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3日,呂正操将軍以106歲的高齡,離開了我們,他是我國最長壽的開國上将。
呂正操将軍在回顧自己百年人生時曾說過:“我一輩子,就是打日本、管鐵路、打網球三件事。”

早在少年時代,将軍就與鐵路結緣。其故鄉在遼甯省海城市唐王山後村,村邊有一條鐵路穿過。每天日本人的火車都準點通過,呂正操覺得日本人很厲害,讓他意識到隻有民族獨立,祖國才能強大,将來自己國家的火車也要準點,暢通。
1922年,日軍早已占據了南滿鐵路,利用鐵路運送軍用物資,加緊對中國的侵略。他們整天牽着狼狗巡邏,欺壓中國老百姓。年滿18歲的呂正操參加了東北軍,他沒有别的想法,就是想要趕跑日本人。并将自己的名字呂正超改為了呂正操。言下之意,便是好好操練,苦練殺敵本領。
呂正操因為自幼家境貧窮,隻讀了四年私塾,便辍學到蠶絲廠當學徒,經曆了勞動鍛煉,養成了吃苦耐勞的品質。在東北軍當兵時,他勤勉好學,桌子上擺放着書籍,床鋪也整理得幹幹淨淨。
一天少帥張學良到軍營巡查時,翻看呂正操的筆記,發現字迹端正,一番詢問後,對呂正操有了好感。不久,張學良就推薦呂正操去東北講武堂,成為了第五期學員。呂正操接受了步兵、操練、指揮、射擊等方面系統的軍事訓練,很快就成為了年輕軍官裡的佼佼者。畢業之後,他擔任了東北軍連長、營長,後來又被張學良調到身邊擔任副官、秘書。
西安事變後,呂正操秘密加入中國共産黨。1937年10月14日,呂正操率領國民革命軍五十三軍一三O師六九一團,在河北晉縣小樵鎮宣布起義,脫離國民黨陣營,改稱“人民自衛軍”。人民自衛軍最初編為三個縱隊,呂正操任司令員。
人民自衛軍在華北平原堅持敵後武裝鬥争,對平漢路、北甯路、津浦路、石德路、滄石路等鐵路線進行破襲,有力地打擊了日軍的多次掃蕩。1938年5月,破壞了方順橋鐵路、定縣鐵路和于家莊鐵路。6月襲擊保定鐵路。7月破壞寨西店鐵路。8月起,呂正操率部參加百團大戰,摧毀正太鐵路線。先後破壞了望都鐵路、明月店鐵路、孔村鐵路、新樂鐵路和楊莊鐵路等。共毀公路、鐵路500多公裡,炸毀橋梁20座,收割電線27000多斤,斃傷日僞軍1300多人,有效地阻止了平漢路敵人向正太路的增援。
1946年7月,東北鐵路總局成立,呂正操任局長兼政委,統轄東北的齊齊哈爾、綏化、牡丹江等三個鐵路局。當時,呂正操提出一個響亮的口号:“解放軍打到哪裡,鐵路就修到哪裡,火車就開到哪裡!”遼沈戰役前,東北解放區修複鐵路5700公裡,通車總裡程達9818公裡。
遼沈戰役勝利後,呂正操立刻組織鐵路的接收和修複,東北全境近2萬公裡鐵路全部回到人民手中。1948年11月上旬,沈(陽)山(海關)線開通,東北鐵路員工開着火車拉上器材,跟随東北野戰軍浩浩蕩蕩入關。
1949年2月,東北鐵道部和華北交通部聯合組成中央軍委鐵道部,任命滕代遠為部長,呂正操為副部長兼護運司令員。此後為加強搶修鐵路統一指揮,中央軍委以第四野戰軍鐵道縱隊為基礎,組建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團,劃歸鐵道部建制,呂正操兼副司令員。新中國成立後任鐵道部副部長、部長,鐵道兵政委。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參戰。呂正操兼任抗美援朝運輸司令員。戰争初期,由于我方無制空權,鐵路線經常被美軍轟炸機炸斷,糧食、槍支、彈藥等軍用物資運輸遇到很大困難,前方戰士常因糧食不足面臨饑餓,缺少彈藥影響戰鬥。呂正操親自到戰地現場指導搶修鐵路,組織鐵道兵和鐵路援朝運輸隊職工,積極搶修鐵路,組織軍用物資的運輸,總結了“先通後固”、“先易後難”、“預有準備”等一系列搶修措施,終于使抗美援朝的物資運輸有了很大改觀。為抗美援朝赢得戰争勝利,提供了一條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
1958年,呂正操主持青藏鐵路建設。青藏鐵路是連接配接青海省西甯市至西藏自治區拉薩市的鐵路,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條鐵路。青藏鐵路沿線海拔大部分在3000米以上,千裡多年凍土的地質構造、建設人員高原缺氧和脆弱的生态環境,是青藏鐵路建設面臨的世界鐵路建設三大難題,鐵路建設的難度極大,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我國第一條高原鐵路。
1977年12月,呂正操出任鐵道兵第一政治委員、鐵道兵黨委第一書記。
1979年7月,鐵道兵第七師承擔的青藏鐵路一期工程的西段剛剛鋪軌到格爾木,鐵道兵第十師所承建的關角隧道,就因地質問題開始湧水,隧道地基發生變化。呂正操得知情況後,立即帶領一批全國著名的地質專家、隧道專家趕赴高原。那時,鐵路剛通,路面不平,每小時隻能走十幾公裡或二十幾公裡,他還是坐着火車上去了。在關角隧道,呂正操和專家們根據隧道湧水問題,一起研究确定了整治關角隧道的方案。
1984年5月,西甯至格爾木全段建成通車。
青藏鐵路二期工程于2001年6月29日開工,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全線通車。這條鐵路被沿線各族人民譽為團結線、幸福線和生命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