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們如何拿到自己滿意的薪資呢?這些套路還是需要掌握的

我們如何拿到自己滿意的薪資呢?這些套路還是需要掌握的

該圖檔由Eddie K在Pixabay上釋出

你好,我是看山。

實力要有,套路也要知道。我不是教你詐,而是有些套路你需要了解。

定好目标很重要

既然是談薪,那就得有自己的一個期望薪資,這個期望薪資不是拍腦袋想出來的,而是需要有依據的。

說到拍腦袋一詞,回想一下,我們是不是在工作中經常吐槽,“上司的某些想法是拍腦袋想出來的”。輪到我們自己做重大決策的時候,我們是否做到有理有據的理性處理呢?要求别人總是容易的,要求自己還是需要一些努力。

扯遠了,繼續聊薪資。

先要明确自己心意

首先,我們要确定目标收益。這個收益包括薪資、公司福利、社會聲譽、自主時間等一些列的因素。

目前社會發展基本上可以達到零邊際成本,簡單的說就是分工明确。分工越是明确,某崗位的收益總和不會差太多。比如,同是研發崗,網際網路公司的薪資普遍高于國企,但是其他方面,國企直接碾壓網際網路。網際網路薪資高,但普遍要求 996,有時甚至 007,到哪都得背着電腦,随時線上解決問題。國企薪資相對低一些,但是福利待遇好,人文關懷多,工作時間基本上可以保證 965,出去玩不需要帶電腦,碰到問題走流程。

是以,我們首先要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全都要的崗位不是沒有,而是太少,需要掂量下自己是否夠分量。

是以,世間哪得雙全法,總會有一些取舍。在網際網路公司羨慕國企的時間自由,在國企又想要網際網路的高薪。事之不如意十之八九,想清楚現在要的是什麼,别做圍城中的人。

想清楚之後,就需要确定符合這個期望的公司範圍。找到這些公司的所有資訊,比如,某歌搜、某眼查、親朋好友打聽、同學同行咨詢。這些資訊會比較龐雜,需要篩選其中的有效資訊,最好是能夠找到客觀資訊。依靠這些,可以把目标公司分成幾類:

特别想去

想去

不太想去

打死也不去

然後看看這些公司崗位要求,這個比較容易了,從招聘網站找就行。然後根據拿自己條件與之比對,又能有幾種情況:

完全不達标

現在不達标

達标

我們如何拿到自己滿意的薪資呢?這些套路還是需要掌握的

拿公司分組與自己的能力分組做比對,可以找到比較适合的公司或崗位。

再要評定市場價格

确定了目标公司或者目标崗位,接下來就需要搞清楚對應的薪資範圍了。

之是以隻能搞清楚範圍,是因為大部分公司都是密薪,明文規定嚴禁同僚之間讨論薪資,私下讨論的情況也存在,如果不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你又怎知他說的是否有水分。還一個原因,薪資結構比較複雜,工資、年終獎、五險一金、期權、股票、過節費、房補、餐補、加班費……是以能夠了解一個範圍,就已經很好了。

我們如何拿到自己滿意的薪資呢?這些套路還是需要掌握的

一般有下面幾種方式:

咨詢前同僚。如果有一個恰好剛跳槽的同僚,他跳槽的公司正好是你目标公司或者同類公司,那就可以問他了,約出來撸串吃飯,幾杯酒下肚,大家就是兄弟。而且還能聊聊原來的薪資,如果聊得好,還能知道其他同僚的薪資。

某脈職言挖掘資訊。直接找在某脈的職言頻道找人問,總會找到那種喜歡聊天的耿直 boy。多聊幾個,聊聊基本工資,聊聊年終獎,期權和股票估計是問不到了。

某聘找職位。一般來說,招聘平台釋出的職位資訊,都是标着薪資面議。有的獵頭發的職位會标注薪資範圍,可以作為判定依據。多找一些相似崗位、相似量級的公司對比,通過取交集的方式,能夠篩選出一個大概的資料範圍。

