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家九口參軍,六位親人犧牲;授銜時三哥成少将,小妹成女上校

1932年12月,紅軍來到四川達縣,一對夫妻帶着7位兒女一同參加了紅軍。在革命戰争歲月,這對夫妻和4位兒女壯烈犧牲,隻留下3位兒女。建國後我軍首次授銜,三兒子被授予少将軍銜,小女兒被授予上校軍銜,四兒子擔任了師後勤部幹部。

一家九口參軍,六位親人犧牲;授銜時三哥成少将,小妹成女上校

這對英雄夫妻名叫李惠榮、王理詩,大兒子名叫李中泮,二兒子名叫李中池,三兒子名叫李中權,四兒子名叫李中柏,五兒子名叫李中衡,五女兒名叫李中珍,小女兒名叫李中秋。

1932年12月,徐總指揮率領紅四方面軍進入四川,建立了川陝蘇區。革命的思想傳遍整個蘇區,四川達縣的李惠榮夫婦聽說了紅軍的主張,帶着7位兒女參加了紅軍。母親王理詩帶着年幼的李中衡、李中秋,跟随部隊行軍,走過草地、翻過雪山。

一家九口參軍,六位親人犧牲;授銜時三哥成少将,小妹成女上校

1936年7月,母親王理詩帶着兩個孩子,走到四川爐霍縣一帶,實在走不動了。她奄奄一息地對李中衡、李中秋兄妹說:“娃子,跟紅軍走吧!”這位裹着小腳千裡跋涉的女戰士,犧牲在雪域高原上,臨終還不忘鼓舞年幼的兒女,一輩子緊跟紅軍走。

年幼的李中衡、李中秋,含淚安葬了母親,跟随紅軍繼續轉移。一家9口分散一方,各自奮戰在革命征途上,為革命事業奉獻出所有。1933年,父親李惠榮跟随部隊,來到四川通江縣。一次去往山上砍柴,遇到白狗子追捕紅軍通信員,他立馬挺身而出。

李惠榮換上紅軍通信員的帽子,讓通信員先躲起來,他則朝着敵人大喊。敵人看到李惠榮帶着紅軍帽,朝着他追來,不停朝他射擊。紅軍通信員安全了,李惠榮卻被敵人子彈擊中,身負重傷,壯烈就義。

一家九口參軍,六位親人犧牲;授銜時三哥成少将,小妹成女上校

1934年,身為紅33軍團政委的大哥李中泮,犧牲在平昌縣,年僅27歲。不久後,在理番戰鬥中,二哥李中池沖鋒在前。敵人的機關槍猛烈開火,李中池身負重傷,壯烈犧牲。在過草地過程中,帶領婦女隊搶救傷員的五妹李中珍,犧牲在茫茫草地中。

1936年9月在陝北蘇區,三哥李中權才見到了3個弟弟妹妹,鼓舞兄弟姊妹:“繼承父母哥哥妹妹遺志,好好為紅軍工作,革命一定會取得勝利。”三哥李中權進入抗大學習,小妹李中秋進入延安文工團工作,四弟李中柏去往甘肅慶陽步兵學校學習、五弟李中衡後來擔任了359旅譯電員。

一家九口參軍,六位親人犧牲;授銜時三哥成少将,小妹成女上校

全面抗戰時期,身為359旅旅部譯電員的五弟李中衡積勞成疾,不幸病逝于陝北。當年的一家9口人,如今隻剩下三哥李中權、四弟李中柏、小妹李中秋。

小妹李中秋,7歲開始參加長征,母親懷裡的小姑娘經受了戰火的錘煉,成長為我軍優秀的女通信幹部。李中秋曆任總部通信幹部、沈陽軍區訓練大隊長等重要職務,1960年被授予上校軍銜。

一家九口參軍,六位親人犧牲;授銜時三哥成少将,小妹成女上校

四弟李中柏則為我軍後勤事業奮戰,曆任過班長、倉庫主任、師後勤處政委、沈陽軍區後勤部顧問等要職,以正師級待遇離休。三哥李中權,在抗戰時期擔任過冀東軍區政治部主任、冀熱遼軍區政治部主任等職務,在抗日戰場痛擊日僞軍。

解放戰争時期,冀東軍區部隊改編為東北民主聯軍9縱,李中權擔任了9縱政委,參加了錦州戰役、錦西會戰、平津戰役等一系列大戰。1948年,9縱改編為第4野戰軍46軍,李中權擔任了46軍政委。

一家九口參軍,六位親人犧牲;授銜時三哥成少将,小妹成女上校

新中國成立後,李中權率部入朝參戰,參加了保家衛國戰争。李中權率部凱旋後,曆任北京軍區空軍參謀長、南京軍區空軍副司令等職務,1955年被授予少将軍銜。當初一家9口參軍,6位親人為了革命事業獻身,3位兄妹帶着父母兄弟姊妹的遺志,見到了革命勝利的這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