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明朝就存在的廣西狼兵,用最簡陋的裝備打最狠的仗,日軍都害怕

從明朝嘉靖年間到近代抗日戰争,“廣西狼兵”威名遠播,對于這支“狼兵”,世人曾有評價:有“狼兵”在,這場戰役就勝利了一半。

抗日戰争時期,我國和日軍的軍事裝備差距很大,“狼兵”之是以能夠威吓日軍,與“破破爛爛”的裝備無關,而是他們骁勇善戰、勇往直前的氣概使敵人震懾。

“頭戴英式鋼盔,身着短褲黃軍裝,腳穿草鞋。”這是對“廣西狼兵”的貼切形容。

他們就是穿着簡陋如此的裝備,在抗戰中一次次成功退敵,為抗日戰争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廣西狼兵”有多狠?從明朝抗倭到近代抗戰,“廣西狼兵”為國家做出了什麼貢獻?他們的戰鬥力到底有多高?

從明朝就存在的廣西狼兵,用最簡陋的裝備打最狠的仗,日軍都害怕

“文弱書生”袁崇煥

明朝嘉靖年間,倭寇不斷侵擾東南沿海地區,我國領土主權時刻面臨着威脅。

明王朝多次派兵抗擊倭寇,均出師不利,打了不少敗仗,倭寇的氣焰越來越嚣張。

嘉靖三十三年,倭寇以為時機成熟,大舉進犯江浙沿海地區,明王朝數千裡海上疆域同時告急。

值此危急存亡之刻,明王朝趕忙派遣英勇善戰的“廣西狼兵”到江浙地區抗敵。

“廣西狼兵”是明代廣西地區的地方武裝,他們主要活動于南丹、慶遠、那地、東蘭州以及思恩、田州等地。

與普通士兵不同,狼兵有自己獨特的作戰方式,以7人為一組獨立合作的團隊,戰鬥力十分強悍,是明朝廷重要的作戰力量,敵人聞之喪膽。

從明朝就存在的廣西狼兵,用最簡陋的裝備打最狠的仗,日軍都害怕

除了“廣西狼兵”,當時明朝的精銳還有浙江義烏兵、福建藤牌軍、關東鐵騎等,四方兵力并稱為四大精銳,在保護明王朝安定、繁榮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這次派往江浙地區抗倭的“廣西狼兵”,由一名女将率領,她就是著名的廣西壯族女子瓦氏夫人。

在瓦氏夫人的指揮率領下,“廣西狼兵”的骁勇被發揮到極緻,赢得漕泾鎮戰役、金山衛戰役、王江泾戰役,消滅倭寇4000多人。

明王朝屢次抗倭失敗的局面終于被扭轉,瓦氏夫人此次抗倭取得的勝利也讓明王朝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恢複了以往的安穩和繁榮。

明萬曆年間,滿清崛起,大明的權威再次受到挑戰。

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努爾哈赤發兵進攻明朝,滅明軍數十萬,長驅直入,步步緊逼,山海關近在眼前,大明江山岌岌可危。

努爾哈赤進攻迅猛,明軍與其數度交鋒,連戰連敗。

從明朝就存在的廣西狼兵,用最簡陋的裝備打最狠的仗,日軍都害怕

當時的統治者明神宗深知,若山海關被攻破,北京就保不住了。

1622年,北京戒嚴,大明王朝君民上下一片惶惶,終日處于不安之中。

這時候,袁崇煥坐不住了,“消失”一段時間後,他又重新回到北京。袁崇煥出身廣西藤縣,萬曆四十七年進士及第,在明朝廷任職。

“消失”的這段時間,他單人單騎,駕馬巡視山海關内外,偵察敵情。

回到北京後,袁崇煥将敵情上報,宣稱“予我軍馬錢谷,我一人駐守住此。”

