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此人是魏國高士,崇尚仁政,貧賤驕人

田子方是春秋戰國時魏國人,當時各國政局震蕩,戰争頻仍,人們生活困苦,在這樣的環境下,田子方崇尚寬仁,以自己的言行影響當權者,關心人們生活疾苦,注重民生,在當時以品德高尚,學識淵博而受人敬仰,他有哪些重要事迹呢?

此人是魏國高士,崇尚仁政,貧賤驕人

以樂聲論治國

當上司有當上司職責,如果做上司者的精力都放在瑣碎事務上,必然會影響對大局的把握,面對上司有别的愛好,田子方是如何做的呢?

魏國的貴族魏成子聽說了田子方的名聲,便想法與他交往,并把他介紹推薦給當時的國君魏文侯魏斯,魏文侯得聞田子方令名,不覺大喜過望,于是延請田子方為師。

一天,魏文侯邀田子方一同飲酒,令樂師奏樂以助興。酒樂正酣之際,魏文侯傾耳悠然細品樂聲,說道:“鐘聲聽起來不對稱啊!左面鐘音有些高了”。

田子方看着魏文侯笑了起來,魏文侯不解,問:“您為什麼笑啊?”

此人是魏國高士,崇尚仁政,貧賤驕人

田子方說:“臣聽說,做國君應該明白管理官員的道理,不應關注音樂。您對樂聲辨析得這麼清楚,臣擔心您忽視了管理官員的大事。”魏文侯聽了,連連稱是,覺得他說的有道理。

教導太子

田子方在魏國時,多次用巧妙的方式,教導太子魏子擊治國之道,提醒他要心懷謙卑,禮賢下士,戒驕戒躁、敬重士人,不要因自己身居高位而自我膨脹,盛氣淩人,這樣才能得到人心,平定天下。

田子方與衆大臣賓客陪魏文侯讨論國事,而太子魏子擊從外面進來見魏文侯,其他大臣與賓客都站起身來,以示禮敬,唯獨田子方穩坐原地,不動聲色,魏文侯與太子都有不悅之色。

此人是魏國高士,崇尚仁政,貧賤驕人

田子方說:“為了太子起立是合乎禮議的嗎?或者不為太子起立是有罪的嗎?我聽說楚恭王為太子時,準備去雲夢,路上碰見大夫工尹。工尹為表尊敬,快步走到一戶人家的大門裡躲避。楚太子見狀就下車跟着他來到大門裡,并說:‘大夫,您為何如此啊?聽說禮敬父親不必同時禮敬他的兒子,若同時禮敬兒子,是最大的不吉。你是大夫,不必這樣!’”

魏文侯覺得非常有道理,就要求太子魏子擊連續三遍背誦楚恭王的話,并讓他跟随田子方學習。

魏文侯十七年,魏文侯領兵讨伐中山國,讓太子魏子擊守衛都城。一日,子擊出行,在路上碰見田子方。受魏文侯禮賢下士的耳濡目染,他馬上引車避道,并下車拜谒田子方,田子方卻傲不還禮。

魏子擊覺得被冒犯,很生氣,于是對田子方大聲說:“富貴者驕人乎?且貧賤者驕人乎?”意思是:是富貴的人可以傲氣待人自高自大呢?還是貧賤的人可以傲氣待人自高自大?

此人是魏國高士,崇尚仁政,貧賤驕人

田子方說:“隻有貧賤者才能傲氣待人吧!富貴者怎麼敢傲氣待人呢?國君如果傲氣待人,就有可能失去他的國家,卿士大夫如果傲氣待人就有可能失去封地。失去國家,沒聽說有人用國君的禮儀對他;失去封地,也沒聽說有人會用卿士大夫的禮儀對他。而貧賤之人,言不合心,行不如意,穿上鞋子就可以離去。象飛鳥一樣,任意走到楚國、越國這麼遠也沒人管,到那兒不能當貧賤之人呢?”子擊心中頓時有所領悟,便向田子方緻歉,并感謝他的教導。

崇尚寬仁

田子方能夠身體力行,笃行仁義,并利用自身影響去勸谏當朝權貴,勸他們結束戰争,客觀上符合廣大貧苦百姓心願,是以也得到了他們發自内心的擁護。

魏文侯與田子方閑談,有兩個年幼的童子身穿着青白色的衣裳,在旁侍立。田子方問:“這是您的愛子嗎?”魏文侯說:“不是啊,他們的父親死于戰争,我收留了他們。”

此人是魏國高士,崇尚仁政,貧賤驕人

田子方說:“臣以為您的貪婪之心已經足夠了,現在看來比以前更旺盛了!您現在寵愛這兩個孩子,等他們長大了,又讓他們殺誰的父親呢?”魏文侯心有感觸,不覺油然而生悲憫之心,黯然說:“寡人受教了”,從此以後,再也沒有發動戰争。

田子方後來到齊國當了國相,一次出門,路遇老馬,覺得心中很有感嘅。就問駕馭它的禦者:“此何人之馬?”禦者說:“這是以前公家的牲畜,因為又老又病不能幹活,現在牽出來準備賣掉”。

田子方感歎說:“這馬年輕時,體壯強健,就使勁利用用它的勞力幹活,等它老病疲弱就抛棄它,仁者是不該這樣的。”于是就拿出一束絹帛把它贖回家。那些老病疲弱的士兵聽說後,心中都很感動,從此就都打心底裡擁護田子方。

此人是魏國高士,崇尚仁政,貧賤驕人

結語

田子方積極入世,性格直率,不畏權貴,往往當面直斥其非,然後通過平易的道理,讓他們了解到錯誤之所在;他心地善良,悲天憫人、身體力行,講求仁義,這在那個時代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即便今日,我們再讀他的事迹,仍然令人神往,其飒飒高風,千載而下依舊沛然長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