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49年,洪學智準備攔截蔣介石專機,為何中央壓了下來?

蔣介石可以說是中國近現代史中的一個重要人物。盡管在中國大陸叱咤風雲多年,1949年的12月10日,卻成為了蔣介石在大陸的最後一天。這時候,解放戰争已步入最後階段,解放軍正以不可阻擋的攻勢橫掃大半個中國。兵敗如山倒,對于蔣介石的國民黨軍來說早已沒有了勝算。

深知大勢已去的蔣介石不得已登上了“中美号”專機,以成都為起點倉促動身,逃往他最後的希望寄托之處——大陸對岸的台灣。因為此航線将會途經廣州上空,而恰好當時主政廣州的葉劍英收到了這一情報。洪學智當即提出“先斬後奏”将飛機強行攔截下來的建議,中央卻遲遲沒有下達批示。

1949年,洪學智準備攔截蔣介石專機,為何中央壓了下來?

最終,蔣介石得以僥幸逃過一劫,順利抵達台灣。那麼,當年葉劍英為何“錯失良機”?中央又為何沒下達批示呢?

為了探尋個中緣由,我們不妨從1949年蔣介石出逃台灣前的那段曆史開始分析。

1949年1月1日,蔣介石照例發表了《新年文告》,隻不過這次與之前的任何一份都不同,文告中不僅充斥着“求和”的語氣還暗示了自己即将下野。與此同時,美國也決心抛棄正處在巨大危機中的蔣介石,等待國共内戰的塵埃落定。

然而,不久前的1948年12月30日毛澤東也恰為新華社寫了篇題為《将革命進行到底》的新年獻詞,号召中國人民要堅決鬥争、以期取得解放全國的勝利。

包括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在内的解放戰争三大戰役先後落幕,這就意味着國共雙方力量對比已發生了根本變化。蔣介石之是以選擇在新年裡向全國人民發出第一聲呼号,也正意味着蔣介石在向毛主席上司下的中共發出公開哀鳴。此時,蔣家王朝已是風雨飄搖,而我黨翻身上司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國的美好願景已不再遙遠。

1949年,洪學智準備攔截蔣介石專機,為何中央壓了下來?

不僅失去了美國這一強大後盾,環顧身側更是人走茶涼,蔣介石接下來該何去何從?1949年1月21日,蔣介石在“自家人”的逼迫下無奈宣布“隐退”。這一日晚,蔣介石曾對兒子蔣經國說:“這樣重的擔子放下來,心中輕松多了”。但蔣介石真正輕松嗎?并不見得——此時他正開始積極為自己謀求後路。

為了全身而退,蔣介石早已派遣自己十分信任的陳誠前往主持台灣政務,建設好台灣以待退守,同時秘密運走了中央銀行裡的黃金。國民政府曾通過發行金圓券強迫群眾交出私人金銀,這些搜刮來的财富也就都被蔣介石運到了台灣,以作東山再起之用。

1949年1月末到2月初,國民黨行政院長孫科正式宣布将國民政府南遷至廣州,随後國民黨中央黨部也遷至廣州。這時候解放軍都還沒渡江,國民黨政府的機關卻已經都識相地搬走,隻剩下孤零零的總統府留在即将迎來解放的南京。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宣告了南京國民政府的正式跨台。此後,蔣介石以及他手下的國民政府在解放軍摧枯拉朽的攻勢下到處逃竄。解放南京之後,解放軍的兵鋒直指上海。此時蔣介石正在上海巡視防守,前線解放軍氣勢如虹,而反觀國民黨軍早已内憂外患,戰敗的戰敗起義的起義,一片混亂頹敗之勢。

1949年,洪學智準備攔截蔣介石專機,為何中央壓了下來?

蔣介石自己也知道上海無法守住,遂開始再次加緊布置撤退台灣的事宜。除了上文提到的轉移資金,蔣介石還動用軍艦将大批的機器裝置和重要物資向台灣轉移。除此之外,曆代文物珍寶也被運至台灣。盡力搬走所有可以搬走的東西之後,那些搬不走的水電站、發電廠等基建設施則被下令直接炸毀。

這樣看來,蔣介石逃往台灣其實早有預謀。或許我們從中可以推測:蔣介石逃往台灣不過是時間問題,我軍對此也已經有所防備。那為何最終還是放任蔣介石逃至台灣呢?讓我們繼續分析。

1949年10月1日,南下的解放軍在毛主席關于新中國成立的铿锵有力的宣言下一鼓作氣解放華南。14日廣州解放,西北、貴州和廣西也緊跟其後。此時,蔣介石不得已将西南作為最後的掙紮之地。從當年“剿共”變成了如今“被剿”,蔣介石的内心可謂是五味雜陳,但仍不甘心自己就此退出政治舞台、讓蔣氏王朝就此落幕——他還要負隅頑抗。

1949年11月14日,蔣介石飛抵重慶。在抗戰時期,蔣介石也曾退守重慶,當時正是這一塊福地讓他得以喘息。事到如今,他還寄希望于這裡能夠再次保佑自己。在召見國民黨軍政要員時蔣介石還聲稱:“保住西南地區作為複興基地,将來才能與台灣及沿海島嶼相配合進行反攻”。

1949年,洪學智準備攔截蔣介石專機,為何中央壓了下來?

