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漢武帝對“西南夷”二次大規模的開拓,最終讓“西南夷”被漢所控

“西南夷”之稱源于漢,《史記》有一篇專門介紹“西南夷”的列傳,名曰“西南夷列傳”。

在這篇列傳中司馬遷這樣介紹到:“西南夷君長以什數,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屬以什數,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長以什數,邛都最大:此皆魋結,耕田,有邑聚。其外西自同師以東,北至楪榆,名為巂、昆明,皆編發,随畜遷徙,毋常處,毋君長,地方可數千裡。自巂以東北,君長以什數,徙、筰都最大;自筰以東北,君長以什數,厓駹最大。其俗或士箸,或移徙,在蜀之西。自厓駹以東北,君長以什數,白馬最大,皆氐類也。此皆巴蜀西南外蠻夷也。”。

漢武帝對“西南夷”二次大規模的開拓,最終讓“西南夷”被漢所控

根據《史記.西南夷列傳》所載,“西南夷”是對夜郎、滇、邛都、嶲、昆明、徙、笮都、冉駹、白馬等幾個較大國家的總稱。而據史學家的考證,夜郎在今四川南部及貴州一帶,滇在今雲南滇池一帶,邛都在今四川一帶,嶲、昆明在今雲南大理、保山一帶,徙、笮都在今四川天全、漢源一帶,冉駹在今四川阿壩一帶,白馬在今四川一帶。是以由上可知,“西南夷”地區在漢代,其實就是指今雲南、貴州和四川西南部的廣大地區。

當然我們今天要探讨的不是“西南夷”的具體地理位置,而是談談漢武帝對“西南夷”地區的二次大規模的開拓之路。

中原對于“西南夷”的開拓,最早可追溯到戰國時期。楚威王時,楚王曾派大将莊蹻(qiāo)奪取過巴郡和黔中郡以西的滇池地區,不過後因秦國攻打楚國,巴郡、黔中郡被秦所占。此時遠在滇地的莊蹻因無路可回,遂在滇地就地稱王,建立滇國。而随着莊蹻對滇池地區形成實際的統治,楚國先進的文化和生産技術也就被帶到了“西南夷”地區(《史記.西南夷列傳》載:“始楚威王時,使将軍莊蹻将兵循江上,略巴、黔中以西.....會秦擊奪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還,以其衆王滇,變服,從其俗,以長之”)。

漢武帝對“西南夷”二次大規模的開拓,最終讓“西南夷”被漢所控

後到了秦時,秦國在“西南夷”地區先後置巴、蜀、漢中三郡,并開啟了對“西南夷”地區的經營。公元316年,秦昭王任命李冰為蜀郡太守,“李冰鑿離堆,避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中”(《漢書.溝洫志》),李冰到任後就對青衣江和岷江的合流處進行了河道疏浚。而後,李冰還修建了一條從蜀通往當時“僰人”聚居地區的“僰道”,同時又修建了從蜀到臨邛的“笮道”,史載“僰道有故蜀王兵蘭...冰又通笮道文井江,徑臨邛”(《華陽國志.卷三》)。

始皇帝統一全國後,“秦時常頞略通五尺道,諸此國頗置吏焉”(《史記.西南夷列傳》),此時秦人常頞在李冰所開鑿的由蜀至宜安的“僰道”基礎上,又開鑿出一條從今南廣到今昭通的“五尺道”。同時在“西南夷”地區也相繼設定了官吏,開始了對西南夷進行實際的統治。

随着“五尺道”的開通,西南夷地區與中原地區開始有了密切的交流,“西南夷”地區的少數民族開始學習到了中原先進的文化和生産技術,此時西南夷地區的社會和經濟都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漢武帝對“西南夷”二次大規模的開拓,最終讓“西南夷”被漢所控

不過到了漢初,中原王朝對于“西南夷”地區的開拓就陷入到了停滞狀态。

“十馀歲,秦滅。及漢興,皆棄此國而開蜀故徼。”(《史記.西南夷列傳》),此時西漢剛剛建立,百廢待興,正所謂“漢興,接秦之弊,丈夫從軍旅,老弱轉糧饟,作業劇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鈞驷,而将相或乘牛車,齊民無藏蓋”(《史記.平準書》),這個時候漢朝自己都顧不了自己,又如何有精力和财力去經營“西南夷”地區呢?

