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莫言《生死疲勞》新版釋出,和餘華爆笑直播開講“脫口秀”

1月7日,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攜餘華、西川兩位文壇老友,舉行了新版《生死疲勞》線上釋出會。當晚直播間人氣爆棚,抖音、哔哩哔哩(B站)兩個平台的觀看高達300萬人次,抖音話題“莫言餘華是來說相聲的吧”登上實時熱點榜,B站熱搜更是直接沖到第3名。衆多年輕面孔湧入直播間,引發彈幕互動狂潮。網友大呼“這三個文學頂流聚在一起,堪比德雲社開會”“這麼大規模的文壇盛事,真是活久見”“本來關注莫言想學點文學,現在隻想聽脫口秀”……

《生死疲勞》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餘華在釋出會上坦言,讀完《生死疲勞》感覺太嫉妒了,寫得太牛了!莫言表示,“諾貝爾獎評委主要是因為讀完了《生死疲勞》,才把諾貝爾獎頒給了我”。據悉,新版《生死疲勞》由讀客文化打造,新增莫言再版序、原創插畫、原創人物關系圖,還特别收錄了莫言的書法打油詩和莫言漫像。新版《生死疲勞》上市一周便榮登當當新書總榜第一、抖音上架兩天銷量破萬,出版方連夜加印10萬冊。

莫言《生死疲勞》新版釋出,和餘華爆笑直播開講“脫口秀”

莫言餘華回憶同窗室友情,互爆創作趣事

在大衆的心中,莫言和餘華可謂是中國文學的兩座高峰,但極少有人知道,這兩座高峰竟然曾經是同住數年的室友。莫言和餘華是北京師範大學魯迅文學院的同學,還是“睡在上下鋪的兄弟”。為了支援自己的多年好友,餘華特地趕來參加新版《生死疲勞》釋出會。兩人現場回憶當年的爆笑往事,餘華笑稱,得知被學校分到跟莫言一個宿舍的時候就“特别高興”,因為“慕名已久”。

網友問及二人當年的校園生活,餘華直接爆料二人同寝室時曾共用一隻牙膏,引發圍觀網友一陣爆笑歡呼。莫言則回憶二人更多有趣的細節,同住一屋時,莫言正在創作《酒國》,餘華正寫着自己的處女作《在細雨中呼喊》。二人中間隻隔一個櫃子,“能聽到筆尖摩擦稿紙的沙沙聲”“甚至能夠聽到彼此喘氣的聲音”。櫃子中間有一條縫,寫累了,往後一靠,兩個人眼神交彙,“然後靈感突然沒了,他也寫不下去了,我也寫不下去了”。最後的解決辦法是莫言挂了一個挂曆,把這條縫給擋住了,這才“順利地完成了各自的小說”。

兩位中國文學頂尖作者之間的“神仙友情”讓網友驚歎,這種友誼不僅僅是生活中的,也反映在精神交流上。在寫完《生死疲勞》後莫言立即送給了餘華一本,當時就讓餘華如癡如醉。為了參加新版《生死疲勞》釋出會,餘華特地重讀了這本書,“每個段落都緊緊地抓住了我”“既看得熱淚盈眶”“又不斷地在笑”。誠如封面文案所言,“在極度痛苦時笑出聲來,獲得内心深處的解脫”。但餘華話鋒一轉,又不忘調侃起自己的老友:“雖然我看哭了,不過莫言更容易哭,他看個電視劇都哭。”

莫言《生死疲勞》新版釋出,和餘華爆笑直播開講“脫口秀”

新版《生死疲勞》

整場釋出會期間,網友互動熱烈,紛紛表示被兩位大師笑得“面膜都裂開了”。有網友留言表示,“本來想來學文學的,現在隻想聽脫口秀”。還有網友說:“他們幾個聚在一起都可以開個德雲社了”。有位網友總結得很精辟:“兩位老師的作品悲傷,日常又這麼幽默,真是把悲傷帶給讀者,把歡樂留給自己。”

餘華談《生死疲勞》:讀完第一感覺是嫉妒

談及第一次閱讀《生死疲勞》的感受,餘華坦言:第一個感覺是很嫉妒,寫得太牛了!“但第二次讀的時候是高興,我為莫言高興,也為我們中國的文學感到高興。”

