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店請奸臣題字,奸臣多加一筆,成就500年的老字号,你可能吃過

在中國的曆史上出現過不少的忠臣,也有不少的奸臣,他們或許各為其主,或許目的不同,但相同的是他們都對書法頗有研究。不信可以看看書法史上寫得好的,其中就有不少的奸臣,比如說蔡京。北宋有句歌謠:打了桶(童貫),潑了菜(蔡京),便是人間好世界。從這可見蔡京在百姓心中的地位,但他可以說得上是寫得一手好字啊,這麼來看,蔡京一朝的皇帝可是大名鼎鼎的藝術家皇帝宋徽宗。

小店請奸臣題字,奸臣多加一筆,成就500年的老字号,你可能吃過

宋徽宗大家都知道,他自己本人就是書法大家,自創的瘦金體瘦勁靈動、風姿綽約。而蔡京的字是得到過他認可的,可見其字,他足以跟蘇轼、黃庭堅、米芾相較高下。之後的像秦桧的字也寫得不錯,在書法上的成就也頗高。而明朝同樣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奸臣字寫得非常不錯,從他當年給一家小店題的字便能看出。這一題字,便成了這家店五百年的招牌。

這位奸臣便是嚴嵩,這位可是執掌大明的國政長達十五年。嚴嵩,明憲宗成化十六年(1480年)正月二十二日出生,說來他的父親也是醉心權利。不同的是他的父親幾次考試都沒考好,是以把全部的希望放在了孩子的身上,可以說嚴嵩從小便承擔着父親對權利的渴望。他也沒有辜負他的父親,在明孝宗年間果然是得了進士,不過因為一場大病,他退官十年。

小店請奸臣題字,奸臣多加一筆,成就500年的老字号,你可能吃過

這十年便是劉瑾權傾天下的時間,他真正的發迹是嘉靖登基之後,嘉靖對禮儀很重視,而嚴嵩就是搞這一塊的。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三月夏言被害,嚴嵩出任内閣首輔,從此專權。明史把嚴嵩列為明代六大奸臣之一,認為其人無才略,但他究竟是否是大奸臣還頗有争議。嚴嵩故鄉的學者認為他也有忠君愛民的一面,其實還是因為清朝對明史的大量胡編,導緻後世對明史都是半信半疑。

小店請奸臣題字,奸臣多加一筆,成就500年的老字号,你可能吃過

而在嚴嵩的事迹上也确實有不少有失偏頗的地方,比如說抗倭名将張經的冤死,明史把罪名歸在嚴嵩的身上。但這點卻連王世貞都不承認,要知道,王世貞罵嚴嵩罵過數次,還寫了不少的小說來諷刺他。可王世貞在張經一事上卻提出這件事不是他幹的,認為是徐階的挑撥所導緻,明史的真實性就有待商榷。不管嚴嵩奸不奸,他專權是真的,抛去政治來說,說嚴嵩沒有才略這點不太可能。

小店請奸臣題字,奸臣多加一筆,成就500年的老字号,你可能吃過

一個人沒點真才實學怎麼可能在首輔的位置上一待就是十五年,嘉靖皇帝又不蠢。而且他當年就是靠着寫青詞得皇帝喜愛的,從他留下的書法作品看,嚴嵩的書法造詣其實很深。嚴嵩現存世的書法主要是分成四種,一種是卷軸,這類是儲存下來最少的,儲存下來的千字文可是珍品。第二種是印文,大概留下來兩份。第三是碑文,現在湖南柳宗元紀念館的碑文還有杭州西湖邊上嶽飛墓旁的滿江紅便是他的作品。

小店請奸臣題字,奸臣多加一筆,成就500年的老字号,你可能吃過

最後一種便是榜書,這一類主要是在門額上,山東曲阜的聖府、山海關的天下第一關皆是出自嚴嵩之手。在北京城也有不少,但最具代表性的還是一家小店的匾,這家店能興盛五百多年可離不開這塊匾啊。它便是六必居醬園,這是北京城曆史最悠久最負盛名的老字号之一,在北京城有着近五百年的曆史。

六必居直到現在還在開,它的名氣有多大呢?民國時,蔣中正要請客,他特意點名要六必居的醬菜,可見其名聲。走近六必居,會發現它的門上懸挂着一塊寫着“六必居” 的金字大匾。這塊匾有多重要呢?八國聯軍侵華時,北京城一片混亂,義和團、八國聯軍在城裡四處縱火,六必居也受到了牽連。可在逃跑的時候,店裡一位叫張奪标的夥計冒着生命危險把這塊匾搶救了下來。

小店請奸臣題字,奸臣多加一筆,成就500年的老字号,你可能吃過

東家回來得知後聽說匾還在喜極而泣,直說有匾就有生意,為此,還特意提拔張奪标。這塊匾重要是因為它明朝權臣嚴嵩所題,不過嚴嵩題字的說法有好幾種。一種是說這是嚴嵩當年尚未發迹時所題,是以沒有落款。而叫六必則是因為當時的六必居主要是賣柴、米、油、鹽、醬、醋六樣生活必需品,是以就叫六必居。也有說是嚴嵩一開始寫的六心,但覺得六心的寓意不好,是以改為六必居。

小店請奸臣題字,奸臣多加一筆,成就500年的老字号,你可能吃過

而另外還有一個說法是嚴嵩當時已經是權臣,可他怎麼會為一個小店題字呢?店老闆就想了一個辦法,托嚴府的仆人去求字,這位男仆又托一位女仆,女仆再去找夫人。夫人自然也明白嚴嵩不可能會題,她就自己在嚴嵩的面前練六必居,練得嚴嵩忍不了。最後幹脆自己上手寫,這才有了六必居的匾,而這塊匾一經推出,本來沒有名氣的小店瞬間身價倍僧。

說六必居最具代表性是因為這塊匾的書體方嚴渾闊,筆力雄奇博大;字型豐偉而不闆滞,筆勢強健而不笨拙。它的曆史和書法藝術價值很高,也是榜書中難得的珍品。當然了,六必居能興盛五百年肯定不光靠的匾,還有他們技藝精湛、制作嚴格的原因。不是技藝好,也不會在清代被選為宮廷禦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