再加上“西南夷”地區物資匮乏,對于此時的西漢幾乎無任何用處。是以漢初,劉邦對于“西南夷”地區就采取了“皆棄此國而開蜀故徼”的措施,就是放棄對“西南夷”地區的控制,同時在邊界設立關隘,借此徹底斷絕“西南夷”與中原地區的聯系。

而後漢朝曆經惠帝、文帝、景帝三代帝王,雖然惠帝時期曾“城僰道,開青衣”(《華陽國志》)重建立立了中原王朝與西南夷地區的聯系,但是也僅限于此,西漢并未如同秦朝那樣對西南夷進行大規模的開拓。而在當時在大多數王公大臣的眼裡對于“西南夷”地區的态度始終都秉持着漢初的思想,那就是視“西南夷”地區為“無用之地”。

漢武帝對“西南夷”二次大規模的開拓,最終讓“西南夷”被漢所控

可以說此時的西漢上至皇帝,下至三公九卿,對于“西南夷”的态度都是秉持着“無用”的理念,“是時通西南夷道,置郡,巴蜀民苦之,诏使弘視之。還奏事,盛毀西南夷無所用”、“武帝置蒼海、朔方之郡,平津數谏,以為疲弊中國以奉無用之地,願罷之”(《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等關于“西南夷無所用”的論調在武帝之前的史書中可謂是屢見不鮮。

直到漢武帝時期,“至今上即位數歲,漢興七十馀年之間,國家無事,非遇水旱之災,民則人給家足,都鄙廪庾皆滿,而府庫馀貨财。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史記.平準書》),此時西漢曆經惠帝、劉恭、劉弘、文帝、景帝等五位皇帝七十餘年的治理,西漢的國力開始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漢武帝對“西南夷”二次大規模的開拓,最終讓“西南夷”被漢所控

在充足财力的支援下,再加上漢武帝又奉行“征伐四夷,開置邊郡”的理念,于是西漢又再次重新開機了對“西南夷”的開拓。此時“建元六年....蜀人司馬相如亦言西夷邛、筰可置郡。使相如以郎中将往喻,皆如南夷,為置一都尉,十馀縣,屬蜀。”(《史記.西南夷列傳》)、“當是時,巴蜀四郡通西南夷道,戍轉相饟。”(《史記.西南夷列傳》)等漢武帝在“西南夷”地區置官吏,鑿道路等開拓“西南夷”的記載開始頻繁出現。

而據史書所載,漢武帝對“西南夷”地區的開拓主要分為二個階段:

第一階段。公元前135年,番陽令唐蒙在出使南越時,在南越吃到了來自蜀地的枸醬,這個時候他就心生疑惑,蜀地的特産是怎麼來到南越的?後在經過一番的調查後,唐蒙大概了解到原來這些蜀地的特産是由蜀商“道西北牂柯,牂柯江廣數裡,出番禺城下”(《史記.西南夷列傳》)運來的。

而後唐蒙在回到長安後,就找到一個蜀商,詳細的詢問他是怎樣将枸醬運到南越的,此時蜀商說道“獨蜀出枸醬,多持竊出市夜郎。夜郎者,臨牂柯江,江廣百馀步,足以行船。南越以财物役屬夜郎,西至同師,然亦不能臣使也。”(《史記.西南夷列傳》)。

漢武帝對“西南夷”二次大規模的開拓,最終讓“西南夷”被漢所控

在聽到這個答案後,唐蒙突然想到,如果能夠收買這個夜郎國,那到時候大漢要對南越動手的話,成功的機會不就更大嗎?于是他就向武帝上奏道“南越王黃屋左纛......竊聞夜郎所有精兵,可得十馀萬,浮船牂柯江,出其不意,此制越一奇也。誠以漢之彊,巴蜀之饒,通夜郎道,為置吏,易甚“(《史記.西南夷列傳》),他向武帝說道“這個夜郎國實力不錯,如果能夠收買它,然後讓它出兵乘船沿牂柯江一路直下,直達南越的首都番禺城,這就是出奇制勝的一招啊,是以臣建議打通通往夜郎的道路,然後收買夜郎國,為攻打南越做準備”。