《生死疲勞》用六道輪回的形式,講述了西門鬧先後投胎成驢、牛、豬、狗、猴,最後投胎成一個有缺陷的大頭嬰兒的故事。餘華盛贊《生死疲勞》這種寫法,中國沒有第二個人能寫出來。即便長達43萬字依然能讓人很快入戲,讀起來可以說是一瀉千裡。情到深處,餘華也分享了自己對書中的“豬”的喜愛:“隻是描寫豬打架,我都感覺有《三國演義》和《水浒傳》的輝煌,《生死疲勞》裡的豬絕對是中國文學史、世界文學史,過去的文學和未來的文學裡最厲害的一隻豬。”

莫言《生死疲勞》新版釋出,和餘華爆笑直播開講“脫口秀”

對于莫言本人,餘華也是抑制不住自己的贊賞,在釋出會上頻繁表示自己對莫言的喜愛:“通過七個或人或動物的形象,來完成一個主人公的形象,這在世界文學史上是沒有的,以後也不會有了。即便是有也是隻有莫言才能寫,别人寫不了。”他批評當今的評論家們尋找偉大的小說總在翻譯小說裡找,在曆史裡找,總不認為身邊有偉大的小說。但在他看來《生死疲勞》就是一本堪稱偉大的小說。

同為偉大的中國文學家,餘華不禁拿《生死疲勞》和自己的代表作《活着》進行聯系,他說“我覺得假如要用我們中國文學裡面的某一本書來解釋《活着》寫的什麼,用《生死疲勞》是最好的。反過來也一樣,如果你要解釋《生死疲勞》講的是什麼,那就是《活着》。”網友彈幕留言,“這下把《活着》和《生死疲勞》鎖了,這對CP我磕定了!”

打動諾獎評委的神作,不看不知道,莫言真幽默

在莫言作品的序列裡,《生死疲勞》的确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莫言本人也曾多次表達過自己對《生死疲勞》的喜愛。他說這本書是自己遺憾最少的作品,還坦言如果自己隻有兩部作品可以傳世,那麼一定有一本是《生死疲勞》。在《生死疲勞》的釋出會現場,莫言也透露,“諾獎評委主要是看了《生死疲勞》才決定把獎給我的。”

釋出會上,莫言的好友,同為作家的餘華等人對莫言創作《生死疲勞》的過程表達了羨慕,甚至是“嫉妒”。莫言談及自己的創作過程時也異常興奮,多次提到自己當時“興奮得不得了”“一邊寫一邊哆嗦、抖腿”,把這個構思了43年的故事用43天一氣呵成寫成。怪不得連餘華都說,“小說家都想自己進入一種瘋狂、癫狂的,一種完全不知道自己存在的一種狀态,莫言最讓人羨慕的就是很容易進,他進得特别快。”

這樣的寫作狀态也造就了莫言作品中一脈相承的語言風格。西川評價莫言的語言是“莎士比亞”和“李白”的結合,有“渾然的創造力”“足以讓幹涸的河流奔騰成亞馬遜”。

莫言《生死疲勞》新版釋出,和餘華爆笑直播開講“脫口秀”

莫言

探究這種語言風格的形成,莫言談起了自己的童年。莫言國小5年級時就因為話太多而辍學,過早地進入了成人世界。離開了群體的莫言一頭紮進大自然,于是他開始和牛羊為友,同豬狗對話。在這個過程中,他開始思考人眼看到的說不定和驢、牛、羊眼中看到的不一樣,也許每個動物的内心都藏着一個人的靈魂。以此為藍本,莫言寫下了這本《生死疲勞》,完成了這本在餘華口中堪稱偉大的小說。

莫言為我們解題《生死疲勞》時,也提到了這本書對讀者更深層次的價值。當痛苦不可排解之時,跳脫出來看到六道輪回、六道虛空,看到這個無窮的宇宙,我們在宇宙一粒微塵之上的功名利祿、我們的得失成敗,又有什麼價值呢?這也是書封上寫的,無論多麼苦悶都能笑出聲來的原因。莫言将自己的個人生活經驗融入到文化記憶中,用自己的幽默闡述了生活中存在着無可避免的痛苦,但同時向我們證明了,在極度痛苦時笑出聲來,獲得内心深處的解脫。

紅星新聞記者 陳謀

編輯 李潔

(下載下傳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