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陝西出土巨型長矛,幾名壯漢都難擡動,專家:恐怕是這二人的兵器

春秋戰國時期秦國的戰歌寫道: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陝西出土巨型長矛,幾名壯漢都難擡動,專家:恐怕是這二人的兵器

可見中國遠在秦朝就發明了長矛這種兵器。不過一開始的長矛做工是比較簡單的,就是一個短短的矛頭接上木的矛杆子,這就組成了一個士兵的必備武器——矛。韓非子曾經講了個故事,一個商人一邊誇自己的矛什麼東西都能刺破,一邊又誇自己的盾牌什麼東西都能擋住,這側面說明了矛在當時是非常重要的武器,在民間有着很大的銷量。

不過後面随着戰争的更新,矛的形制也逐漸發生了變化,這就産生了馬槊,馬槊是一種特别的矛,它的矛頭要比普通的矛頭長得多,槊鋒長達50-60厘米,既可以用來當作矛刺殺,也可以用來當作刀劍來砍殺。而馬槊的杆部分則用專門的柘木來制作,柘木是非常名貴的财材料,韌性強,但是也很難加工,據說光是處理柘木就需要花費一年的時間。

陝西出土巨型長矛,幾名壯漢都難擡動,專家:恐怕是這二人的兵器

20世紀60年代,新中國展開了轟轟烈烈的考古運動,到處發掘文物古迹。陝西作為數朝古都,作為中華民族起源地之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文物大省,當然座位表主要的考古地點之一。巧合之下,考古人員在鹹陽市禮泉縣發現了一座古墓,經專家研究發現,這座墓葬應該是唐代的。

這座墓葬本身沒有什麼特殊之處,但是它裡面出土了一杆巨型馬槊,這隻馬槊造型十分的精美,雖然在數千年的歲月清洗之下上面生了鏽,但是人們依然可以看出這杆馬槊往日陪同它的主人縱橫沙場的英姿。最主要的是,這杆巨型馬槊的重量太重了,當時考古隊5個壯漢合力才把這杆馬槊擡起來。

陝西出土巨型長矛,幾名壯漢都難擡動,專家:恐怕是這二人的兵器

這麼重的馬槊是幹什麼用的呢?經過專家的分析,這并不是用于儀仗隊的武器,而是用于馬上沖鋒的實戰兵器,一個人拿起現代人5個壯漢才能勉強擡起的馬槊,還帶着它在馬上沖鋒,這個人的力氣是多麼的可怕啊!專家分析,這杆馬槊應該并不是墓主人自身使用的,而是某個将軍使用的武器,被這個墓主人機緣巧合之下得來的。

如此沉重的馬槊,誰能夠使得動呢?古代起兵打仗,使用這種重兵器的都是能力非常強,地位非常高的将領,他們不僅僅需要将這麼重的馬槊端平放在馬上面,還需要在必要的時候揮動馬槊用馬槊的槊鋒來劈砍敵人,這根本就不是一般人能夠“用得起”的兵器!

陝西出土巨型長矛,幾名壯漢都難擡動,專家:恐怕是這二人的兵器

專家在翻閱史記資料之後,認為這杆馬槊從唐代的曆史上來看,隻有兩個人“用得起”,這兩位就是現在很多人家門上面挂得左右門神,一個叫做尉遲敬德,一個叫做秦叔寶。不同于《說唐》裡面的李元霸等人物,尉遲敬德和秦叔寶是曆史當中真實存在的人物。

李世民曾經對别人說:“我拿着弓箭,尉遲敬德拿着馬槊,雖然是千軍萬馬我們兩個也無所畏懼”。這并不是李世民吹牛,他自己是一個神箭手,作為遠端輸出,而尉遲敬德拿着馬槊近戰幾乎無敵,在攻打窦建德的時候,習慣帶着幾個親信到處刺探情報的李世民遇到了大規模窦建德的騎兵,不過李世民一點兒也不畏懼,帶着尉遲敬德在窦建德部前面挑戰,并且一箭射死了對方的一個将軍,然後窦建德部在後面追,李世民在前面射箭,尉遲敬德則持馬槊砍殺,數千人拿他們兩個人毫無辦法。

陝西出土巨型長矛,幾名壯漢都難擡動,專家:恐怕是這二人的兵器

秦叔寶也是個與尉遲敬德一樣勇猛的武将,同樣位居淩煙閣功臣榜,他的兵器也是馬槊,而不是《說唐》裡面的锏。李世民與人對陣的時候,如果地方有将領誇耀自己的武力,李世民就讓秦叔寶上前殺死他,秦叔寶端着馬槊,縱馬向前,千軍萬馬之中取上将首級如探囊取物,從來沒有一次失敗過,是以李世民非常信任他。

需要5個人才能擡起來的馬槊,如果有人能夠使得動的話,也隻有秦叔寶和尉遲敬德這兩個武林高手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