設想就是如此親密關系必然出現互相勾連,你來我往似的濫保舉的問題。兩年後,吏部侍郎胡簡敬保舉江南淮揚道高成美出任廣西按察使,由于胡簡敬的老家也是淮揚地區,是以康熙勃然大怒,下發谕旨給吏部批駁說:“若以本地方人推舉本省官員,必緻瞻徇滋弊,前已經屢下發谕旨闡明,現在胡簡敬以淮安府人推舉淮揚道高成美,殊屬不合,着嚴家議處。”與此同時,康熙還對吏部數位官員把關不嚴,進行了通報申饬。

清代官員升遷圖的背後是你保舉我,我再保舉你,雍正不得不親自出馬

康熙畫像

這件事情一直到康熙四十一年,老皇帝還在對此事不太放心,還叮囑說:“饬谕九卿,薦舉毋得保舉同鄉及現任本省官員。”似乎這項弊端始終未能得到有效避免,四年後他批評說:“觀九卿凡保舉人員,非系師友即屬親戚,是皆漢人相沿惡習。”《聖訓》

直到康熙五十二年,已經被他的兒子們弄得心力憔悴的他他還批評這種保舉現象:“督撫提鎮等官皆各為其子弟保送者多,即部院大臣,亦多為其子弟互相援引。”《清聖祖實錄》是以終其康熙一朝也未從根本上将這個問題扭轉。

令人頗感意外的是,雍正登基後對保舉關系處理的相當達觀溫和。他認為保舉對親緣和血緣地緣關系并不重要,有時甚至還讓保舉互相熟悉的人。如雍正七年:“上谕大學士、尚書、侍郎、都禦史、副禦史各大員,有子孫在京闱及本省鄉試未經中式,年二十者,着各舉文理通順、可以取中者一人開送内閣轉奏請旨。”這從某種角度來講,雍正似乎是給官員家書們的一次福利,同時也是跳過科舉的一次選人方式,某種程度也反映出雍正對科舉的不那那麼“感冒”。

清代官員升遷圖的背後是你保舉我,我再保舉你,雍正不得不親自出馬

康熙實錄

在選人用人時,凡是涉及條條框框時很少介意私人關系。當時的直隸總督竟然能保舉自己親生兒子去南書房,以至引起當時讀書人“内舉不避親,亦後來所無之事。”的感歎。

但是雍正的思維顯然更多了一重色差,按照他老人家的邏輯就是,這種連帶是優勢同時也是連帶責任,即使近水樓台先得月,同時也會伴随着巨大風險。他說如果父親保舉兒子,結果兒子不賢,必然導緻父子“在國為不忠,在家為不慈。”且要将這種問題進行從重處理。

當時還有這麼一個有意思的片段,有一個張大有的官員,保舉他的侄子出任官員,具體由田文鏡安排到山東任職。張大有給雍正寫了一個非常感動的謝恩折,雍正看後卻冷嘲熱諷外加警告說:“觀汝一派私心,器小之至,朕掄才授職,豈能有因你侄子而格外加恩于他的道理。隻不過念及是大臣的侄子,經朕揀選,自必奮勉從事,希望其将來為朝廷出力。汝若不能訓導做一好官,試看朕徇汝情面否也!”《朱批谕旨》對于這樣的警戒自然吓得這位官員冷汗直流。

清代官員升遷圖的背後是你保舉我,我再保舉你,雍正不得不親自出馬

雍正畫像

警告歸警告,雍正一朝确實是大量選用了這樣具有許多連帶性關系的官員,是以在涉及到一些肥缺和容易出問題的崗位上,雍正也頗為躊躇。比如當時河道官員職務,管理着當時大量财物資源,典型屬于肥缺崗位,自然紛紛想出任這一職務的人很多,甚至找出各種關系,以至于雍正有時都犯了難,不知道派誰去放心。河道總督嵇曾筠在保題河員時大有徇私的嫌疑,,雍正說他“交遊頗廣”,查嗣庭筆劄就反映了“屢次以河勞工員寄信請托張曾筠之事”。這使雍正對保舉河官很不放心,在雍正四年的大計時特别告誠:“此次舉報河勞工員(指議叙一、二、三等)務秉公心,勿徇情面,以副朕加恩河員之至意。”