國家生死存亡,袁崇煥臨危受命。他本是廣西人,對“廣西狼兵”比其他人更加熟悉,這些骁勇善戰的将士,雄踞天下,不懼危,不畏死,沖鋒陷陣,橫戈殺敵,勇武非凡。

于是,袁崇煥從廣西抽調“狼兵”6000名,加入了守衛大明河山的戰鬥。

從明朝就存在的廣西狼兵,用最簡陋的裝備打最狠的仗,日軍都害怕

他高築城,收失地,與清兵正面對戰,創下甯遠大捷、甯錦大捷、京師大捷三次戰役的勝利,所向披靡的努爾哈赤也成了刀下亡魂,成功打破了清兵戰無不勝的神話。

著名的武俠小說金庸先生,一生著有武俠小說、新聞評論千萬字,但他隻為一個人作過傳,這個人正是袁崇煥。

袁崇煥本是文弱書生,面對如此不利的局勢,他毫無畏懼,直面縱橫無敵的努力哈赤,并成功将努爾哈赤打死。三戰三勝,袁崇煥臨危不懼、慷慨大義的英雄氣概,在整個人類曆史上都是數一數二的。

遺憾的是,崇祯皇帝後來錯殺了袁崇煥,

“自崇煥死,邊事益無人,明亡征決矣。”

從明朝就存在的廣西狼兵,用最簡陋的裝備打最狠的仗,日軍都害怕

愈戰愈勇馮子材

袁崇煥死後,明朝再無翻盤可能,很快,天下就落到了皇太極手中。遺憾的是,皇太極不明白,封建帝制遲早會遭到淘汰。1840年以後,中國經曆數次戰争,從中英鴉片戰争、第二次鴉片戰争、中法戰争、中日甲午戰争到八國聯軍戰争,屢屢戰敗使這片土地滿目瘡痍,杜甫所謂“國破山河在”足可形容當時的境況。

這五次戰争中,隻有在中法戰争,中國取得了鎮南關大捷,法國陸軍傷亡重大,乳費裡内閣直接垮台。

從明朝就存在的廣西狼兵,用最簡陋的裝備打最狠的仗,日軍都害怕

中法戰争于1883年12月爆發,共分為兩個階段、兩個戰場。第一階段從1883年12月至1884年5月,戰争在越南北部進行;第二階段從1884年6月至1885年6月,戰争在中越邊境、福建沿海和台灣進行。

1885年1月,法軍派出主力軍隊7000人,大舉進犯廣西邊境,攻勢迅猛。

當時的中國守軍見狀,臨陣脫逃,鎮南關被攻陷,廣西危在旦夕。

馮子材曾任廣西提督,受張之洞竭力推薦,馮子材迅速建軍,重新出關抗擊法軍。

這個時候的馮子材已年近古稀,本是退職狀态,但在國家危難之際,他毫不猶豫地攜子率将,直奔前線,義無反顧。

從明朝就存在的廣西狼兵,用最簡陋的裝備打最狠的仗,日軍都害怕

至前線後,馮子材被推為前敵主帥,與時任廣西提督的蘇元春互相配合,協同作戰。1885年3月23日,3000名法軍兵分三路,向鎮南關發動猛攻。

兵臨城下,馮子材布下戰陣,與法軍正面對抗,成功将其擊退。

野心勃勃的法軍仍不死心,次日再次來犯,架起重炮猛轟關前長牆,為後續攻擊開路。馮子材一馬當先,“以帕裹首,赤足草鞋”,手持戈矛,對着敵軍大呼:

“法再入關,有何面目見粵民?何以生為?”

若是再讓法軍入關,我有什麼顔面再見父老?

