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元璋祖上三代的遷徙史,同樣也是元朝時期百姓的疾苦史

中原一直都是漢族人占據,自以為正統,對于四方的少數民族,理所當然的認為是“蠻夷”,曆來都是排斥的。反過來,居住在北方的少數民族也不同樣看不起在中原的漢人,認為漢人手無縛雞之力,各個面黃肌瘦。于是乎,北方的少數民族南下,消滅了中原的漢族政權,建立起了一個強大的帝國政權——元朝。

朱元璋祖上三代的遷徙史,同樣也是元朝時期百姓的疾苦史

我們對于元朝的基本印象,除了忽必烈之外,大概就是四等人制了。這項制度明顯偏袒蒙古人和色目人,對于漢人的壓迫不言而喻。而且蒙古人在征戰南方的時候,對于漢人進行了血腥的殺戮,屠城的事情屢見不鮮。

元朝在清算完了宋朝的勢力之後,定都大都,開始進行對于中原的統治。當時的經濟重心已經南移,而且大都附近已經赤地千裡,百姓基本都居住在南方,糧食基地自然在南方。大都作為行政中心,糧食問題成為重要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元朝人開始疏通已經被淤積的不像樣子的京杭大運河。

朱元璋祖上三代的遷徙史,同樣也是元朝時期百姓的疾苦史

為了疏通京杭大運河,元朝征發了很多沿岸的漢人百姓參與這項催命的工程,這就包括了居住在金陵(也就是南京)的朱家。此時朱家的家長是朱初一,這個人可能大家不熟悉,但是他的孫子大家一定認識了,那便是明太祖朱元璋。

此時的朱家,剛剛在戰亂中安頓下來,已經憑借着自己的勤勞成為一個擁有耕地的自耕農,在當時算是中産階級了。但是元朝征發徭役的指令馬上就下來了。朱初一知道這是什麼催命的活路,于是便決定舍棄自己的家業,逃亡其他地方。

朱元璋祖上三代的遷徙史,同樣也是元朝時期百姓的疾苦史

朱初一帶着自己的兩個兒子前往淮河下遊的泗州居住。這個地方不征伐徭役,為什麼呢?因為這片地方已經被元朝統治者放棄掉了。為什麼被放棄掉了呢?因為疏通京杭大運河,黃河的壓力自然要被淮河承擔,淮河下遊将會經常發澇災。這是自古的規律,這是一個重災區。

在這裡,外來的朱初一帶着兩個兒子筚路藍縷,以啟山林。竟然又靠着自己的勤勞攢下了一塊土地,又過上了中産階級的生活。但是沒過多久,淮河便泛濫了,洶湧的洪水淹沒了兩岸大面積的土地,也包括朱初一父子三人攢下來的土地。

朱元璋祖上三代的遷徙史,同樣也是元朝時期百姓的疾苦史

饑荒讓三人再次踏上了流浪的旅途,朱初一的大兒子朱五一前往亳州鳳陽,而朱初一的小兒子朱五四(朱元璋父親)則跑到了淮河中遊的五河縣。朱五四所在地方還是有水災,不能安生過日子,都是饑一頓飽一頓的活着,最後實在窮的揭不開鍋了,朱五四便帶領一家人前往亳州投奔朱五一,這才安居下來。

但是他們還沒過上有飯吃的日子,當地官員的橫征暴斂百年接踵而至,本來就貧窮的朱五一和朱五四被剝削的更加貧窮了。為了逃避苛雜的稅務,朱五四吊死了,朱元璋便繼續逃走,一直到加入紅巾軍,投身到推翻殘暴統治的行伍中去。

朱元璋祖上三代的遷徙史,同樣也是元朝時期百姓的疾苦史

我們現在對于元朝的了解,主要是藝術成就上,比如書法,元曲,雜劇等方面,可見元朝的政治有對黑暗。朱元璋家裡的遷徙史,也是中國百姓的苦難史,是一部表現元朝殘暴統治的曆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