清代官員升遷圖的背後是你保舉我,我再保舉你,雍正不得不親自出馬

清代官員服飾

此後雍正對嵇曾筠保舉的人員多存有幾分戒意,嵇曾筠在雍正四年十月保題考城縣知縣高镗時,雍正頗不以為然,說:“高镗系高璜之子,向來為人甚屬平常,朕所深知,與嵇曾筠保題本内優獎之語甚不相符。觀查嗣庭之屢以親知囑托嵇曾筠,則嵇曾筠平日之不能謝絕情面可知。至高镗之出身,若嵇曾筠不知,則甚屬糊塗。若嵇曾筠知之而特行保奏,必系以高镗曾在朕侍從之列,而為此迎合之舉。或高镗向來平常,而近日居官能改舊習,亦未可定。着将此詢問田文鏡秉公具奏”。

由于一些偏遠省份,缺乏監督,對于互相保舉問題更為突出。這其中甚至包括直言進谏的孫佳淦推薦自己親弟弟孫揚淦為監丞。雍正說嘉凎“乃瞻顧私情,将親弟孫揚凎薦為監丞,行事乖張,士論不服,以至孫嘉凎聲名大損。”

是以,雍正在此後開始了引見和自薦的官員啟用模式。

除了引見學識、能力好的,對那些被參劾的官員雍正怕他們受到誣陷或無無辜打擊,決定除了貪、酷以外被劾人員,全部進行引見,再做一次全面考察。

清代官員升遷圖的背後是你保舉我,我再保舉你,雍正不得不親自出馬

雍正行樂圖

雍正除了引見效率高外,他個人的記憶力極強,精力旺盛也得到了驗證。有個叫王承烈的官員先後五次被雍正接見,第二次來時,雍正特意問他說:“你是上次在西暖閣召見的八人中最後一個進來的嗎?”這種記憶力讓官員們非常佩服。雍正甚至将官員簡單的履歷加以全面補充,如中軍副将楊寅的履歷上原本就24個字“楊寅,陝西人,由巴牙刺,年四十二,年羹堯保舉,漢仗好,人去得。”雍正在引見後,在朱批中寫下全面結論:“聖祖西巡,揀選帶京把總,征剿卓子山,人明白,伶俐大漢,實在,四十二歲,可着實漫升用。上下,操守好,人去得,操演勤謹。”《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藏檔》

從清朝曆代皇帝引見上來看,康熙寫字不多,乾隆也寫,嘉慶引見寫的很少,此後的皇帝基本不寫,真正寫的最多最全最認真的要屬雍正,可以想見,他對選人用人的重視和細心。

清代官員升遷圖的背後是你保舉我,我再保舉你,雍正不得不親自出馬

雍正朱批

京官王承烈在被雍正外放地方時,擔心自沒有經驗怕幹不好,雍正鼓勵說:“世上哪有先學養孩子而後嫁人之理”,意思是叫他邊幹邊學。《雍正朝漢文朱批奏折》

雍正在面試官員履曆的批示上寫了許多當時的大白話,至今讀來非常生動。諸如“蒼蒼兒的”、“太聰明伶俐人”、“似婆婆媽媽的,好人”、“油氣些的”、“丫頭似的一個人”說官員娘娘腔這些非常生動話語至今讀來頗為有趣。雍正從官員的相貌、舉止、言談、氣質等全方位進行面試,由于人數之多,所評價的也是千差萬别。對于口語不清的,他譏笑寫到:“談語嗚噜嗚噜的,不真,非誠人也”。有的膽小見了皇帝緊張,也被他寫下“聰明乖巧人,乾清宮引見,吓着了”。有的一語定乾坤,全面否定“人似混賬”、“一臉酒氣”等等評介,一時之間雍正這個面試官主宰了大量人員的命運浮沉。

清代官員升遷圖的背後是你保舉我,我再保舉你,雍正不得不親自出馬

乾隆畫像

到了乾隆登基後,對于保舉地緣、親緣關系開始防範起來,他在乾隆二年批評地方督撫推薦人員中多見同鄉、世誼後專門下發上谕,應該力求避免這種關系。最後通過廣泛調查,對已經存在這種推薦關系的皆被“傳旨申饬,并谕内外臣工知之。”

至此,總體看來,康熙和乾隆對保舉相對保守,嚴格管控有千絲萬縷的人際關系進行推薦,雍正雖然努力嘗試,但是終究未能避免相關弊端,可知這個問題一直是困擾過去選人的一大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