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熊向晖:潛伏胡宗南身邊,獲閃擊延安密報,為何暴露後胡不殺他?

胡宗南手握重兵,長期駐防西北,有“西北王”之稱。老蔣曾給了他16字方針“東禦日寇,北制共‘匪’,西防蘇俄,内懾回馬。”東禦北制,一個被動一個主動,胡宗南對此領悟深刻。他對日軍行動甚少,倒是經常策劃對延安進攻。不過,胡宗南的一舉一動都在延安的掌控之中,這一些都要歸功于一位傳奇的地下情報工作者,他潛伏在胡宗南身邊10年,擷取了大量重要情報。

熊向晖原名熊彙荃,1919年4月出生于山東一個官宦世家。父親熊仕昌是畢業于清末成立的京師法律學堂,曾擔任過湖北省高等法院刑庭庭長。1936年,年僅17歲的熊向晖從南京中學畢業,考入清華大學。

熊向晖:潛伏胡宗南身邊,獲閃擊延安密報,為何暴露後胡不殺他?

青年時期的熊向晖

當時的社會,學生抗日救亡運動此起彼伏。日本先侵占東北,又在華北扶持漢奸政權,并策動華北五省自治,企圖逐漸蠶食中國領土。對此當局步步退讓,奉行所謂“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使受過新思想熏陶的青年學生嚴重不滿。

剛剛進入清華的熊向晖很快就投入學生抗日救亡運動,參與了共産黨上司的外圍組織“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由于思想進步,表現積極,于當年12月被秘密吸收入黨。

1937年暑假,熊向晖回家探親,不料“盧溝橋事變”發生,北平淪陷,全面抗戰爆發,不久首都南京也淪陷。清華等幾所平北大學南遷到湖南長沙,但學生已經無心念書,紛紛上前線保家衛國。熊向晖也向組織提出,要到延安去參加抗日活動。

熊向晖:潛伏胡宗南身邊,獲閃擊延安密報,為何暴露後胡不殺他?

但組織配置設定給他的任務是加入湖南青年戰地服務團,争取到胡宗南部去工作。淞滬會戰中,胡宗南的第1軍失慘重,當時正在長沙招兵,胡宗南本人對文化較高的青年學生尤為看重,湖南青年戰地服務團正是要到新1軍去服務。

熊向晖毫不猶豫地加入了這個組織,在經過短暫的教育訓練後,服務團50多乘火車趕往武昌,在這裡得到了胡宗南親自接見。為了引起胡宗南的注意,熊向晖事先研究過孫中山的革命理論。

胡宗南逢人必問:“你為什麼到本軍來?”大家的回答基本相似。

熊向晖卻回答道:“來革命。”

胡宗南半笑着問:“怎樣才算革命?”

熊向晖答道:“中山先生最初提出革命任務是‘驅除鞑虜,恢複中華’。現在‘驅虜’就是要抗日,抗日就是革命。”

胡宗南早已注意到這位18歲的清華大學生,親自面試後發現果然談吐不凡。随後單獨召見了熊向晖,兩人交談甚歡,得知熊父正在武昌任職後,當即表示要約其吃飯了解情況。

熊向晖:潛伏胡宗南身邊,獲閃擊延安密報,為何暴露後胡不殺他?

在胡宗南與熊父用餐之際,熊向晖來到了駐漢口的八路軍辦事處彙報,董必武接待了他,向他解釋:雖然現在國共合作形勢較好,但最終老蔣和胡宗南的态度卻難以預料,為了未雨綢缪,隻能先着手下閑棋,布冷子。

熊向晖跟随服務團來到胡宗南的17軍團團部所在地鳳翔縣,不久胡宗南将其送去位于西安的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7分校學習軍事,熊向晖參加的這一期教育訓練屬于黃埔第15期,學制1年。

胡宗南對熊向晖可謂照顧有加。1938年,武漢淪陷,熊父失業,全家搬到四川江津逃難。熊父本打算用積蓄的一點金銀首飾去換點生活費,銀行吓唬他說他私藏黃金,違反法令。老爺子吓得錢也沒敢要就跑了,家裡就靠三姐在武漢大學(已内遷)教書維持。

熊向晖:潛伏胡宗南身邊,獲閃擊延安密報,為何暴露後胡不殺他?

