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中國封建王朝無法打破三百年的魔咒?

自秦始皇完成吞并六國的大業以後,中國正式步入了大一統的封建社會。秦朝從公元前221年建立到公元前207年滅亡,滿打滿算15年。秦朝以後的大一統王朝除了漢朝407年,其餘都沒有超過300年,并且漢朝中間有過王莽建立了14年的新朝,兩宋一共319年但南宋偏安半壁,北宋時期也沒有收回幽雲十六州等自古被中原王朝統治的地方,而且和契丹、黨項、女真等少數民族政權并存很長時間,是以我個人認為北宋不算做一個大一統王朝。

為什麼中國封建王朝無法打破三百年的魔咒?

為什麼中國的大一統王朝沒有能夠打破300年滅亡的魔咒呢?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也看過很相關文章,總結出以下幾點:

1、曆史的規律

中國古代的大一統王朝一定會經曆初創期、發展期、鼎盛期、衰落期、滅亡期。初創時期皇帝一般都精明能幹,手下能人衆多,天下大半都會歸順,這樣一個未來強大王朝的雛形就已經初步形成;王朝創立了後續君王會想辦法鞏固自己的統治,沒有哪個皇帝希望 自己家的天下葬送在自己手中,一般都會勵精圖治,進行一些社會改革,王朝逐漸走向強大;到了鼎盛時期,中原王朝已經屬于萬國來朝,周圍都是自己的小弟,而鼎盛時期的君主往往會忽略掉或者無法撼動許多推動王朝滅亡的導火索,比如稅收,繼承人,後宮,對外戰争等等問題,這樣一來随着沖突的逐漸積累,最終會有爆發的一天;王朝一旦走向衰落,中庸之主是無法重新恢複到鼎盛時期,或者緩慢地改革時間過久無法解決沖突,或者急功近利觸碰大多數的利益,甚至出現昏君不理政務,官逼民反;在衰落時期積累的種種沖突一經爆發,或者伴随農民起義,或者異族入侵,已經腐朽沒落的王朝無法抵禦這些沖擊而滅亡。

為什麼中國封建王朝無法打破三百年的魔咒?

2、土地兼并問題無法得到徹底改善

土地兼并問題自從春秋出現以來,到封建王朝覆滅都沒有被徹底解決過。最開始由于戰争帶來的土地兼并其實并不算嚴重,直到發展到戰國時期長時間的滅國戰争,百姓手裡的田地無法解決自家的溫飽,隻能賣掉土地去給土地多的人家打工,這樣沒有土地的百姓越來越窮,有土地的就發展成為富農,成為地主。土地兼并是一個王朝後期衰落最為顯著的問題之一,如果最基層的百姓沒有糧吃沒有地種,一定會民怨沸騰,曆史上絕大部分農民起義都與土地兼并有關,比如最著名的王小波均貧富,方臘起義。封建王朝打不破三百年的魔咒可以說是三百年左右土地兼并問題就會慢慢積累爆發,最終迎來重新洗牌,進入下一個輪回。

為什麼中國封建王朝無法打破三百年的魔咒?

3、改革不徹底或者觸犯貴族利益

改革可以讓一個國家強盛(比如商鞅變法),失敗的改革可以讓一個國家加速走向滅亡(比如戊戌變法)。一般王朝前期國力逐漸上升進行一些改革會有正向發展的東西,而一個國家在衰落時期進行改革嗎,往往不會有很好的利益配置設定。既得利益集團不會讓出利益,導緻社會沖突無法被調和。但統治者想要變法改革的初衷是好的,想讓國家富強起來,百姓能安居樂業,但是由于貴族階級不想被觸碰利益,進而導緻失敗。王安石白發雖然最終失敗了,卻也為北宋積累了大量的财富。如果王安石變法能夠稍微保證一下貴族利益,或許變法就不會失敗得很慘。

為什麼中國封建王朝無法打破三百年的魔咒?

4、天子甯有種耶?

陳勝曾經說過:“王侯将相甯有種乎?”正是因為這句話中包含了反抗鬥争的精神,底層百姓敢于向封建王朝鬥争。如果百姓隻是一味地給統治集團提供稅收,那麼或許将會出現幾個沒有被隔斷超過300年的大一統王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