馮子材愈戰愈勇,身負國家之安危,百姓之期待,身先士卒,躍出城牆,與敵肉搏。經過激烈戰鬥,法軍再不能敵,大敗鎮南關。

26日,馮子材率兵對法軍展開反攻,重傷其指揮官,最終将法軍逼退至朗甲以南。

從明朝就存在的廣西狼兵,用最簡陋的裝備打最狠的仗,日軍都害怕

鎮南關大捷讓法軍認識到中國的實力,法人自謂“從未受此大創”,成為中國中西戰争中的“第一大捷”,也是扭轉局勢決定性的一戰,為中法和談提供了前提條件。

從瓦氏夫人到袁崇煥,再到馮子材,廣西人堅韌不拔、英武不屈的基因一直存在。

當國家處于絕境,當勝利機會渺渺,他們從未想過放棄,而是拼殺一條血路,救國危難,脫民水火。

鎮南關大捷過去不到半個世紀,随着“九一八”事變等一系列事件的發生,中國再次面臨亡國的危險。

“恐日症”席卷全國,馬君武、李宗仁、白崇禧等廣西文人各個發出抗戰最強音,廣西人再次站到了中國抗戰的最前沿。

從明朝就存在的廣西狼兵,用最簡陋的裝備打最狠的仗,日軍都害怕

抗戰洪流中的桂軍

在抗日戰争的戰場上,桂軍的地位非常重要。“七七事變”爆發以後,桂軍全力投身到抗日戰争的洪流中,抗戰前期的桂軍僅有7、15兩個軍,發展到後期已有7、31、46、48、84五個軍。桂軍在作戰上非常積極主動,并且戰鬥力極強,畢竟是由“廣西狼兵”演化而來。上海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中,桂軍的表現都極為突出。

“八一三”抗戰爆發以後,蔣介石召集國民黨軍隊的主力,與日軍在淞滬一帶激戰。

九月底,日軍展開全線進攻,國民黨軍隊被迫轉守,主力置于蘊藻濱南岸、陳行、廣福、施相公廟浏河一線。

10月7日,日軍向蘊藻濱南岸展開猛攻,想一舉突破國民黨陣地,進一步切斷京滬線。

戰鬥持續數天,國民黨軍隊愈漸不支,呈全線動搖之勢。

值此危急關頭,桂軍第48軍及時趕到,日軍威脅國民黨軍隊的目的未能達到。

從明朝就存在的廣西狼兵,用最簡陋的裝備打最狠的仗,日軍都害怕

為了消滅南渡日軍、回複陣地,國民黨軍隊決定當面制敵黨的同時發動反攻,桂軍第48軍編為第一路攻擊軍,首當其沖。

在這次戰鬥中,第48軍頑強抵抗,勇猛拼殺,給日軍造成重創,阻滞了日軍的進攻。

但48軍本身也受到重大傷亡,兩個旅長戰死沙場,部隊傷亡過半。

到了上海會戰後期,為掩護淞滬地區大撤退,桂軍第7軍在吳興一帶阻擊敵人,血戰數日,發揮了重要作用。

京滬會戰以後,日軍繼續夾擊徐州。經過商議,第五戰區決定趁敵人分離時集中兵力,各個擊破。

在具體部署中,桂軍第31軍擔任主攻任務。

1938年1月18日,日軍占領明光鎮,2月1日,敵軍的警戒部隊侵入臨淮關附近地區,其大部隊向蚌埠發動進攻。

從明朝就存在的廣西狼兵,用最簡陋的裝備打最狠的仗,日軍都害怕

第31軍認為時機已到,從敵人後方發動側擊,将敵軍切成兩段,雙方鏖戰兩日。但由于勢單力薄,桂軍這次襲擊未能發揮全效。見形勢不利,第31軍主動撤軍,牽制敵人。

2月6日,第21集團軍從江南趕到合肥,8日再次出擊對敵。

在桂軍第31軍、第7軍、第48軍的協同下,擊斃敵人千餘,擊毀敵人戰車十餘輛,一度收複鳳陽、考城,日軍被迫停止北進。

台兒莊決戰時,南敵再次北犯,遭到第31軍的頑強抵抗,日軍始終未能突破固鎮以南一帶陣地。這次阻擊戰的勝利,粉碎了敵人夾擊徐州的計劃,為台兒莊大捷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從明朝就存在的廣西狼兵,用最簡陋的裝備打最狠的仗,日軍都害怕

