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吉林老農用白酒換一破布,挂竈台擋了10年灰,專家直呼:這是國寶

《馬說》上書:“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間,不以千裡稱也。”在這個世界上,從來就不缺人才,缺的是發現人才的那雙眼睛,即使是千裡馬,若無伯樂賞識,照樣和普通馬一樣老死于槽枥之間。于人如此,于千裡馬如此,于物更是如此。

吉林老農用白酒換一破布,挂竈台擋了10年灰,專家直呼:這是國寶

今天故事裡的主人公,是吉林一普通老農,當年他用一瓶白酒,換來“一破布”,老農哪裡曉得“破布”的來頭,便将它當成普通的布,挂在竈台擋了10年灰,所幸,一位眼尖的專家發現了它,發現了它真正的價值。

故事還要從上世紀30年代說起,1932年3月,在日本人的扶持下,溥儀出任“滿洲國執政”,并在這裡推行“帝制”,建立了自己的“滿洲帝國”,而他住的地方,便是新的“皇宮”,也正是在這個時候,老農和自己的叔叔來到“皇宮”,成了一名侍衛。

吉林老農用白酒換一破布,挂竈台擋了10年灰,專家直呼:這是國寶

等到僞滿洲國倒台後,宮裡衆人自然四散而逃,逃走前還不忘順走宮裡的值錢玩意,老農見狀,也跟着一起拿,其中便包括一個頗為精美的木質盒子,老農和叔叔一路小心逃亡,卻還是被路過的蘇軍發現了,恰好叔叔順了一瓶白酒,立馬獻給了蘇軍,才逃過一劫,最後順利回到了老家。

為了生存,兩人把從皇宮裡順出來的東西,一一變賣,獲得一筆不小的收入,而老農順出來的木盒子也賣了個不錯的價格,但很可惜,收購他盒子的人,并沒有買下盒子裡的東西——“一塊破布”,但暫時不缺錢的老農也沒多想,便隻賣了盒子,把“破布”帶回了家,随手挂在竈台上擋灰,這一挂,就是10多年。

吉林老農用白酒換一破布,挂竈台擋了10年灰,專家直呼:這是國寶

時間轉眼來到1962年,吉林省文物局響應國家号召,讓文物專家們下鄉尋寶,并給人民群衆普及文物知識,于是專家們騎着自行車,挨家挨戶“找寶貝”,并有了許多驚人發現,其中便包括老農家的這塊“破布”。

其實來到老農家時,專家們并沒有立馬發現這塊布,他們隻是來讨口水喝,所幸其中一人眼尖,隐約看到竈頭上破布露出的圖案,獲得老農的允許後,專家小心翼翼地拿下它,進行了簡單的清理,突然,他發出驚呼——這難道是失傳多年的《文姬歸漢圖》?其他專家立刻湊上去,連連點頭。

吉林老農用白酒換一破布,挂竈台擋了10年灰,專家直呼:這是國寶

《文姬歸漢圖》,乃金代畫家張瑀創作的一幅絹本設色畫,全卷共畫十二人,将蔡文姬回漢途中的情景完美呈現出來,當年乾隆帝獲得此畫後,還親自在上面題簽:“宋人文姬歸漢圖”,并印上自己的章,此外萬曆帝、嘉慶帝、宣統帝也都收藏過此畫,可見其價值之大。

老漢當然不知道啥是《文姬歸漢圖》,但他從文物專家們興奮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家這“破布”不簡單,便說出了此布的來曆,專家們愈發肯定自己的觀點,當他們提出想把《文姬歸漢圖》帶回去進一步研究時,頗有覺悟的老農立刻點頭,将“破布”送給了專家。見老農如此有覺悟,專家們很感動,并給了他150元作為獎勵,老農收下錢十分開心,畢竟這在當時可算一筆大錢。

吉林老農用白酒換一破布,挂竈台擋了10年灰,專家直呼:這是國寶

經過數位專家鑒定,确認此乃真迹,所幸此畫是絹本(繪在絹、绫、絲織物上的字畫),是以多年過去,儲存頗為完好。後來,這幅《文姬歸漢圖》被收藏于吉林博物館,被定為國家級文物,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親自去看看。

其實在我國,還有許多像《文姬歸漢圖》這樣的國家級文物,它們都蘊藏着豐富的中國文化,但由于我們對它們的了解并不多,無法成為它們的伯樂,甚至許多文物,仍然在某個角落,被當成“破布、破碗、破缸子”等等,實在可惜!

吉林老農用白酒換一破布,挂竈台擋了10年灰,專家直呼:這是國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