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州,這座坐落在渤海之濱的城市,作為遼西走廊的東端,和西端的山海關形成了東北和華北的天然屏障。因為地理位置險要,古來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

如果說四百年(确切說是1640年)前那場松錦大戰,皇太極一戰成名,基本上掃清了入關的障礙,那麼,300年後,共産黨将在這裡與國民黨決戰,不過與清不同的是,共産黨要經此一役,扼住遼西走廊的咽喉,以圖困國民黨大軍于牢籠。
1948年9月,經過戰略反攻,國共态勢白熱化,即将進入決戰階段,首戰便選在了東北,因為東北,解放軍有着無可比拟的優勢。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國共兩黨同時選派人員進占東北,經過三年的經營,國共兩黨的狀況卻截然不同:
共産黨的地方和部隊上司班子,三年來穩紮穩打,已經解放了東北97%的地區和86%以上的人口,而國民黨在三任上司班子熊式輝、陳誠、衛立煌的經營下,僅僅龜縮在錦州、沈陽、長春這幾個地區,而國共兩黨的兵力也有着非常懸殊的比例,共産黨的軍隊經過三年的發展,已經從1945年的十萬人發展到了百萬規模,而國民黨算上雜七雜八的統共55萬人。
國共雙方的首長都将目标轉向了錦州。對解放軍來說,攻克了錦州,那麼就徹底切斷了東北和華北的聯系,盤踞在長春、沈陽等地區的國民黨軍就像是鍋邊的肥肉,想什麼時候吃就什麼時候吃,除非國民黨有通天的本領。
不過對攻打錦州,林彪是經過了一番心理鬥争的,對作戰謹慎的林彪來講,攻打錦州面臨的風險較高,其選擇打長春,長春攻打也不成後,終于下定了攻打錦州的決心。
1948年10月8日,林彪、羅榮桓、劉亞樓召集各縱隊首長在帽山集合勘察地形,研究了主攻方向問題。在綜合分析了地形、敵情等情況的基礎上,9日,東北野戰軍前線指揮所制定出攻克
錦州
的具體部署,并電報中央軍委。即:
二、三縱隊和六縱十七師與炮兵主要力量由北向南主攻;
七、九縱隊與炮兵縱隊一部由南向北攻擊;
八縱由東向西攻擊。
從部署看,錦州北部是主攻方向,南部和東部都屬于助攻方向,而南部的助攻方向,總指揮則是七縱的司令員鄧華。
鄧華,這位紅軍初期的幹事,經過土地革命、長征、抗日戰争、解放戰争已經成長為軍政雙優的縱隊将領,其帶領的七縱也已經成長為一支虎狼之師。在錦州戰役之前,帶領七縱17天連克五城,剛受到嘉獎,可謂士氣正盛。
鄧華深知,錦州一役,對整個遼沈戰役的重要性,是以在布置作戰時也格外小心謹慎。
是日,大霧。總攻發起的時間沒有定,林彪的訓示是以霧散為标準。
城南的女兒河畔,半地下掩體的簡陋指揮所裡,鄧華正拿着望遠鏡企圖在濃霧中捕捉一點對作戰有利的東西,但是霧太大,就連密密麻麻的如蜘蛛網一樣的交通壕,也淹沒在濃霧中。
鄧華看了看天,遼東灣的海風還沒有吹來,離霧散還有一段時間。鄧華要确認作戰的準備工作。
鄧華為這次攻克錦州準備了突擊隊,突擊隊能否突破小淩河,對整個七縱的作戰影響重大。鄧華打通了132師師長李化民的電話,李化民向鄧華彙報了突擊隊昨夜踩點小淩河的準備情況,鄧華甚是欣慰,然後鄧華又和同一方向作戰的九縱司令詹才芳确認了九縱的準備情況,萬事俱備,隻欠遼東灣的風了。
終于,十點,霧散了,信号彈一放,總攻開始了!
雙方炮火猛烈,交替落在彼此的陣地上。而與鄧華同向進攻的炮縱一部需要為突擊隊打開一個缺口,這對朱瑞調教出來的炮兵不算難事,幾發炮彈幾乎同時落在一處城垣上,缺口打開了!
突擊隊沿着昨天勘探好的路線,在火力的掩護下,通過城垣缺口,很快進城了,并在城垣上插上了紅旗。
沿着突擊隊開辟的路線,很快突擊團394團也很快進城了。七縱的将士們,進城後的戰鬥目标已經不同以往,他們需要攻破一個個建築堡壘:銀行、郵政局、電影院......這些都是國民黨軍的據點。
在十七天連克五城的作戰經驗中,鄧華總結了城市攻堅經驗,那就是遇到炮火阻力,立刻停止沿街前攻,立刻爆破,另外開路前進,這樣不僅能減少傷亡,還能節約時間。
12點45分,離總攻開始不到三個小時,七縱的将士們又第一個攻入了核心陣地,先繼占領了錦州電影院、範漢傑的指揮中心等核心陣地。
範漢傑怎麼也沒有料到,首先破城的不是助攻方向,而是助攻方向,急忙調預備隊進行支援,但是為時已晚。
打掉了範漢傑的指揮中心,也就掐斷了指揮所和作戰部隊的聯系,國軍各作戰部隊隻能各自為戰了,不過結果是一樣的,那就是被分割、包圍、殲滅或俘虜。
錦州戰役雖然曆時8天,但是總攻卻隻有6個小時左右。下午四時,錦州守敵已如強弩之末,範漢傑終究沒有等來沈陽、錦西等地援兵,眼看外援無望,保命要緊!不過化妝潛逃的範漢傑、盧浚泉等在當天黃昏就被俘獲了!
範漢傑被俘
鄧華指揮的第七縱隊,在錦州總攻之戰中,神速突破,隻是15分鐘就率先登上錦州城,2個小時後就突入敵核心陣地,打爛敵人指揮中心,對錦州戰役的勝利起了重要作用!
錦州失守,從此,國民黨在東北的軍隊已經沒有機會了,突不出重圍,撤不出東北,而蔣介石隻能徒呼奈何!
整個錦州之戰,殲敵10萬,而七縱殲敵3萬,俘敵2.7萬,僅殲敵數就占了1/3。錦州之戰,鄧華将指揮才能發揮得淋漓盡緻,充分展現了将領的主觀能動性對戰役程序的積極作用。
而鄧華,将繼續帶隊決戰廖耀湘、攻取天津,解放海南......最終再次回到離東北最近的地方北韓,與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作戰,迎來其軍事生涯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