家裡沒錢供四姐讀書,胡宗南聽說熊家困難以後,主動把她安排到戰幹4團女生隊受訓,畢業後留在戰幹4團政治部工作。熊向晖有一個哥哥在重慶中央大學上法律系,還有一年才畢業。胡宗南叫人安排其去重慶辦事處挂任秘書。以後,熊父母搬到西安安家,胡宗南當場批特支費6000元,當時一個少校的月工資才120元。

當然,胡宗南這一切都是跟蔣校長學的籠絡人心的手段,一方面胡宗南确實是個惜才的人,另一方面也說明熊向晖足夠優秀,能獲得胡宗南認可。

1938年冬,熊向晖在第7分校受訓結束,到胡宗南的侍衛排當了一個月排長。有一次胡宗南出訪随身隻帶了兩名随從,中途在一個村莊夜宿。熊向晖獨自通宵警戒,胡大為感動,回西安後不久便任命他擔任自己的侍衛副官、機要秘書。

熊向晖職責便是幫助胡宗南處理日常事務,包括公務和生活。據熊向晖回憶,胡宗南生活上并不太講究,因為一直沒成家,經常一個人吃飯,一般兩菜一湯,一葷一素。早飯喝稀粥,中午、晚上吃米飯。不吸煙、不喝茶,有應酬才會喝酒。一般都着軍裝,沒有特别的要求。

熊向晖:潛伏胡宗南身邊,獲閃擊延安密報,為何暴露後胡不殺他?

胡宗南最看重的可能就是熊向晖的文筆。熊上任第一天,正趕上戰幹4團河防大隊結業,胡宗南要在結業典禮上講話。早上,胡宗南一邊吃早餐一邊看秘書寫的講話稿,覺得不滿意,讓熊向晖重新寫一份,此時離典禮開始隻有不到半小時時間。

熊向晖對胡宗南的喜好有精準的把握,他喜歡那種口号式、智語式,有激情,有感染力的語言。熊隻用了15分鐘就寫好了講稿,胡宗南看後非常滿意。此後,胡宗南許多文稿和信件都交由他來寫。

據熊向晖長時間觀察,在抗日這個問題上胡宗南态度是非常堅決的,曾多次向他提到1933年的長城抗戰。當時胡率領第1師駐甘肅天水,而他黃埔同期同學黃傑率第2師參加長城抗戰,讓胡羨慕不已。後來胡多次電呈蔣校長請求參戰。蔣複電說:“駐防隴南,防‘匪’北竄,其重要不下于長城抗日,暫勿東開。”後來黃傑獲得了一枚青天白日勳章,使胡宗南不勝惆怅。

1936年9月,周恩來曾給胡寫信了一封親筆信,其中有一句:“十年來,兄以剿共成名,私心則以兄尚未成為民族英雄為憾。”直接戳中了胡宗南的内心,這封信後來他一直珍藏在身邊,并且還拿出來給熊向晖看過。胡宗南私底下對延安有不少正面評價,認為比國民黨管理得好。

熊向晖:潛伏胡宗南身邊,獲閃擊延安密報,為何暴露後胡不殺他?

正因如此,熊向晖也曾對胡抱有過幻想,但他表現出的反動态度跟抗日一樣堅決。

到了胡宗南部以後,熊向晖便與組織失去聯系,内心非常着急,不過董老早有交代,不要急于找組織,甘于做“閑棋冷子”。直到1939年12月,組織派來人找到了熊向晖,這期間國共關系總體比較穩固,胡宗南方面尚未表現出敵意,是以組織并未交待具體任務,隻是向他講解政策和局勢。

1941年1月,發生了“皖南事變”,國共關系惡化,組織需要了解國民黨動向,尤其是擔心胡宗南進攻延安。組織派來了專門聯絡員王石堅,熊向晖也開始發揮作用。他通過胡宗南的行程分析,其暫時沒有進攻延安計劃,因為部隊均未調動,且通過試探,胡親口說:“現在還不敢動,不能動。要準備動。”

熊向晖擷取的情報包括胡宗南個人思想和動向,部隊布防、編制和裝備情況,國民黨高層與胡宗南的往來情況。其中兩個比較重要的是:

熊向晖:潛伏胡宗南身邊,獲閃擊延安密報,為何暴露後胡不殺他?

1943年,二戰局勢開始發生轉變。2月斯大林格勒戰役結束,同盟國開始轉入反攻。在太平洋戰場,日軍也完全喪失了戰略主動權。中國戰場,八路軍和國軍都取得了一些積極進展。不過此時,德國仍然有相當大的威脅,蘇聯為了争取西方國家支援,于當年5月解散了共産國際。表面上看,中國共産黨像斷了奶的孩子。

蔣介石借機發表了《中國之命運》一書,揚言要在年内解決内政問題。同時秘密向胡宗南下達了《對陝北奸區作戰計劃》,指令胡宗南進行相關部署。6月份,胡宗南動作頻繁,不斷調動部隊,計劃以5個軍的兵力,多面夾擊,偷襲延安,快速結束戰争,稱之為“閃擊延安”。

這一切當然逃不過熊向晖的眼睛,他于7月初通過秘密管道把消息傳遞到了延安,延安得知這一計劃後,不禁為之一驚。當時陝甘甯邊區兵力空虛,正規部隊隻有359旅,而且連年開荒,戰鬥力下降。如果胡宗南采取偷襲政策,延安首腦機關等相當危險。為此,朱總司令決定先發制人,一面明電警告胡宗南,一面在廣播、報紙上大力宣傳,表示我軍早有準備。

熊向晖:潛伏胡宗南身邊,獲閃擊延安密報,為何暴露後胡不殺他?

