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探秘!不被史籍記載的諸侯國,如何改變世界音樂史?

驚世出土的樂器

奏響來自遠古的渾厚聲音

精緻繁雜的紋飾

展示古代匠人的高超技藝

數量衆多的銘文

記錄周朝禮樂文明的輝煌

跨越700多年曆史

擁有強盛國力和物質文明的諸侯國曾國

為何在史書上沒有記載?

3000多年後的今天

我們又是如何尋找到曾國存在的證據?

《中國考古大會》帶您

循着考古發現的條條線索

抽絲剝繭

揭秘一段被考古人稱為

“挖出來的曆史”

探尋隐藏在曆史中的諸侯國

1978年

在今湖北随州擂鼓墩

考古工作者對一座戰國早期大墓

進行搶救性發掘

墓中青銅器、樂器、竹簡、

兵器、絲織品等

多達一萬五千多件

總重量超過十噸

探秘!不被史籍記載的諸侯國,如何改變世界音樂史?

在出土的青銅器中

有近百件刻有

“曾侯乙”字樣的銘文

考古人員據此判斷

大墓的主人叫曾侯乙

也許是曾國的國君

然而,翻周遊史典籍

人們也沒有找到這個曾國的記載

這像一個巨大的曆史謎團

引發了學術界長達40多年的讨論

探秘!不被史籍記載的諸侯國,如何改變世界音樂史?

曾侯乙墓發掘後

考古專家陸續在

湖北随縣、棗陽、京山一帶

發掘出16座曾侯級别墓葬

因上百件青銅器銘文

都刻有“曾侯”二字

專家将其命名為

“曾侯世代墓葬”

這些墓葬中先後出土了

十二律俱全的青銅雙音編鐘

代表着

中國古代青銅器制作高超水準的酒器尊盤

和完整書寫二十八宿名稱的衣箱

及精美的玉器、漆器等器具

展現了先秦時期藝術、技術、天文

等方面的極高成就

探秘!不被史籍記載的諸侯國,如何改變世界音樂史?

西周時期的曾國

是周王室分封到江漢地區的重要諸侯國

從西周建立之初到戰國時期最終被楚所滅

可是在曆史上卻沒有記載

這段被考古人稱為“挖出來的曆史”

讓今天的我們

無比震撼、引人無限遐想

探秘!不被史籍記載的諸侯國,如何改變世界音樂史?

其中

湖北葉家山西周早期曾侯墓地

出土的文物數量多、儲存好

尤其是青銅器銘文有400多字

而一句藏于青銅簋底部的簡短銘文

讓考古學家抽絲剝繭

找到了曾國的第一任國君

——南公

銘文中的“南公”是指南宮适

他是西周曆史上

非常有名的“文王四友”之一

南公的這個銘文

把一個不見于史載的曾國

同有文獻記載的南宮适聯系起來

是一個非常重大的發現

也是曾國考古的一次重大突破

探秘!不被史籍記載的諸侯國,如何改變世界音樂史?

2017年11月11日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郭長江

在随州市的八一水庫附近散步時

偶然發現了五花土

職業考古人的敏感告訴他

五花土下面很可能埋有墓葬

郭長江立即讓人帶來工具

着手勘探

大量曾國墓葬被發現

探秘!不被史籍記載的諸侯國,如何改變世界音樂史?

這其中最令人振奮的是

一個墓主人名叫芈加的墓葬

考古學家發現

芈加墓葬與相鄰的曾侯寶墓葬

屬于并穴合葬

芈加應該是曾侯寶的夫人

而更令人振奮的是

在芈加墓中

人們發現多件器物都有相同的七字銘文

“楚王媵随仲芈加”

這段銘文

竟是解開困擾考古學家40多年

曾國身世之謎的關鍵鑰匙之一

探秘!不被史籍記載的諸侯國,如何改變世界音樂史?
探秘!不被史籍記載的諸侯國,如何改變世界音樂史?

在曾侯世代墓的發掘中

有一組青銅器物

它一出土

立刻得到了全世界的驚歎

它就是來自

曾侯乙墓葬出土的編鐘

探秘!不被史籍記載的諸侯國,如何改變世界音樂史?
探秘!不被史籍記載的諸侯國,如何改變世界音樂史?

