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曹操一位理想主義者的浪漫

項籍有取天下之才,而無取天下之慮;曹操有取天下之慮,而無取天下之量;玄德有取天下之量,而無取天下之才。故三人者,終其身無成焉。

曹操一位理想主義者的浪漫

我覺得蘇洵說的很對,比曹黑曹吹說的有分量也理性得多了。

曆史上的人物是不能類比的,然而很多人比來比去,關公戰秦瓊,簡直就是小兒思想。拿曹操去和劉邦比,拿曹操去和李世民比。彼有所長,我亦有所長。尺尚有所短,寸尚有所長。以結果論英雄?我看英雄也不會這麼去比。

人不可能完全去比的,變成一種衡量機關。隻能說某一個優秀的方面可以去比。比如曹操才能強,有文采,這是不可否認的,也是可以拿出來比較的。

一個人是否強,在于他的格局,個人魅力,性格,等等等等方面...就我來看,放眼亂世,還是曹操自己說得很對,至少别瞎猜去琢磨他是謙虛與否:

“今天下英雄,使君與操耳。”

我從來不覺得一個人哪裡哪裡比誰誰誰強了,誰就更勝一籌。就諸位把劉邦啊,嬴政啊什麼什麼拿出來比,沒啥意義。他是英雄,不妨礙我是英雄。隻能說這個人成不了氣候,我能掃清六合,他怎麼能和我比呢?

曹操一位理想主義者的浪漫

就像諸葛亮和周恩來這樣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個人魅力,人品,能力都是堪稱完美,基本上沒人否認。但是他們總有自己的局限和某些魅力的缺失。不然怎麼會有劉備和毛澤東呢?

曹操此人确實厲害,但是被捧成三國惟二軍事家那就是偏頗了。曹操也有失敗,還不少。正面肛就輸下過兩次重要戰役,赤壁和漢中。幾次打仗都差點丢了性命,也丢過老巢。即便是袁紹死了,攻打袁尚還也兵敗,并讓二袁内鬥,漁翁得利最後吃下北方。

曹操此人的魅力在于英氣,在于上司者慧眼識人,能聰明的聽取手下建議做出正确決策,在于思想複雜,同時也霸氣側漏。他喜歡殺人,喜歡睡女人,想取天下也三分得其二。這就是很多人口中的真性情吧。

正如蘇洵說的,曹操有取天下之慮,而無取天下之量。好殺人,性多疑,如果不是老天眷顧,曹操能數上名來的因為自己品行不好而差點丢掉性命的行為也不少。一個上司者本不應該有這樣的操作,就像某強奸女大學生的CEO。你可以為那個人洗白,但是不能否認他的這一舉動為公司帶來了多大的損失。當曹操有機會消化荊州,坐弊東吳與益州時,他給了對手絕地反擊的機會;他本來可以趁勢消滅自己所設定的一生之敵,“劉備,吾俦也。”卻沒有抓住機會,然後後悔,最後在漢中敗給了那位老對手。

論才能與個人魅力,曹操和劉備都是獨領風騷的。而劉備卻缺少曹操那份才能,主要是劉備也缺少那種可以取領天下的謀士。當劉備獲得諸葛亮以後,已然是人要老死,天命難違了。

曹操一位理想主義者的浪漫

曹操曾是一個中二少年,卻逐漸黑化,變成喋血冷酷的政治家。很多人喜歡他這個設定,也無可厚非。劉備是一個偏執的理想主義者,為了他所理想的江山漢室奮鬥了一輩子。如果非要比個高低,曹操打仗比劉備強,但是卻沒有劉備百折不撓的氣概與氣量。如果把曹放到劉備的處地,估計也是很難取得日後的成就。而把劉備變成曹操的處地,一開始就是個大少爺,我想也不會有日後那個偏執的理想主義者出現。

人們隻願意相信自己所相信的,世界如何小,又或者是自己如何渺小。當你抛開一切的主觀喜好,才能發現某些故事與人物背後真正的魅力。

正如我所說,人們隻願意相信自己所相信的。爽文,偏見,自以為是,以至于吾要是站在客觀的角度,壓根沒多少人會看到最後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