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孕肚大小≠胎兒大小,兩種方式讓你了解胎寶寶大小

@寶媽,肚子大小≠胎兒大小

孕肚大小其實還受這些因素影響

孕肚大小≠胎兒大小,兩種方式讓你了解胎寶寶大小

01

羊水

要知道,寶媽肚子裡不隻是有胎兒,羊水也是其中“一份子”呀,且每個寶媽的羊水量不一樣,羊水比較多的話,自然也會讓寶媽的肚子顯得大一些。

02

寶媽骨盆

通常骨盆比較寬的寶媽,肚子看起來不會很大,但如果骨盆比較窄,肚子就會略微向前凸,在視覺上則顯得比較大。

孕肚大小≠胎兒大小,兩種方式讓你了解胎寶寶大小

03

寶媽腹部脂肪

肚子的整體大小,作為“包裝”的腹部脂肪當然也有一定貢獻啦。一般來說,體型較豐滿的寶媽,腹部脂肪也會多些,而肚子看起來自然會比瘦弱的寶媽大。

04

胎盤位置

相信寶媽在B超單上,或在做B逾時也會從醫生口裡接觸到“前壁”和“後壁”這兩個說法吧?它倆其實就是指胎盤在子宮内的位置。通常胎盤附着在子宮前壁的話,胎兒所在位置就會比較靠後,那寶媽的肚子通常不顯大,但腰會顯粗些;

而如果胎盤附着在子宮後壁,胎兒所在位置就相對靠前,那寶媽的肚子就會顯得大些,看上去肚子尖尖的,腰圍則會顯細,甚至從後面看就像沒懷孕一樣。

孕肚大小≠胎兒大小,兩種方式讓你了解胎寶寶大小

05

胎兒所在的位置

也就是常聽到的“上懷”和“下懷”啦。通常在孕4、5月就會開始顯懷,有的寶媽肚子會不斷向上凸,這是上懷,而有的寶媽肚子則會不斷往下墜,這就是下懷。兩者相較,上懷的寶媽則會比較顯肚子,而下懷的寶媽走起路來則會稍顯笨拙,臀部顯寬。

孕肚大小≠胎兒大小,兩種方式讓你了解胎寶寶大小

那胎兒大小怎麼知道?

通常會用到以下2種方式

▲ 通過測量宮高

幾乎在每次産檢中,醫護人員都會用量尺來測量寶媽子宮底(靠近胸骨下方的位置)到恥骨的長度,即子宮高度(簡稱宮高),然後再結合腹圍的資料,則可估算出胎兒體重。

▲ 通過B超測定胎頭雙頂徑值

胎兒雙頂徑,即胎兒頭部左右兩側之間zui寬部位的長度,又稱頭部大橫徑。随着孕周增加,胎兒在長大,雙頂徑也随之變大,是以通過雙頂徑等B超資料也能估算出胎兒體重。

孕肚大小≠胎兒大小,兩種方式讓你了解胎寶寶大小

注意:

胎兒大小跟寶媽吃多吃少其實關系不大,營養攝入均衡更為重要,比如一些不太注意營養搭配的寶媽,比較愛吃高糖、高熱量食物,自己體重上去了,但寶寶可能沒有攝取多少營養。

除了營養攝入,胎兒大小還受遺傳因素、胎數多少、血糖水準、胎盤功能等各方面影響,是以也不能單純按胎兒大小來判斷寶寶發育是否正常,具體還需在醫生綜合評估後才能得出結論,是以建議擔心胎兒發育問題的寶媽,及時到醫院檢查,不要自己吓自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