曾侯乙編鐘出土時

雖已深埋地下2400多年

卻在地下樂宮中

依然保持着懸挂的狀态

這套中國迄今發現

數量最多、儲存最好、

氣勢最宏偉的編鐘

全套共65件,分三層八組

懸挂在長748厘米

高265厘米的鐘架上

總重量高達5000多公斤

用銅、錫、鉛為原料鑄成的編鐘

采用圓雕、浮雕、陰刻等技法

裝飾有人、獸、龍、花和幾何形紋

并刻有錯金銘文

标明各鐘的發音音調

探秘!不被史籍記載的諸侯國,如何改變世界音樂史?

曾侯乙編鐘的出土

不僅向世人展示了

中國古代高超的青銅鑄造技藝

更代表了

中國先秦禮樂文明的極高成就

全套編鐘不僅七音齊備

還具有12個半音

這與十二平均律的概念完全相同

且比歐洲十二平均律鍵盤樂器的出現

要早了将近2000年

在音域上

曾侯乙編鐘有5個半八度

僅比現代鋼琴左右各少1個八度

經聲學專家研究

這套編鐘的定音頻率為256.4赫

與鋼琴上的中央“C”頻率

幾乎完全相等

探秘!不被史籍記載的諸侯國,如何改變世界音樂史?

1978年8月1日

曾侯乙編鐘在湖北随州

演奏了《東方紅》

《浏陽河》等曲目

這是曾侯乙編鐘出土後

第一次公開發聲

在此之後

曾侯乙編鐘僅在

197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周年國慶期間

和1997年香港回歸之際

兩次奏響

來自2400多年前的古老聲音

讓整個世界為之傾倒

探秘!不被史籍記載的諸侯國,如何改變世界音樂史?

證明中國曆史上已成功解決了

“一鐘雙音”在實體學

音樂學、鑄造學上的一系列難題

成為人類曆史文化寶庫中的珍貴遺産

探秘!不被史籍記載的諸侯國,如何改變世界音樂史?

經過幾代考古人幾十年的不懈努力

我們今天才得以清晰的看到一個

擁有700多年曆史

還有豐富物質文化遺存的曾國

這其中

除了有考古人的不斷探尋之外

還有文物管理人員對于流失文物的追索

2019年3月3日

國家文物局接到舉報

日本某拍賣公司将拍賣的

曾伯克父青銅組器

疑為非法流失的中國文物

國家文物局當即展開調查

經過和同時期考古發掘資料比對

專家們認定這批青銅組器

就是湖北随棗一帶

曾國高等級貴族墓葬被盜出土文物

探秘!不被史籍記載的諸侯國,如何改變世界音樂史?

随後

國家文物局緊急啟動追索工作

曆經5個月

2019年8月23日深夜

8件流落異國的稀世珍寶

終于回到了祖國

希望這八件器物能起到引領作用

讓更多

流失海外的中國國寶能夠回家

探秘!不被史籍記載的諸侯國,如何改變世界音樂史?

2021年12月20日

湖北省博物館新館正式啟動

這些被追索回的文物

和曾侯乙編鐘一起

在新館中迎接世人的參觀

人們在衣冠禮樂、編鐘奏鳴中

感受中華文明的蓬勃生機

探秘!不被史籍記載的諸侯國,如何改變世界音樂史?

透過一件件編鐘

一段段記錄曆史的青銅銘文

讓我們可以越來越深入地走近曾國

其實

無論是以編鐘為代表的

中華禮樂文明

還是青銅冶鑄工藝

這些都是古人智慧的結晶

它們不僅帶我們走進了

史料上未曾記載的曾國

也讓我們走進了那個

文明燦爛發展的青銅時代

播出時間

今天17:30檔

CCTV-4

《中國考古大會》第四期

探秘曾侯世代墓

不見不散

來源:CCTV4《中國考古大會》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華語環球節目中心新媒體

制片人/楊修雯

主編/王靜

編輯/郭冉

END

掃碼下載下傳央視訊 關注環球頻道

世界精彩 盡在掌握

敬請關注!

▼點選“閱讀原文”關注央視訊【CCTV4】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