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程式員轉管理崗你需要了解的管理學常識

  什麼是管理

  既然我們要探讨“技術人如何做管理”這個話題,那麼對“什麼是管理”以及“管理是幹什麼的”這個問題就無法回避。雖然“管理”這個概念很模糊,但是我們依然可以通過界定管理者的核心職責,來刻畫出管理的含義。

  1 大師談管理

  在管理學的發展史上,有很多彪炳史冊的管理大師,我們不妨看看,管理界這幾位泰鬥級人物是怎麼說的。

  古典管理理論的代表亨利·法約爾認為,“管理是由五個要素組成的一種普遍的人類活動,這五個要素是: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不難看出,他特别關注管理的過程性,強調“做事”的可控性,不愧為“管理過程學派”的創始人。“科學管理之父”弗雷德裡克·泰勒認為,“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幹什麼,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幹”。顯然,他關注的焦點有兩個:一個是“幹什麼”,另一個是“怎麼幹”。有明顯的目标方向性和做事方法性,強調“目标”和“做事”。“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認為,“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驗證不在于邏輯,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權威就是成就”。他這個說法的焦點在于實踐性和結果性。衆所周知,德魯克是“目标管理理論”的創始人,尤其強調“目标”。當代管理大師斯蒂芬·羅賓斯給管理的定義是:“所謂管理,是指同别人一起,或通過别人使活動完成得更有效的過程”。仔細分析這句話,我們會發現這個說法的背後蘊含着三個要素:“人”“過程”和“有效”,用正式一點的名詞叫組織性、過程性和方向性。強調了“帶人”“做事”和“目标”。為什麼“有效”可以表征目标呢?這是因為,沒有目标,就無從談論是否“有效”。

  從上面幾位大師對于“管理”的解讀,我們會發現,大師們關注的重點也是在不斷變遷的,管理大體上分為三個階段。

  1.關注過程,強調如何“做事”。為了友善探讨,我們把這個階段的管理稱為“管理1.0”。

  2.關注過程和目标,強調設定“目标”并通過掌握如何“做事”來達成目标。為了友善探讨,我們把這個階段的管理稱為“管理2.0”。

  3.關注團隊、過程和目标,強調設定“目标”并通過掌握如何“帶人”和如何“做事”來達成目标。為了友善探讨,我們姑且把這個階段的管理叫“管理3.0”。

  管理的要素越來越多,是管理大師們越來越高明了嗎?不可否認,後來的大師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但更主要的原因是時代背景發生了變化。上面的三個階段,對應了三個不同時代下的不同價值取向。

  1.工業生産時代:工業時代早期,以流水線為典型特征的業務模式,“标準化”和不打折扣地“照章辦事”是最重要的工作價值觀。任何員工的“主動創新”都可能會給流水線造成巨大的破壞性。是以,管理的焦點放在“過程”上,強調做事。

  2.工業競争時代:工業時代中後期,随着競争越來越激烈,生産本身不能帶來顯著的競争優勢時,管理者開始考慮,如何才能讓生産更加“有效”,即産生更多的“業績”,因而越來越關心生産的目的性。除繼續強調“做事”之外,管理工作也強調“為了什麼做事”,即“目标”。

  3.知識經濟時代:工業發展更加充分之後,“守正出奇”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尤其是資訊産業把我們帶向知識經濟時代之後,“創造性”變成了很多企業的生命線。顯然,所有的生産要素中,隻有“人”這個要素具有創造性,是以“人”的因素被提到了很高的管理地位,備受關注。

  通過上面的論述,我們知道了下面這樣兩個事實。

  1.管理的含義會随着時代背景的變化而變化,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獨特的管理要素。

  2.知識經濟時代有三個最核心的管理要素:目标、人、過程。也可以通俗地稱為“看方向”“帶人”和“做事”。

  2 上司力

  你是否發現,近些年,“上司力”已成為管理領域一個炙手可熱的名詞?很多原來叫管理的書,現在都叫上司力了;很多原來的管理教育訓練,現在都叫上司力教育訓練了;HR和管理者們的說法也齊刷刷改口為“上司力”了……“上司力五項原則”“上司力八項修煉”“上司力十大能力”等類似的說法充斥眼球。可是,究竟什麼是上司力,上司力和管理是什麼關系呢?

