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漢文帝登基時僅帶6名親信,當晚卻連發3道聖旨,堪稱帝王權術巅峰

劉恒登基為帝,頗有偶然性,他的母親薄姬原本是魏王魏寶的妻子,魏寶被擊敗後,薄姬就被帶進了劉邦的後宮,不過薄姬并不是非常受寵,并且人又安分,是以呂後不覺得薄姬能夠對自己構成威脅,也就允許薄姬出宮,跟随她的兒子前往封地。

漢文帝登基時僅帶6名親信,當晚卻連發3道聖旨,堪稱帝王權術巅峰

劉邦去世後,呂後基本掌握了朝政,直到公元前180年,呂後去世,西漢朝廷進行大洗牌,劉氏皇族與呂氏外戚經過了一場腥風血雨的厮殺,最終略勝一籌。是以主動權落在了劉氏皇族的手中,接下來便是擁立新帝的事情。

大臣們經過一番讨論後,決定迎回一位好控制的皇子,進而挑中了劉恒。劉恒見到使者,心裡面的擔憂要遠高于喜悅,雖說皇帝是九五之尊,擁有天下最大的權利,但皇宮是什麼地方?處處有着奪人性命的陷阱,劉恒不可不防。

漢文帝登基時僅帶6名親信,當晚卻連發3道聖旨,堪稱帝王權術巅峰

是以劉恒并沒有急着跟随使者前往長安,而是先用占蔔決定吉兇,後又派舅舅薄昭探聽虛實,屬下宋昌進城探路,步步為營,確定安全後光明正大的繼承了皇位,為漢文帝,當時漢文帝也僅帶了宋昌、張武等6名親信進京,不過他前往京城之時,就已經下定決心要盡快整合皇權體制。

登基當晚漢文帝便連發出3道聖旨,堪稱帝王權術巅峰。其一,是命宋昌為衛将軍,統領兩宮衛隊南北軍;任命張武為郎中令,負責巡視殿中,從根本上保證了自己的人身安全。

漢文帝登基時僅帶6名親信,當晚卻連發3道聖旨,堪稱帝王權術巅峰

宋昌果斷有計謀,對漢文帝忠心耿耿,最初使者前來恭迎漢文帝,便是宋昌力排衆議,建議劉恒前往長安即位。

劉恒行至長安時,西漢的開國功臣、太尉周勃向他進言,表示有要事密報,宋昌則回道:“如果是公事,可當着衆臣的面禀奏;如果是私事,王者是無私的。”

劉恒這才沒身陷周勃的計謀,光明正大的接受了天子玉玺,也是向天下昭告,他的皇位是堂堂正正的,也就斷了其他人想在這件事上做文章的念想。

漢文帝登基時僅帶6名親信,當晚卻連發3道聖旨,堪稱帝王權術巅峰

其二,恢複被廢的劉家子孫爵位和土地,對擁立他做皇帝的功臣們進行賞賜、封官晉爵。一上位就掌握軍權,自然會引起大臣們的不滿,是以這個時候又得安撫人心,讓那些位高權重的大臣認為,劉恒就算當了皇帝,還得仰仗他們。

另外也是為了稀釋周勃的權利,周勃作為西漢的開國功臣,又在呂後死後聯合大臣陳平,誅殺呂氏諸王,其地位比漢文帝還要高上一些。為了不受限于周勃,漢文帝也懂得先下手為強,先奪軍權,再籠絡大臣,得了好處的大臣們也就不會蠢蠢欲動,與周勃聯合起來對付自己。

漢文帝登基時僅帶6名親信,當晚卻連發3道聖旨,堪稱帝王權術巅峰

其三,任命陳平為右丞相,周勃為左丞相。按理說周勃的功勞更大,應該任右丞相,可漢文帝是不懂這個道理嗎?并不是,此舉不過是想挑起重臣之間的鬥争,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漢文帝的這招确實是高。

待三道聖旨發出後,陳平當即就清醒了,漢文帝隻是看起來好控制,實際上卻很有計謀,陳平不想成為政治鬥争裡的犧牲品,便幹脆稱病,将左丞相之位相讓了。

漢文帝登基時僅帶6名親信,當晚卻連發3道聖旨,堪稱帝王權術巅峰

而周勃的反應較慢,并不把新登基的皇帝放在眼裡,但好在及時認清,在屬下“小心功高蓋主,引火燒身”的提醒下,周勃醍醐灌頂,再沒有小瞧過漢文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