徐州會戰結束以後,日軍又對武漢發動進攻。此次戰役中的桂軍也表現得勇武敢當,晝夜猛攻,與敵人血戰數日。

“敵據險頑抗,攻擊迄少進展,唯敵以重創,死傷累累,惜我傷亡亦重”“各陣地失而複得,反複攻擊者數次”。

經過桂軍等頑強抵抗,敵人未能深入,但我軍也傷亡甚重。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武漢會戰能堅持五個月之久,桂軍功不可沒。

抗戰前期,桂軍作戰一直積極努力,表現出的戰鬥力也很強,多次在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扭轉局勢,在一系列重大戰役中發揮重要作用。這并非偶然。

從明朝就存在的廣西狼兵,用最簡陋的裝備打最狠的仗,日軍都害怕

首先,桂軍走上戰場,是因為中國人民偉大的抗日洪流。

“九一八事變”的發生使民族危機日益加深,中國人民不願做亡國奴,抗日救國的風暴席卷大地。尤其是“七七事變”爆發,抗日戰争全面展開,救亡運動風起雲湧,中華民族投身到一場重大的生死搏鬥當中。這些都成為将桂軍推向戰場的洪流,讓他們義無反顧,勇武抗敵。

其次,這一時期的新桂系出現過錯誤,但随着九一八事變、兩廣事變、七七事變的爆發,民族危機日益加深,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員,桂軍也自然而然地走向“擁蔣”、“聯共”、“抗日”的道路。

桂軍在抗戰中表現出的積極努力,是這種轉變的集中展現和必然結果。

從明朝就存在的廣西狼兵,用最簡陋的裝備打最狠的仗,日軍都害怕

以上是桂軍積極努力參加抗戰的原因。不過,同樣是中國人,為什麼桂軍的戰鬥力這麼強?其中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

第一,廣大桂軍作戰英勇,非常敢于流血犧牲。

雖然新桂系集團在政治上代表的是大地主資産階級的利益,但桂軍中的大部分士兵來自底層勞動人民。為救亡圖存,為保家衛國,他們表現出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不惜疆場灑血,譜寫一曲曲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的贊歌。

上海會戰、武漢會戰、徐州會戰等戰役中,桂軍自上而下都表現出令人震驚的英勇,尤其是中下級軍官,身先士卒,沖鋒陷陣,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

令敵人聞風喪膽的戰鬥力,都是烈士們的鮮血鋪成的,“奮死抵抗,終以彈盡”,“飲彈自戕”,都是他們的典型代表。

從明朝就存在的廣西狼兵,用最簡陋的裝備打最狠的仗,日軍都害怕

第二,桂軍的戰略戰術正确,軍紀嚴明。

統帥李宗仁、白崇禧以及将領李品仙、廖磊、夏威等,都受到過近代軍事教育,戰争經驗非常豐富,再加上一定的文化知識,能在長期南征北戰中更好地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以能制定出更有效地戰略戰術。

此外,桂軍軍紀嚴明,能夠吃苦耐勞。

由于長期征戰,再加上李宗仁、白崇禧的嚴格管理,桂軍形成嚴密的組織紀律。廣西吃苦耐勞、剽悍頑強的民風也在桂軍中有所展現。不過,到了抗戰後期,桂軍開始抗戰不力,作戰能力也有所下降,這與其内部的腐敗性有關。

從明朝的“廣西狼兵”到抗日戰争時期的新桂系,桂軍在保衛中華大地的戰争中功勳卓著。雖然抗戰後期的桂軍不如前段,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揮灑熱血的将士在中國曆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所有為了國家生存、民族獨立的抗日将士,都值得我們永久紀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