而武帝在聽到這個建議後,覺得此計可行,于是就欣然應允,後下诏“拜蒙為郎中将,将千人,食重萬馀人,從巴蜀筰關入,遂見夜郎侯多同”(《史記.西南夷列傳》),自此拉開了漢朝對于“西南夷”地區進行開拓的序幕。

漢武帝對“西南夷”二次大規模的開拓,最終讓“西南夷”被漢所控

唐蒙遵循武帝的旨意,開始了對“西南夷”地區的經營。“夜郎旁小邑皆貪漢缯帛,以為漢道險,終不能有也,乃且聽蒙約。還報,乃以為犍為郡”(《史記.西南夷列傳》),唐蒙先是用金銀财寶招降了夜郎侯多同,然後在他的封地上設定了“犍為郡”,開始控制該地區。

而後又遵照武帝的旨意,開始擴建中原與西南夷地區相連的唯一道路“五尺道”。“唐蒙、司馬相如開路西南夷,鑿山通道千餘裡”(《史記.平準書》),這條擴建的道路就是後世知名的“南夷道”,“唐蒙南入,斬之,乃鑿石開閣,以通南中。迄于建甯,二千餘裡,山道廣丈餘,深三四丈”(《水經注.卷三十三》),“南夷道”起于僰道(今四川宜賓),途徑南廣縣、平夷縣、漢陽縣等地,終于建甯(今雲南曲靖)。

漢武帝對“西南夷”二次大規模的開拓,最終讓“西南夷”被漢所控

之後到了公元前130年,“蜀人司馬相如亦言西夷邛、筰可置郡”(《史記.西南夷列傳》),司馬相如上書武帝希望能在邛、筰兩地置郡縣,武帝允之,并命“相如以郎中将往喻,皆如南夷,為置一都尉,十馀縣,屬蜀。”(《史記.西南夷列傳》),即讓司馬相如前往“西南夷”地區,負責漢朝對于“西南夷”地區的經營事宜。

如此,司馬相如開始替代唐蒙對“西南夷”地區進行了新一輪的開拓,“除邊關,關益斥,西至沬、若水,南至牂柯為徼,通零關道,橋孫水以通邛都。”(《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為了更好的控制“西南夷”地區,司馬相如打通了蜀(今成都)到邛都(今西昌市)的道路,而這就是“西夷道”,這條道路途徑臨邛、青衣、嚴道、耗牛等四縣。

随着“西夷道”、“南夷道”兩條道路的開通,漢朝對于“西南夷”地區的控制越發的嚴密,之間的交流也越發的緊密。但是也正是因為這兩條道路的開鑿,讓漢武帝對于“西南夷”地區的第一次開拓陷入了停滞。“當是時,巴蜀四郡通西南夷道,戍轉相饟。數歲,道不通,士罷餓離濕死者甚衆;西南夷又數反,發兵興擊,秏費無功”(《史記.西南夷列傳》),漢朝因修築兩條道路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是以不堪其擾的“西南夷”周邊地區開始出現了動亂。

漢武帝對“西南夷”二次大規模的開拓,最終讓“西南夷”被漢所控

“漢通西南夷道,作者數萬人”(《史記.平準書》),在當時為了修建這兩條道,西漢征用了數萬人去開鑿,但因“西南夷”地區缺糧,是以為了解決這數萬人的吃飯問題,漢朝隻得從巴蜀地區運糧過來,可是以時“西南夷”地區還是處于交通閉塞的階段。是以,當時運糧也隻能是靠純粹的人力來完成,而這也就造成巴蜀地區的百姓負擔越來越重。

而最終忍無可忍的巴蜀百姓開始紛紛起兵造反,為此漢武帝被弄得是疲憊不堪,再加上此時武帝又正與匈奴進行大規模的會戰,已無暇顧及“西南夷”地區,于是武帝終下诏“罷西夷,獨置南夷夜郎兩縣一都尉,稍令犍為自葆就”(《史記.西南夷列傳》)。