但曆史告訴我們,事情并不像蔣介石所祈禱的那樣發展。毛主席指令第二野戰軍從東南北三個方向包圍西南的敵人。11月29日,解放軍已經逼近重慶城郊,慌忙之下國民政府不得不遷至成都。次日重慶宣告解放,蔣介石帶着剛到重慶不久的國民政府再次飛往成都。

重慶已經解放,那離解放成都還會遠嗎?深知國民黨大勢已去的國民黨元老們再也坐不住了,紛紛宣告起義,在成都僅待了10天的蔣介石就這樣匆忙慌亂地帶着兒子蔣經國乘車直奔鳳凰山機場。在登機前,蔣介石最後回望了一眼成都。寒風凜冽,解放軍轟隆的炮聲甚至依稀可辨,蔣介石徹底萬念俱灰,一頭鑽進了專機中,從成都鳳凰山軍用機場倉皇起飛。

飛機從成都起飛需要經過廣州,而此時的廣州機場已經被解放軍15兵團接管,15兵團的總司令,正是葉劍英。不過,機場中其實還留有國民黨的人員,在蔣介石專機起飛前成都機場與廣州機場還進行過對天氣情況的交流。也正因如此,廣州機場方得知蔣介石的專機會在下午三點左右抵達廣州上空,直接飛往台北。

這一重要情報立刻報告給了15兵團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洪學智,我軍人員建議,可以使用戰鬥機對蔣介石的專機進行攔截迫降,甚至在必要的時候将其擊落。洪學智在再三确認計劃可行性之後抓緊時間将此事彙報給了葉劍英。

1949年,洪學智準備攔截蔣介石專機,為何中央壓了下來?

葉劍英表示事關重大,需要請示中央。然而,眼看時間臨近,中央的訓示卻遲遲未下。焦急的洪學智表示幹脆先斬後奏,先把蔣介石打下來再說。葉劍英卻沒有是以動搖,堅持認為中央若是沒有回音就不能貿然行動。最後,由于中央未作出批示且葉劍英拒絕先斬後奏,蔣介石的專機成功飛過廣州到達台灣。

葉劍英為什麼不同意擊落蔣介石的專機呢?

我們知道,葉劍英是一個在大是大非面前十分謹慎且果斷的人,在危難關頭不僅總能挺身而出,還會盡力確定選擇的正确性。比如長征途中,葉劍英收到張國焘的密電要開展黨内鬥争,卻不動聲色地向中央傳達了消息。黨中央不僅得以連夜北上,葉劍英自身也在反對張國焘分裂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成功避免了更嚴重的事情發生。毛主席後來盛贊葉劍英“呂端大事不糊塗”,可見葉劍英是一個政治立場堅定,講組織原則,行事謹慎的人。

對于攔截國民黨統帥專機這等大事,葉劍英之是以不同意先斬後奏也是出于十分周密的考量。盡管當時看來攔截是十分必要的,但也不能越權辦事。在中央沒有明确指令的情況下,就算真把蔣介石打下來,未來的時局變化也将會難以估量。既然已經上報了中央,沒有批示一定是出于中央的路線和考慮。葉劍英并非一些人口中所說的刻闆教條,反而我們可以從中看出他在大是大非面前的果斷和謹慎。

1949年,洪學智準備攔截蔣介石專機,為何中央壓了下來?

那麼中央究竟出于何種考慮呢?我們可以從台灣問題來切入。蔣介石抵達台灣後,仍是當時在台灣影響力最大的人。盡管蔣介石的獨裁統治曾禍害了中國人民數年,但在台灣問題上蔣介石曾明确提出: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且嚴正堅持一個中國的立場。這樣一來,一直援助台灣、心懷鬼胎的美國不得不轉變政策,努力扶植蔣的政治對手。

彼時解放戰争已經在中國大地塵埃落定,但國民黨殘餘勢力還未徹底剿清,台灣仍在國民黨手中,如果蔣介石發生了意外或未抵達台灣,那麼失去國民黨據守的台灣很有可能徹底投入美國的懷抱。事實證明蔣介石敗逃台灣之後,美國确實對于插手台灣事務非常熱心,甚至想換掉蔣介石、另立一個更鮮明的親美派來執掌台灣。如果美國乘虛而入,我黨想要解決台灣問題将會複雜很多。

從以上分析結合目前情形來看,當時我黨上司人和葉劍英元帥沒有攔截專機的決定是高瞻遠矚且十分明智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