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農誤把國寶當柴火,送博物館得1800元,專家盛贊:世界第一

引言

《周易·系辭上》中寫道:“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同一事物,對于不同的人而言,常常會有不同的見解和想法。這就好比一件字畫落到廚娘手裡,倒還不如鍋碗瓢盆這些東西有實用價值,可是對于國家來說,卻是不一樣的意義。

1947年,為粉碎國軍内戰陰謀,我黨在山東發動一系列戰役。山東戰場連戰連捷,解放區的面積也不斷地擴大,尤其是膠東地區。随後當地進行了大規模的土地改革,土豪地主家的田地都被分給了貧苦百姓。當時黃縣有一個首富丁百萬家族,丁家數代在黃縣經營,以當鋪錢莊起家,家财萬貫。丁家害怕被清算,于是趕在膠東地區被解放前就逃離了黃縣。

老農誤把國寶當柴火,送博物館得1800元,專家盛贊:世界第一

▲丁氏莊園舊址

01

丁家人逃走之前,還拖欠着許多農民長工的工資。他們一走,佃戶和農民長工們的工資也拿不到,無奈之下,農民長工們隻好想出去丁家宅子搬東西的辦法。其中有一個老實的林姓農民長工,并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去到宅子裡取東西,空手回家後被老婆一頓怒罵,老婆要求他回到宅拿幾樣值錢的東西。可是當他來到丁家大院時,好東西早就被其他人搬走了,隻有角落裡還剩下一堆字畫沒人拿。為向老婆交差,林姓農民無奈之下從字畫堆裡随便拿了兩捆回家。

老婆見狀,又将他一頓呵斥:“你就是拿個鍋碗凳椅什麼的,都比這東西好使啊!”林姓農民看着這兩捆字畫,反駁道:“難道不能拿來做柴火燒嗎?”說着随手就抽出一幅畫要拿來生火,可是他發現這些畫都是裝裱過的,根本起不了火。一氣之下,林姓農民把這兩捆字畫扔到了角落裡,眼不見為淨。就這樣,這兩堆字畫在家中放了很多年,從未動過。

老農誤把國寶當柴火,送博物館得1800元,專家盛贊:世界第一

▲上個世紀在地裡耕種的農民

02

直到上世紀六十年代,煙台博物館開始從民間征集流落在外的文物,當時一位文物專家來到林姓農民所在的村子。一聽說文物,包括林姓農民在内的村民們都前來圍觀,想看看文物到底長啥樣。

眼尖的林姓農民看到了有幾個畫軸伫立在征收的文物中,覺得有些眼熟,立馬想起了多年前自己随手丢在角落裡的那堆字畫。于是他上前詢問專家:“這些畫我家裡還有兩捆,你們要嗎?”文物專家一聽,立馬跟着前去林姓農民家中檢視。本是抱着萬一的心态卻沒想到驚喜萬分,專家一看,這都是些儲存完整的古代字畫啊,而且大多是精品。

老農誤把國寶當柴火,送博物館得1800元,專家盛贊:世界第一

▲煙台博物館照片

03

專家當即向林姓農民說明了情況,并希望将這些字畫帶回博物館進一步鑒定。林姓農民聽後欣然同意,對于他來說,不過是兩捆無用的“柴火”而已。這批字畫被送到博物館後,仔細清點共有70幅,其中珍品的數量就達到53幅,文學價值巨大。尤其是其中一幅名叫《菩提古佛圖》的字畫,這是清代畫家金農的經典代表作。

當時著名的文物鑒賞家張伯駒先生尋找這幅圖花了40年,一直沒找到,本以為早就流落到了海外,沒想到今日竟看見了。張伯駒先生在見到《菩提古佛圖》時十分驚喜,當場直呼:“震驚啊,世界第一!世界第一!”

老農誤把國寶當柴火,送博物館得1800元,專家盛贊:世界第一

▲《菩提古佛圖》近照

《菩提古佛圖》畫幅左側有一棵菩提樹,菩提樹下,蒲草團墊上,端坐着一尊虬髯古佛,畫作中不僅運用了“遊絲描”、“金錯刀”的畫法,還有書法的影子,其風格獨絕、書畫和諧,堪稱絕世珍品。現如今這幅《菩提古佛圖》已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還是煙台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之一,禁止出境展覽。

後面,煙台博物館還嘉獎了林姓農民1800元。林姓農民也是十分驚喜,自己當初随手拿到的兩捆字畫竟然成為了文物,還能得到1800元錢。這便如馬烽《典型事例》中所說的“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各取所需,兩全其美。

老農誤把國寶當柴火,送博物館得1800元,專家盛贊:世界第一

▲煙台市博物館新址内部展廳

結語

因為近代史上的動蕩不安,時至今日,我國還是有諸多文物流落在外。是以大家如果發現有與曆史有關的或者類似文物的東西,一定要好生保管,交由國家。

參考資料:

《周易·系辭上》

《典型事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