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白水農婦繡出22米《清明上河圖》

渭南日報 記者 劉聰梅

“現在看到這個東西,我都不敢相信是自己繡的!想一想,都不知那幾年是咋過來的!”馬秀芳說,“現在時不時拿出來看看,想想中國文化,想想古人,就能給自己鼓點勁加點油!”

馬秀芳是白水縣北塬鎮北塬村的一位農村婦女。今年49歲的她,曾經因為這幅22米長的《清明上河圖》十字繡作品引起大家的關注。兩年過去了,大家談起這件事,還是津津樂道,啧啧贊歎。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繪制的一幅長卷,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這幅長卷畫幅高24.8厘米,長528.7厘米。大至原野、浩河、商廊,小至舟車人物、攤鋪、擺設等皆統組一起,真實自然,令人有如臨其境之感。整部作品長而不冗,繁而不亂,嚴密緊湊,有如一氣呵成。它通過對世俗生活的細緻描繪,生動地再現了北宋汴京承平時期的繁榮景象,不愧為中華藝術寶庫中的稀世珍寶,在世界藝術長廊中也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遺産。

白水農婦繡出22米《清明上河圖》

編輯

十字繡“虹橋”部分 趙鵬攝

相信十字繡對于很多人來說并不陌生,但要完成一幅長達22米的《清明上河圖》十字繡作品,還是需要相當的勇氣和毅力。馬秀芳耗時5年,完成了22米長的《清明上河圖》十字繡,近百種顔色線、超過50萬針、數百個人物、100多間房屋……作品形象生動,凡見者都贊歎不已。

殊不知,這個自稱喜愛中國文化,精心繡制《清明上河圖》的農家女,其實并沒上過學。有人調侃馬秀芳:“你說自己沒文化,但你幹了一件很有文化的事!”

話說小時候馬秀芳為了照顧兩個妹妹,錯過了上學。但她心靈手巧,年輕時就喜愛手工活兒,像納鞋墊、織毛衣、繡花都幹過。長大後做過多種小生意,後來在縣城開了家小商店。她雖然不識字,但經常接觸許多商品名稱,就留心學習,漸漸認識了許多字。“現在常用的字我都認得。”馬秀芳爽朗健談,“看着那些字,也學着寫,簡單字基本都會寫,但那些複雜的就不會了。”

馬秀芳已經有20多年沒做過手工活了,但基本功還在。在進城以後,她接觸到十字繡,閑暇時偶爾繡繡,先後也做過幾件小作品。她說,十字繡并不難,隻要細心,注意用線順序、方向,掌握好松緊度,就沒問題。“十字繡是一針一線的細活,不能着急,不能急功近利。”

白水農婦繡出22米《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十字繡 趙鵬攝

馬秀芳說自己沒文化,但喜歡中國的文化,愛中國曆史,愛聽老人講曆史故事。當她聽說《清明上河圖》後,很是感慨:“過去條件不好,古人都做了那麼多大事。咱現在有啥過不去的?有啥不能做的?”

她在網上看到外地有人繡了《清明上河圖》十字繡,很是羨慕,也想繡一幅。想挑戰一下自己,同時也想借此宣傳宣傳這個文化。當她和别人說起這事,有人勸她:“這個太大了!還是算了吧,弄不好幾千元的材料就白扔了!”雖然一心想繡個完整的《清明上河圖》,但畢竟工程浩大。于是她先試着買了個7米長的精簡版圖樣和材料。一年半後繡成,甚是高興。但是,高興過後,還是感到遺憾:“怎麼看都和人家的不一樣,和想象的差得遠,感覺不滿足。”她說,“還是一心想繡個大的。”

随着時間的推移,她這個願望越來越強烈。時隔一年,終于下定決心。家裡人聽說後勸她:“做這個太累了,對頸椎不好!”她說:“沒事兒,我想好了,做這個值得!”

很快,圖樣和材料郵寄回來了,裝在一個精緻的木盒裡。“你不知道,那個圖樣比電線杆還粗!”面對這卷“電線杆”,馬秀芳突然心裡發怵:這怎麼完成?圖樣放在木盒裡好長時間都沒再打開。畢竟是自己心心念念要做的事情,恍惚間,《清明上河圖》十字繡仿佛已經完成,在她眼前徐徐展開。于是她不再猶豫,義無反顧地動工了。

她清楚這個事做成的難度。為此,她給自己制定了嚴格的計劃:早上起來收拾店鋪、做飯,飯多做一些,給下午留着,到時熱一下吃。12點後她開始繡十字繡,除了來顧客招呼,基本都在繡,晚上加班繡。一連5年多,不分春夏秋冬,無論嚴寒酷暑,她從沒停下手裡的活兒。冬天的晚上,她圍着被子坐在床上繡,怕起來冷,為了減少起身次數連水也不敢多喝。房間雖搭了爐子取暖,可往往因為幹活太投入,忘了添煤,火就滅了,房間冰冷。盡管戴着手套(露出五指),但手還是被凍傷了。

5年間,馬秀芳每天都要繡12個小時左右,家人和朋友都很佩服。由于長時間的勞累,頸椎和腰出現不适。看她這麼辛苦,家人勸她放棄。地方狹小,夏天熱冬天冷,有時候她也挺心煩的,“但是一想起這是咱中國的名畫,是一種文化傳承,做這個很有意義,我就不想放棄了。”她說,“人常說,開弓沒有回頭箭,這個事我一定要堅持做完!”

談起繡《清明上河圖》,馬秀芳說,最難繡的是虹橋碼頭區,車水馬龍,場景複雜,人物雖小卻神态各異,需要運用多種顔色的線,不停調換才能完成其中的一小塊場景。此外,要讓建築物顯得立體,橋梁的橋體、扶手都需要勾邊固定。“光這一個活兒,就花了我好幾個月的工夫。”她感慨地說。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5年多的堅持不懈,到2019年9月,《清明上河圖》十字繡終于全部完工,馬秀芳滿心歡喜。她将這幅十字繡小心翼翼清洗後在廣場晾曬,也是展示給大家看的。遠觀,這幅作品如用墨筆繪成;近看,色彩絢爛,平整光潔,繡工精細,輪廓分明,場面大氣。小至商販扁擔、船夫竹篙,大到亭台樓閣、城池虹橋、車輛馬匹,每個細節都繡得栩栩如生。

市民宋正松目睹這幅繡品,連連贊歎:“非常震撼!這麼精細的做工,每一個人物都刻畫得特别逼真!離遠看,幾乎和我以前在北京故宮見過的一樣,确實棒!”

“我和《清明上河圖》仔細對比了,一樣的,一點東西都不少!”面對得意之作,馬秀芳抑制不住内心的高興。

“光為掙錢沒啥意思!我活了半輩子沒弄成個啥,繡個這,算是給娃做個樣子,叫他好好學習中國文化。”面對一些人的不解和質疑,馬秀芳說,“反正幹這事我不後悔。”她将這件作品珍藏下來,打算有空的時候,再繡一些曆史名畫,讓人們更多地了解中國悠久曆史和燦爛文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