自此漢武帝對于“西南夷”第一階段的開拓宣告結束。

第二階段。公元前139年,張骞出使西域,在大夏國時他看到了來自蜀地的蜀布和來自邛的邛竹、杖,然後經過詢問大夏人,得知“從東南身毒國,可數千裡,得蜀賈人市”(《史記.西南夷列傳》),這些是從數千裡外的身毒國那裡的蜀地商人得來的。

而通過這件事,張骞敏銳的認識到蜀地的商人既然能通過“西南夷”到達身毒國,那大漢的軍隊也應該可以,而身毒國、大夏又都是在匈奴的邊上,那如果能夠通過“西南夷”地區打通漢朝與這兩國的聯系,然後聯合他們一起進攻強大的匈奴,西漢對匈的勝算不就大大增加了嗎?

漢武帝對“西南夷”二次大規模的開拓,最終讓“西南夷”被漢所控

于是在公元前122年,張骞歸來後,他在給武帝彙報出使西域的成果時,就進言“大夏在漢西南,慕中國,患匈奴隔其道,誠通蜀,身毒國道便近,有利無害”。

而深知此計可行的武帝,并欣然應允,随後下诏“令王然于、柏始昌、呂越人等,使間出西夷西,指求身毒國”,讓王然于、柏始昌、呂越人等大臣前往經營“西南夷”,并打通由“西南夷”地區通往身毒國的近道。

自此西漢又開啟了對“西南夷”地區的第二階段開拓。不過有别于第一階段的“道路開拓”,漢武帝第二階段的開拓主要集中在“疆域開拓”上。

在張骞的建議被采納的第二年,武帝就在長安“穿昆明池象滇河”(《漢書.揚雄傳》),借此模拟“西南夷”地區江河湖泊的環境,然後訓練漢軍的水戰能力及在“西南夷”地區的适應能力。顯然,此時武帝已經決定開始對“西南夷”進行武力征服。

公元前111年“會越已破,漢八校尉不下,即引兵還,行誅頭蘭。頭蘭,常隔滇道者也。已平頭蘭,遂平南夷為牂柯郡。夜郎侯始倚南越,南越已滅,會還誅反者,夜郎遂入朝。上以為夜郎王。”(《史記.西南夷列傳》),武帝在平定南越後,又順道殺掉了且蘭國的國王,并在原南夷地區置“牂柯郡”,而後夜郎國也因所依仗的南越國被滅随之投降,自此夜郎地區也就被漢朝徹底掌控。

漢武帝對“西南夷”二次大規模的開拓,最終讓“西南夷”被漢所控

再不久,漢武帝又“誅且蘭、邛君,并殺筰侯,厓駹皆振恐,請臣置吏。乃以邛都為越巂郡,筰都為沈犁郡,厓駹為汶山郡,廣漢西白馬為武都郡。”(《史記.西南夷列傳》), 越巂郡、沈犁郡、汶山郡、武都郡等四郡相繼在“西南夷”地區建立了起來。

而後到了公元前109年,随着“西南夷”地區最後一個勢力“滇國”的舉國投降,武帝在這設“益州郡”後,“西南夷”地區基本被納入到漢朝的疆域中。

同年,曆時數年的“博南山道”也被正式打通,“孝武時通博南山,渡蘭滄水、耆溪,置巂唐、不韋二縣”(《華陽國志.南中志》)。

随着漢武帝在“西南夷”地區相繼設定犍為郡、牂柯郡、越巂郡、沈犁郡、汶山郡、武都郡、益州郡等七個郡,再加上“博南山道”的建成,及武帝在第一階段所開鑿的“南夷道”和“西夷道”,西漢最終對“西南夷”地區形成了真正的統治。

漢武帝對“西南夷”二次大規模的開拓,最終讓“西南夷”被漢所控

自此“西南夷”地區終歸漢所有,而随着漢對“西南夷”實行真正的控制,漢朝先進的政治制度、生産方式、生産技術也随即傳入到了“西南夷”地區,而後“西南夷”迎來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