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乾隆是個好色皇帝,可是,每個風流浪子的背後,總有一段一去而不複返的真愛。

雍正五年夏,皇子弘曆迎來了他的大婚。在雍正的張羅下,弘曆迎娶了李榮保的女兒富察氏——孝賢純皇後。弘曆素得父皇寵愛,是以,在他婚後不久雍正便将圓明園内的長春仙館劃給小夫妻當居所。弘曆與富察氏之間度過了如膠似漆的幾年。在接下來的幾年中,弘曆先後迎娶了數名側福晉,但他最愛的仍是富察氏。
畢竟,弘曆出身宗室,為愛新覺羅氏傳續香火是他的使命。曆史上的絕大多數皇帝都有始亂終棄這個毛病,即便是在幾年前熱播的《如懿傳》中乾隆亦是如此。然而,乾隆對富察氏的愛卻始終如一。弘曆登基以後,富察氏順理成章地成為後宮之主,乾隆對她的寵愛并沒有随着時間而消退。
那麼,為什麼富察氏能深得乾隆寵愛呢?
據記載,富察氏的祖父曾于康熙年間擔任戶部尚書,伯父馬齊則“曆相三朝,年逾大耋,抒忠宣力,端謹老成,領袖班聯,名望夙重,舉朝未有若此之久者”。由此可見,富察氏的家境極其顯赫。
不過,生活在蜜罐中的富察氏并未養成恃寵而驕的性格,而是崇尚節儉。某日弘曆對富察氏提起,說愛新覺羅氏先祖在大興安嶺時,衣服上的線是用鹿絨草搓成的,到了現在愛新覺羅氏的子孫都穿上了金絲銀線制成的衣服。富察氏明白乾隆不忘本,于是,便命人準備鹿絨草,親自編織了一件燧囊獻給乾隆。這件燧囊,陪伴了乾隆一生的時間,直到他駕崩仍将其帶在身邊。
根據清實錄的記載,年輕時的乾隆曾患上一場大病,太醫雖開出良方但乾隆的病情仍不見好轉。乾隆所患的是一種慢性病,太醫囑托皇帝一定要休養百日才能痊愈。富察氏聽聞後,不顧大清祖制,搬入乾隆寝殿外室,每天在乾隆的病榻前端茶倒水,侍奉了足足百日。直到乾隆的病情好轉,富察氏這才搬回自己的寝宮。
當然,對這位與自己休戚與共的富察氏,乾隆亦用情極深。
兩人的愛情結晶,愛新覺羅永琏(影視劇中五阿哥的原型)誕生後,乾隆便秘密地将其立為儲君。遺憾的是,在永琏兩歲那年因感染傷寒而夭折,乾隆大受打擊,一連五日未曾臨朝。作為永琏的生母,兒子的夭亡使富察氏心如刀割。
乾隆十一年,富察氏又為乾隆誕下一子永琮。就因為他是富察氏所生的皇子,是以乾隆給了他最大的期待,在永琮出生不久後便将其秘密立為儲君。可惜造化弄人,乾隆十二年永琮感染天花,像他的哥哥一樣早夭。永琮的死讓乾隆和富察氏幾近絕望。
自此,富察氏因連續喪子哀傷成疾,長病不起。乾隆十三年,乾隆奉太後懿旨出宮東巡。此時的富察氏已長居寝宮多時,為了讓她的心情好轉,乾隆便命其随駕出巡。然而,富察氏并未從悲痛中解脫出來,她的心早已随着永琮的死而萬念俱灰。
出巡之後,富察氏的心情仍十分低沉,乾隆想方設法讨好富察氏,可皇後卻再未一展笑顔。不得已之下,乾隆隻得下令回銮。在一行人來到山東德州時,富察氏便因舟車勞頓而一病不起。饒是乾隆在行宮中照顧了富察氏多日,可皇後仍撒手人寰。
之後,乾隆帝更是在皇後喪滿日寫了一篇情真意切的《述悲賦》。《述悲賦》是一篇悲怆的詩歌佳作,記述了皇後富察氏美好的品德和夫妻間的恩愛、了解、休戚與共的生活篇章,是一曲絕妙的交響曲,是一首動人心弦的“長恨歌”,更被載入《清史稿》。
并且,乾隆還為富察氏作《戊辰大行皇後挽詩》:
恩情廿二載,内治十三年。
忽作春風夢,偏于旅岸邊。
聖慈深憶孝,宮壺盡欽賢。
忍誦關睢什,朱琴已斷弦。
夏日冬之夜,歸于縱有期。
半生成永訣,一見定何時?
棉服驚空設,蘭帷此尚垂。
回思想對坐,忍淚惜嬌兒。
愁喜惟予共,寒暄無刻忘。
絕倫轶巾帼,遺澤感嫔嫱。
一女悲何恃,雙男痛早亡。
不堪重憶舊,擲筆黯神傷!
很多人一提到乾隆,往往會覺得他是個風流成性的皇帝。殊不知,在皇後富察氏殡天之前,乾隆也曾是純情男兒。隻不過,富察氏的死讓他生無可戀。身為九五之尊,乾隆的身邊自然不乏美女,但在皇後過世後乾隆再也無法對身邊的女人付出不求回報的真情。
在一些野史中,稱弘曆還是皇子時便十分好色,時常調戲其父的嫔妃,還與雍正的貴妃年氏有不清不楚的關系。通過乾隆和富察氏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出,對原配福晉一往情深的乾隆多半不會做出這種勾當。
當然,在皇後富察氏離世後,乾隆的感情觀發生了劇變。
或許是因為這個世界再無女人能像富察氏一樣與自己心意相通,是以乾隆所幸寄情于山水和美色。倘若富察氏未早逝,估計乾隆會大為收斂。在富察氏過世後,乾隆的餘生多次巡遊江南,也是以落下了風流皇帝的外号。
乾隆之是以變得如此好色多情,正是因為世間再無富察氏。
參考資料:
【《乾隆正傳》、《金川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