胡宗南見計劃暴露,分析延安已有準備,攻取不易;且日軍也知道軍隊調動情況有可能趁機來攻;不顧輿論繼續打的話必然會引起盟友批評,對老蔣不利。于是隻能草草結束了“閃擊延安”計劃,于7月11日複電朱德,聲明無意進攻。熊向晖的情報為粉碎胡宗南進攻延安的計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毛主席大贊其能頂幾個師。

同時他也意識到,可能内部有人洩密了。直接問送來電報的熊向晖:“是誰洩的密?”

熊向晖已有心理準備,回答道:“請胡先生指定專人,将西安和參戰部隊知道這一機密的人,包括我在内,列出名單,秘密審查。”

胡宗南又單獨叫來了特務頭子劉大軍詢問。不過他顯然沒有懷疑熊向晖,當晚照例讓其參加了軍事會議。由于涉及面太廣,這個調查到最終也沒有什麼結果。

熊向晖:潛伏胡宗南身邊,獲閃擊延安密報,為何暴露後胡不殺他?

抗戰勝利以後,胡宗南晉升上将,他非常高興,決定兌現當初的承諾,保送熊向晖到美國留學。熊向晖暫時離開了胡宗南部,将家人安頓到南京,并經組織準許,準備辦理赴美留學手續,最終赴美行程定于1947年3月。原本船票已經訂好,胡宗南卻安排人找到他,讓他推遲赴美行程,再赴西安擔任機要秘書,等打完延安再走。

3月2日,熊向晖到胡宗南在南京的臨時辦公室,胡宗南遞給他一個公文包,要他反鎖房門,根據包内的檔案,畫一份草圖,中午交給他,供總裁參閱。包裡有兩份絕密檔案:一件是蔣介石核準的攻略延安方案;一件是陝北兵力配置情況。

第二天,熊向晖随胡宗南乘專機飛回西安,熊立即找到西安的聯絡員王石堅,将相關情報彙報。3月10日,胡宗南召集各部開會,下達作戰指令,決定于13日佛曉發起進攻。此時,胡宗南部配備的最新偵測無線電台位置的裝置,也已經發現山西興縣無線電台密集,判斷中國總部在此,并在繼續偵測判明具體位置。

情況十分危急,但此時熊向晖已經無法直接外出去找聯絡員。情急之下,他決定違反工作規定,冒險找信得過的第三方轉交。他用普通信封裝好情報,上面寫明幫轉聯絡員王石堅代名,再另寫一封信給舊友潘裕然交代,并用第一戰區司令部長官專用信封密封,由相熟的部隊機要交通員送達潘裕然處。這其中環節較多,但凡一個環節出了差錯,都有可能讓熊向晖掉腦袋,但這也是他唯一能采取的辦法。好在,最後情報安全送達。

熊向晖:潛伏胡宗南身邊,獲閃擊延安密報,為何暴露後胡不殺他?

情報源源不斷地送往延安,當時敵我力量懸殊,胡宗南用于進攻的兵力多達25萬人,外加94架飛機配合,而我軍隻有2萬多人兵力,黨中央果斷決定放棄延安。在撤離之前,毛主席曾作過動員報告,他說:“我軍打仗,不在一城一池的得失,而在于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失,存地失人,人地皆存。”

1947年3月19日,胡宗南部攻占了延安,但是撲了個空。随後,胡宗南親自到延安,參觀了毛、周、朱的原住所,在棗園毛住過的窯洞桌子抽屜裡,發現一張毛留下的紙條,上面寫着:“胡宗南到延安,勢成騎虎。進又不能進,退又退不得,奈何!奈何!”胡宗南看完後哈哈大笑,這也是熊向晖最後一次看到他大笑。5月20日,胡宗南對熊向晖說,這裡沒什麼事了,你去美國吧。

從1937年12月到胡宗南身邊工作,至1947年5月底離開,熊向晖在胡宗南身邊潛伏了10年,始終深受其信任,沒有暴露身份。當然,這期間也面臨非常複雜的情況,能自己應付過去的都不算大事,但其中有兩次是非常危險的。

熊向晖:潛伏胡宗南身邊,獲閃擊延安密報,為何暴露後胡不殺他?