  就這個問題,我問過很多管理者和HR,都沒能給出令人滿意的解釋。如果去翻看關于上司力的圖書和網頁,你會發現上司力的定義,甚至比管理的定義更豐富多彩,我簡單摘錄幾個。

  “上司就是要創造一種途徑,使人們全力獻身,成就非凡。”——艾倫·基思“上司力就是動員大家為了共同的願景努力奮鬥的藝術。”——《上司力》 詹姆斯·庫澤斯、巴裡·波斯納“所謂上司力,就是創造這樣一個環境,每個人都能在其中發揮出更多的能力。”——《成為技術上司者》傑拉爾德·溫伯格“上司力就像美,它難以定義,但當你看到時,你就知道。”——沃倫·班尼斯“上司力是怎樣做人的藝術,而不是怎樣做事的藝術,最後決定上司者的能力是個人的品質和個性。”——摘自百度百科(出處未知)

  不少人把上司力和“美”與“藝術”挂上了鈎,于是乎,就好像一百個人眼中有一百個蒙娜麗莎一樣,一百個管理者心中也有了一百個上司力。

  可是,我們如果熱衷于一個說不清的概念,那麼這跟喝雞湯有什麼分别呢?技術人出身的管理者,怎能容忍這樣的事情發生?我們就來探個究竟。

  “上司力”對應的英文是“leadership”,抛掉“-ship”和“-er”,其詞根是“lead”,相當于中文的“上司”“帶領”。你如果要提升上司力,得先掌握“帶領”的要領,而如果要掌握

二手手機出售平台

“帶領”這個動作,有三個問題是無法回避的。

  1.你要帶領誰?

  2.你要帶領他們做什麼?

  3.你要帶領他們去哪裡?

  其中任何一個問題回答不清楚,都做不到有效“帶領”。你有沒有發現,這幾個問題似曾相識?

  1.你要帶領誰?着眼團隊,關于怎麼“帶人”。

  2.你要帶領着他們做什麼?着眼事務,關于怎麼“做事”。

  3.你要帶領他們去哪裡?着眼目的,關于設定“目标”和方向。

  這三個要素,不正是管理3.0的三個要素嗎?原來大家口口相傳的“上司力”,也逃不開“帶人”“做事”和“目标”這個“管理三大件”,和管理3.0的内涵基本上是一樣的。從這個角度來講,對于上面幾種關于“上司力”的說法,詹姆斯·庫澤斯和巴裡·波斯納在《上司力》一書中的定義更為完整:“上司力就是動員大家為了共同的願景努力奮鬥的藝術。”

  這句話裡蘊含了“動員大家”“共同願景”和“努力奮鬥”,分别對應了管理3.0中的“帶人”“目标”和“做事”這三個要素。

  那麼,為什麼大部分關于上司力的書籍,焦點都放在了“人”上呢?

  仔細想想也能了解,“上司”這個詞雖然由來已久,但是“上司力”在管理學中熱起來的時間,和知識經濟時代是大體比對的,也就是說,和“人”這個要素在管理中被重視起來的時間是大體吻合的,這就意味着,随着“人”的因素在管理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上司力”才熱了起來。

  由于學界有個特點是“逐新求異”,而“做事”和“目标”在管理領域都已不是新事物,于是很多關于上司力的圖書都聚焦在“帶人”上,對于“做事”和“目标”不作為重點内容,即便提到“做事”和“目标”,也是作為“帶人”的手段來探讨的。

  而問題在于,學界逐新求異可以了解,但是作為工業界并身處管理一線的我們,如果也認為“上司力”僅僅是“帶人”,那就太局限了。要提升自己的上司力,做好知識經濟時代的管理工作,需要綜合考慮上述的“管理三大件”,全面回答好上述三個問題,而不能隻強調“人”的因素。

  綜合上面的讨論,從所涵蓋的管理要素來看,我們不難得出下面的近似等式:

  上司力=管理3.0

  =管理2.0 +“帶人”

  =管理1.0 +“目标”+“帶人”

  =“做事”+“目标”+“帶人”

  =“做事”+“目标”+ 狹義上司力

  通過上面的等式,可以澄清以下兩個問題。

  1.幾個重要概念的關系:管理、上司力、狹義上司力(很多上司力書上的說法)。

  2.當下管理工作涵蓋的三大内容,也就是上面我們提到的“管理三大件”——目标、帶人和做事。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