根據自身薪資定位。如果準備是從網際網路跳網際網路,比較好的是可以根據自己的薪資做判斷。目前很多人薪資漲幅比例是 20%,能夠達到 50%的就比較少了,直接漲幅 100%就更少了。這個漲幅指的是工資,其他方面的漲幅就看個人了。

明确了心意,确定了薪資範圍。那就需要給自己定一個比較靠譜的目标了,比如,目标公司是什麼,期望薪資是多少,準備争取哪種崗位。

投遞履歷找準路

找到心儀的公司之後,接下來就是要投遞履歷。這裡會有幾種操作:

直接投遞招聘資訊

找朋友内推

聯系獵頭

自己敲門恐費時

剛畢業或者工作 1-3 年的,都會在招聘網站找工作。這個時候自己的履曆一般,沒有能夠很吸引人的地方,挂在網上很久都不會有人看,主動投遞也會被卡脖子。如果有崗位比較急的,從篩選履歷到面試會進行的很快,否則就直接進人才庫。這就是賣方市場。

3-5 年,會出現第一個分水嶺,有的人履歷一旦挂上去,就會很多人找過來;有的人卻是無人問津。第一種,随着工作的深入,經曆的項目多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成為了大家都喜歡的香饽饽。第二種,5 年工作 1 年經驗,一直在做重複的工作,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做的項目也都拿不出手。市場不缺普通工,缺的是進階工。

我們如何拿到自己滿意的薪資呢?這些套路還是需要掌握的

是以,給 3-5 年的小夥伴一個建議,不要虛度光陰,現在的你已經能夠勝任大部分工作,那就去挑戰更有難度的工作。走平路甚至走下坡路是最省事的,向上攀爬是辛苦的,“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不要隻是羨慕别人看到了美麗的風景,自己也上去看看。

5-10 年及以後,自己刷履歷找工作比較少了,一般會借助熟人内推或者通過獵頭了。

熟人内推挺靠譜

熟人内推是比較推崇的一種,适合 3 年以後的同學。一般公司都會鼓勵内推,理由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優秀的人周圍一般也是優秀的人,有很大機率,被内推的人也是能夠勝任工作的。而且,為了鼓勵本公司内推,幫着公司挖人,還設定了内推獎之類的。

前幾年有句話比較流行“花若盛開,蝴蝶自來”。你是什麼樣的人,決定了你周圍人的樣子,同樣的,你周圍是什麼人,也決定了你的樣子。我們都生活在社會中,每天與很多人擦肩而過,與很多人協作共事,我們所散發的能量,會吸引相同頻率的人。不要去妄圖結交大佬,加了微信好友,可能隻是對方的小号,亦或是直接被收進某個群組、打上某個标簽。當自己成為了大佬,他自然會是你的朋友。

我們如何拿到自己滿意的薪資呢?這些套路還是需要掌握的

話說想要内推的可以背景留言細聊

找找獵頭也不錯

找獵頭也是個不錯的選擇,當然需要有一定能力後。如果是小白,那這一單成功率不高,獵頭自然不會很上心。但這并不妨礙小白的時候就加一些獵頭好友,你能夠從他的朋友圈一些業内動态。而且,可以告訴他自己的下一個目标,問問有沒有什麼要求(一定會有的),然後就可以有的放矢的朝着那個方向使勁了。

這裡給獵頭同學正名,不要把他們當成假想敵,其實你和獵頭才是一夥的。因為最後拿提成時,獵頭的提成是根據你的職級和薪資确定的。明白了吧,在你拿到 offer 入職之前,他都會幫你很多。我認識好幾個這麼優秀的獵頭,如果需要可以加我微信,推薦給你。

