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備文有諸葛亮、龐統,武有五虎上将,為何沒有成功

都說魏蜀吳三國如果沒有在同一時代,都有開國的氣象。是以劉備和曹操、孫權一樣都是人傑,就連曹操煮酒論英雄時都說“天下英雄,唯使君和操爾”。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劉備無法和劉邦、劉秀和朱元璋一樣掃平天下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首先雖然文武實力較強,但是闆凳深度明顯不夠;一代人才凋零後人才匮乏是蜀漢的硬傷。其次劉備得益州雖然易守難攻,但是一州之地不足以支撐統一戰争進行。第三、劉備的“興複漢室、還于舊都”的口号已經沒有太大的号召力;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大漢四百年的威望已經被嚴重透支不再具有強大的号召力。

劉備文有諸葛亮、龐統,武有五虎上将,為何沒有成功

劉備這一生也是悲催,辛辛苦苦幾十年打下基業才完成的天下三分。然而稱漢中王即是頂點,二弟關羽大意失荊州讓統一化為了泡影。心急如焚的劉備如同輸紅眼的賭徒試圖梭哈翻本兒,結果夷陵一戰輸掉了蜀漢的根本而元氣大傷。又急又氣的劉備被迫白帝城托孤,其興也勃其亡也忽的蜀漢國祚已經進入了倒計時;至于說此後的北伐不過是垂死掙紮罷了。胸懷大志屢敗屢戰的劉備,即便是巅峰時期擁有五虎上将和卧龍鳳雛這樣的頂級人才依舊顯得人才儲備不足;在這代人才凋零後,隻能矬子裡面拔将軍

劉備文有諸葛亮、龐統,武有五虎上将,為何沒有成功

劉備家境貧寒,在漢朝察舉制的人才推薦機制下更本無法出頭。好容易趁黃巾起義之際獲得了出頭之日身邊依舊是歇業兩兄弟,真正出仕還是公孫瓒保舉他做平原縣令。可以說劉備空有大漢皇叔的人設和标簽,其實混得無比凄慘。先後依附過公孫瓒、陶謙、曹操、袁紹等諸侯:雖然也曾被陶謙讓過徐州,被因協助曹操滅呂布冊封過豫州牧;但是都先後失敗,尤其是搶奪徐州後被曹操追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還是從來沒有見過面的同宗劉表收留了他,也沒有被完全信任發配到了新野。在這裡才三顧茅廬請出了卧龍諸葛亮,這才有了取荊州、跨荊益、三分天下的《隆中對》總方略。

劉備文有諸葛亮、龐統,武有五虎上将,為何沒有成功

正是因為劉備漂泊半生都是失敗者的身份,是以身邊除了歇業、趙雲外沒有什麼人才儲備。五虎上将中的黃忠、馬超都是在橫跨荊益後收下的;劉備稱漢中王後雖然勢頭達到了頂峰,但是人才儲備深度遠遠不夠。荊州丢失後折損了歇業二将,含恨出手的夷陵大戰讓精銳(含人才)幾乎被一掃而空。馮習、張南、馬良、傅肜、黃權等人才或被殺或被俘(法正也在建國第二年病逝),如果加上戰争前病逝的黃忠五虎上将隻剩下不受重用的馬超一人。這批人一去隻剩下諸葛亮、蔣琬、費祎加上收降的姜維等支撐天下,否則也不會有蜀中無大将、廖化作先鋒之語。而同期的魏吳兩國人才濟濟,蜀漢連吳國都打不過要想統一怎麼可能?

劉備文有諸葛亮、龐統,武有五虎上将,為何沒有成功

有天府之國之稱的益州雖然富庶且易守難攻,但是經過數次大戰消耗頗大;尤其失去富庶的荊州後,益州一地的财力根本無法之稱統一戰争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曾經表示: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是以資将軍,将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裡,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也就是荊州有地理優勢而益州易守難攻且物産豐饒,也就是劉備巅峰時期也僅僅握有兩州之地(荊州隻有幾個郡)。即便如此持續幾年的漢中之戰幾乎掏光了益州的家底兒;加上蜀漢開國時的封賞和夷陵之戰的巨大消耗,益州早就成了諸葛亮《出師表》中的“益州疲弊”的狀态了。是以諸葛丞相再能幹也不免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失去荊州後以益州一州之地挑戰實力雄厚的魏吳兩國基本不可能。所謂六出祁山的北伐,也是諸葛丞相明知不能而勉強為之罷了。雖然南部看起來領土不小,但是貧瘠的産出根本不能提供更多的賦稅。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經過四百年兩代漢室的揮霍,興複漢室的政治口号已經不再具備強大的号召力。漢朝确實有着四百年的國祚,而且曾經在經曆王莽篡位後由劉秀重新開創漢室的壯舉。尤其是西漢王朝連續七代明君,政通人和、百業俱興。是以漢朝才會深入人心,在王莽篡位後才會由劉秀迅速複國。但是君子之澤五世而斬,一個王朝再多的恩德也經不起反複的消耗。俗話說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東漢末年朝廷腐敗昏暗、外戚宦官争權、賣官鬻爵嚴重激化了社會沖突。這時候漢朝的恩德早就從百姓心目中離去,安靜太平的生活才是群眾最高的追求。也正是這種情況東吳得以立國,曹魏廢漢自立時基本沒有飄起一絲漣漪。在這種狀況下劉備還打着“恢複漢室、還于舊都”的旗号,已經沒有太大的号召力了。再說劉備在漢獻帝沒死的情況下就擅自稱帝(不知或假裝不知漢獻帝還在世),其實興複漢室也是劉備的一種借口而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