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提出剃發令的不是滿人,是一個漢人?隻因他一句話,無數漢人遭罪

提出剃發令的不是滿人,是一個漢人?隻因他一句話,無數漢人遭罪

喜歡看古裝劇的朋友,一定早早注意到清朝人物發型和之前的朝代都不一樣。清朝男子的發型是拖着一條辮子,腦門大面積光溜溜,不像漢、唐、明時期的男子那樣“束發”。這是因為清朝初年皇室釋出了“剃發令”,強制要求所有漢人剪頭發。

這麼做的目的,自然是為了“以别順逆”。願意剃頭的,視為肯歸順大清,屬于“良民”;不願意的,就視為對大清懷有反意,全部殺掉。至于剃發令的主導者,一個是多爾衮,另一個則是漢臣孫之獬。

提出剃發令的不是滿人,是一個漢人?隻因他一句話,無數漢人遭罪

1644年,清軍剛剛入關,多爾衮就着手宣傳“剃發令”。但由于反抗情緒太大,他不得不取消了這一計劃。誰知孫之獬卻極力強調“剃發令”必不可少,在他的推動下,多爾衮于1645年六月重審“剃發令”,讓所有人10天之内剪掉頭發留辮。

為什麼孫之獬要提出這樣的建議呢?還得從他個人的經曆說起。孫之獬是山東淄川縣人,出生于明神宗萬曆十九年(1591年)。他對功名富貴有很強的渴盼心理,31歲時,孫之獬考中進士,那會兒大太監魏忠賢正橫行朝野。

提出剃發令的不是滿人,是一個漢人?隻因他一句話,無數漢人遭罪

孫之獬眼看着攀附魏忠賢的人都獲得高位,便也跑去巴結。果然,魏忠賢對他另眼相看,孫之獬也是以過了一段風光日子。沒想到後來崇祯皇帝以“十大罪”處置了魏忠賢,跟着他的人紛紛遭罪。

在這些人裡面,孫之獬可謂特别。當時大臣們都申請毀掉魏忠賢用來排除異己、颠倒黑白的書籍《三朝要典》,唯獨孫之獬抱着這本書痛哭,一邊哭一邊懷念過去。崇祯皇帝下令将他打發回老家,并沒有要他的命。

提出剃發令的不是滿人,是一個漢人?隻因他一句話,無數漢人遭罪

16年後,孫之獬被清朝召去為官,封了個禮部右侍郎。孫之獬興高采烈,對清朝皇帝感激涕零,為此他特意将發型改成了滿清大臣留的“金錢鼠尾”,以示自己對清朝忠心耿耿。沒想到那些滿清大臣反而是以看不起他,笑他是軟骨頭。

順治皇帝上朝的時候,滿臣站一邊,漢臣站一邊。孫之獬融入不了滿臣的圈子,漢臣又嫌棄他主動剃發的谄媚,不願跟他為伍。孫之獬尴尬得不行,回去後越想越氣,便寫了一道奏折上去,将多爾衮當初的決定大大誇贊了一番。

提出剃發令的不是滿人,是一個漢人?隻因他一句話,無數漢人遭罪

誇完之後他又向順治皇帝建議,說陛下新坐天下自然要有一番新氣象,漢人的衣冠舊樣都應該跟随大清改變,不然的話陛下就太委屈了。他這番話正好合了多爾衮的心意,多爾衮順勢而為,推出了強制性剃發令。

這道令激起了無數反抗,因為不願剃頭而死去的漢民數量難以估算。《思文大紀》記載:“時剃頭令下,闾左無一免者;金錢鼠尾,幾成遍地腥膻。”那麼孫之獬最終結局如何呢?他兩年之後被削去官位,打發回鄉,正巧撞上起義。憤怒的起義軍将孫之獬當街肢解,他一家老小也全部喪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