一次是1946年5月,針對胡宗南準備偷襲延安的情況,電報中無法詳細說清,周恩來決定利用到南京談判的機會親自找熊向晖面談,他在一個小本子上記下了熊的位址,并在後面寫了一個熊字。但在乘坐美國派駐的調停代表馬歇爾的專機飛往南京時,不慎将記事本遺落在飛機上。

周見到熊向晖後,坦誠自己沒有注意保密規定,犯了錯誤,已經向中央打報告,做了初步檢讨,請求處分。同時他分析,馬歇爾不太可能将該資訊提供給老蔣,因為這樣有違他作為調停者的中立立場,給調停工作帶來麻煩。萬一,他要轉交給老蔣的話,按照軍統的作風,從發現目标到抓捕,通常不會超過半個月。是以,要熊向晖先躲起來,先觀察情況,等半個月後再行動。

這一點讓熊向晖十分感動,這件事隻有周一人知道,但他卻毫不避責,主動承擔責任,作為他這樣進階别的領袖,完全沒必要向一個小情報員和盤托出。

熊向晖:潛伏胡宗南身邊,獲閃擊延安密報,為何暴露後胡不殺他?

熊向晖激動地說:“請周副主席放心,這件事情我能應付,萬一出了問題也沒什麼,從加入組織的第一天,我就宣誓準備随時犧牲。”

周莊重地說:“每個黨員都應該準備随時犧牲,但組織不應該讓大家平白犧牲。一定要盡力挽救,不能一誤再誤。”

事後證明,周的判斷完全正确,馬歇爾并沒有把那個筆記本上的内容透露給老蔣。

一次是熊向晖到美國留學不久。1947年9月底,西安聯絡員王石堅因為電台被偵查到,後被軍統逮捕,并供出了自己掌握的情況系統。熊向晖在西安住所中的全部衣物、信封、信箋全被搜走,很顯然此時熊向晖的身份已經暴露。

雖然遠在美國,但以他潛伏的時間之長,擷取的情報之重要,必然難逃追殺。以當時國民黨跟美國的關系,隻要高層一個電話就可以将其引渡回國。不過,胡宗南并沒有這麼做,甚至沒有驚擾熊向晖的家人。

熊向晖:潛伏胡宗南身邊,獲閃擊延安密報,為何暴露後胡不殺他?

據軍統特務沈醉所寫的《軍統内幕》一書披露,胡宗南跟軍統高層關系匪淺,與戴笠是結拜兄弟,與鄭介民和毛人鳳等人關系也相當密切。毛人鳳得知熊向晖的情況後,第一時間告知了胡宗南。胡宗南聽後非常吃驚,要求涉及到自己部下的事全部交給他處理,千萬不能告訴老蔣。

胡宗南為包庇熊向晖呢?

一方面,胡宗南是一個非常好面子的人,作為一方大員,長期以黃埔領袖自居,江湖地位很高。而自己身邊潛伏進來敵人長達10年,卻沒被發現,還保送他去美國留學,這要是傳出去,他也沒臉面混下去了。

另一方面,報上去隻會對自己有害而無利。胡宗南跟随老蔣數十年,深受信任,才有了今天這樣的地位。如果事情捅出去,老蔣肯定會怪罪下來。即使老蔣不怪罪,一向跟自己有沖突的陳誠等人恐怕也會借機發難。

熊向晖已經遠走美國,要引渡勢必會驚動外交系統和高層,到時也包不住秘密。權衡之下,也就不再追究。

熊向晖:潛伏胡宗南身邊,獲閃擊延安密報,為何暴露後胡不殺他?

1949年7月,熊向晖從美國學成歸國。當年11月,周恩來在接見張治中等客人時公開了熊向晖的身份。張治中好奇地問:“熊老弟,怎麼你也起義了?”周笑着說:“他不是起義,是歸隊。”衆人不解,周指着熊向晖說:“他1936年就入黨了,是奉命去幫助胡宗南抗日的。”

建國後,熊向晖曾到外交部、總參謀部等多個重要部門任職,并在1975年發揮過非常重要的作用。熊向晖傳奇的一生,為革命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值得我們銘記。在革命歲月裡,像他這樣的地下情報工作者還有很多,熊向晖是比較幸運的一個。他們中的大多數都已被淹沒在滾滾的曆史浪潮中,為革命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恰恰是這些我們不知道姓名的的前輩,構成了那個年代不可阻擋的浪潮。#胡宗南#

專注近代戰争史,更多精彩内容,歡迎關注 感謝大家支援!關于本文有不同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讨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