我們如何拿到自己滿意的薪資呢?這些套路還是需要掌握的

面試博弈小妙招

前面都做好了之後,就該進入到面試環節,面試就是純看實力和運氣的過程,沒有什麼取巧的妙招,隻能穩紮穩打的準備。是以,這裡隻有正常面試 ok 之後的談薪技巧。

談薪博弈先錨定

有的面試技巧會告訴你,被問到期望薪資的時候,要說一個範圍,不要直接說固定值,這樣也能有迂回的空間。但是,是否有想過,你給自己的迂回空間,恰恰讓對方知道了你的底線。比如 5000-8000,對方給出 5000 的薪資,這個 offer 你是接還是不接,接了心理不舒服,不接又在自己給出的範圍。是以,直接給出一個自己的期望值,這個值是高于你的底線的。

這裡需要強調一下,我們所給出的期望薪資,不是拍腦袋的,而是根據前期的調研給出的相對合理的薪資。比如市場普遍的範圍在 6000-9000,你直接要 10000。這樣不會讓對方高看你,隻是從側面告訴對方你不懂行情,可以随意忽悠你了。

心理學上有個錨定效應,簡單的說,結果會偏向先提出期望值的一方。

我們如何拿到自己滿意的薪資呢?這些套路還是需要掌握的

這裡再說一個技巧,就是告訴對方期望薪資之前,要問一下面試公司的薪酬結構、五險一金繳納情況、福利情況等,最好在眉頭緊鎖,假裝自己核算(真的算也行,但這需要一定的心算能力),然後給出結果。是不是顯得很專業,是不是這樣的結果更能讓對方信服。

入職時間留出 buffer

有時候,在最終發 offer 前,面試官會問入職時間。假設你現在是離職狀态,非常急着找工作,也不要直接回答随時,因為你不可能随時。我所面試的公司,都會在發 offer 之後,要求背調,一般會委托背調公司進行,時間大約在 2-3 天。然後入職需要的手續、證件等,公司還需要提前準備,是以完全不可能今天發 offer,明天就能入職。

回答随時,隻會讓面試官感覺你很着急入職,可能在薪資上再壓一壓。這裡再給 HR 正名,壓薪資的真不一定是 HR,也有可能是你的上級上司。上級上司需要控人力成本,HR 負責你入離職,是以,誰最有可能壓你的工資呢?

如果是在職,标準的回答是:收到 offer 之後,會立馬送出離職資訊,準備交接工作,按照規定,需要 1 個月的離職交接時間,我會争取能夠提前,是以月内可以到崗。

如果是離職狀态,标準回答是:收到 offer 之後,會開始為入職做準備,同時也會協調好自己的時間,如果公司比較着急,可以 1 周内到崗。

晉升路徑問清楚

這是一個建議,是可選項。問情況晉升路徑。我們工作說白了就是升職加薪,然後實作自我價值。如果不能升職,很有可能加薪無望。是以,一定要知道升職的路徑。

我們如何拿到自己滿意的薪資呢?這些套路還是需要掌握的

說起這個,奉勸一下小夥伴,換工作,我們不能隻考慮加薪,不考慮職位。有時候,我們在原機關職位已經達到一定等級,然後開始找到一個薪資不錯的工作,但是職級降了。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

我的建議是,如果原來隻是個小組長,降為普通組員,那無關痛癢,自己看心情決定。但是如果原來是總監,降為小組長,就需要考慮一下了。這種變動差距太大,你的話語權、決策權,甚至是你所能産生的能量,都縮小太多。這個時候不是考慮是否要換工作,而是需要認真思考自己的定位是否準确。是原來的職位太高,還是自己面試時候降得太低?如果這點沒有想清楚,建議還是不要一時沖動。

祝君早日心自由

最後就是祝福,升職加薪,早日實作自由。

推薦閱讀

程式員什麼時候該考慮辭職

IT 人為什麼難以拿高薪?

我們如何拿到自己滿意的薪資呢?這些套路還是需要掌握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