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們對藩鎮割據有哪些誤解?

曆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将來的回聲,是将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說到藩鎮割據,我們常常有一種錯覺,那就是藩鎮大佬都是高呼“我們是害蟲、我們是害蟲”的口号,頑固地與中央政府進行對抗。

其實呢,藩鎮大佬在與中央政府對抗時,通常都是拿冠冕堂皇的大道理說事。

人們對藩鎮割據有哪些誤解?

第一、他們肯定會把各種似是而非的民主理論說得天花亂墜。事實上,所謂的兵驕逐将、将驕逐上、帥驕犯上。換成高大上的詞去解讀,它就是民主政治啊。因為這是标準的權力由下向上行使啊。

而且樂觀的去看,下面的人随時可以廢殺自己的上司,上司敢不好好為下面的人服務嗎?

第二、他們肯定會通過各種形式醜化大唐中央政府,總而言之,皇帝實在是不像話,就知道重用變态的死太監。再總而言之,皇帝是财迷,就喜歡重用斂财的奸臣。千言萬語一句話,我們必須得實作某種自治,如果任由中央政府把手伸進來,我們這裡就會變成人間地獄。

第三、他們肯定會強調軍區自治的各種優點。一切是顯然的,如果中央政府控制了軍區,皇帝肯定會讓各種狗屁不是文職官員進入軍區瞎指揮,甚至還會讓大量邪惡變态的死太監進入軍區瞎指揮;更會讓各種貪官污吏管理軍隊後勤,到時帝國的國防就危險了,到時異族就有可能入侵。

翻開曆史書,字字句句都是寫着藩鎮大佬高呼我們是害蟲、我們是害蟲。讓你這樣一寫,藩鎮大佬怎麼也懂得美化自己呢?

還真不是吹牛,我小時看民國曆史時,看到所有的軍閥都是一副邪惡變态的樣子,就覺得這太不可思議了;當時我就有意無意的在想,真實的曆史肯定不是這樣的!

後來,随着資訊時代的到來,看到越來越多軍閥們自己留下的曆史資料,終于發現,他們在對抗中央政府時,就是把自己打扮的這樣高大上,更把中央政府說成禍國殃民的化身。關鍵是,你不帶成見的去看,也不能認為他們完全胡說八道。

人們對藩鎮割據有哪些誤解?

我們先看一下晚唐曆史中,最無可置疑的基本史實吧。

皇帝非要重用邪惡變态的死太監,這在晚唐曆史中,是最無可置疑的基本史實之一吧!

不管大家如何寫當時的曆史,這個事實,相信沒有人會否定。既然如此,我們基本可以得出兩個比較可信的推論。

第一、這種事實如此泛濫的存在,藩鎮大佬在對抗中央政府時,沒有理由不拿來大說特說啊?

第二、這種事實之是以會變得如此泛濫,從情理上,很大程度上也是源于藩鎮大佬的輿論戰。因為基于藩鎮大佬的利益,他們必須如此醜化帝國中央政府,因為隻有如此,他們才可以名正言順的對抗中央政府。

事實上,基于中央政府的輿論宣傳,肯定會把太監說得忠君愛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否則皇帝重用這種人,所謂何事呢?

也許有人會說,太監這種邪惡變态的東西,皇帝怎麼能把他美化成忠君愛國而且愛老百姓的代表呢?對此,大家隻要知道蓋世太保、克格勃、文化小組這種後世邪惡化身的名稱就可以了,如果隻看後世流行的資料,人們難免也會認為,蓋世太保、克格勃、文化小組這種邪惡變态的東西,怎麼可能洗白呢?問題是,在當時他們肯定都是代表正義公理的,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代表。否則,元首也好、偉大領袖也好,讓這種人大行其道,又是所謂何事呢?

是以,中央政府在削藩時,一個重要的内容就是打輿論戰。

人們對藩鎮割據有哪些誤解?

不能打赢輿論戰,現實的戰争,也很難打赢的。問題是,中央政府很難打赢這場輿論戰。

說到藩鎮割據的一個重要惡行時,史書常常會說到一件事,那就是許多臭名昭著的藩鎮地區,沒有一毛錢的賦稅輸入中央政府。

史書上的這種說法,顯然是站在中央政府的角度在看問題,是以才會把藩鎮這種問題說得罪大惡極。而基于藩鎮地區的角度,顯然是完全合情合理的!

你們是不是以為,我們河朔地區,憑借河北一個省的賦稅、不用中央政府出一毛錢養活大批邊防兵,并且讓契丹人不敢南下一步,它很容易啊!

事實上,隻要看看後來的曆史,我們就應該知道,這就是難于上青天的事。因為大明帝國為供養十萬所謂的關甯鐵騎,把中央财政都被弄得崩盤了。

我們河朔軍民,不向中央政府要一毛錢,就憑我們地方的力量,實作這一切,它容易嗎?

基于你們這些昏君奸臣的角度、貪官污吏的角度,我們河朔人民,不但得用血汗錢供養一支可以抵抗契丹、奚人入侵的軍隊,還得再給你們交大量的物品供你們花天酒地?你們還有人性沒有了?

事實上,如果你們有一點點人性,就應該想着,河朔人民供養一支強大的邊防兵,肯定都是過着非人類的生活,我們中央政府在政策上就應該向這裡傾斜,總而言之,多向這裡撥款。你們倒好,竟然認為,河朔人民供養一支強大的邊防軍,肯定還有非常多的剩餘,你們經濟學是體育老師教的?

人們對藩鎮割據有哪些誤解?

中央政府說到藩鎮割據時的一個重要惡行,通常總會說到藩鎮拒絕中央政府的人事任命。

問題是,藩鎮接受中央政府人事任命,後果是什麼?就其宦官集團大舉進入藩鎮!

既然如此,藩鎮拒絕中央政府的人事任命,有什麼毛病嗎?顯然是沒有的!

中央政府想把人事任命貫徹到藩鎮,如果想占據輿論的制高點,先得把宦官監軍的制度取消啊!如果這種制度不能取消,藩鎮拒絕中央政府的人事指令時,在輿論上實在太容易占住理了。

因為通常的曆史書,都是站在中央政府的角度在說事,是以我們總感覺,除了少數邪惡的軍閥頭子,大家都是支援皇帝削藩的。其實呢?支援藩鎮割據的力量,那是多的去了!

因為在藩鎮大佬的輿論宣傳中,中央政府才是代表邪惡的化身,最簡單而言,安史之亂後,大唐帝國政治最大的特色,就是宦官政治!僅這種事實的存在,藩鎮大佬在輿論戰中,就可以占據絕對的主動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