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數字化轉型具體落地有着落,超自動化開啟RPA紅利時代

數字化轉型具體落地有着落,超自動化開啟RPA紅利時代

什麼是超自動化?它有什麼特點?能為企業帶來什麼好處?

數字化轉型具體落地有着落,超自動化開啟RPA紅利時代

文/王吉偉

7月27日,賽迪智庫工業新詞話欄目報道了一個新詞:超自動化,英文是 Hyperautomation。

Hyperautomation是Hyper和Automation的合成詞,翻譯為超自動化。當然,你也可以稱之為超級自動化,卻總感覺這不夠貼切。

超級自動化聽上去就像Super man或者Super machine,是人或者物的超級個體。而Hyperautomation就如英特爾的Hyper-Threading(超線程)技術,更像一個技術名詞。

Hyper這個詞,除了代表着超級,還有超過、亢奮的意思。當發現一種技術足以達到“空前”的地步,往往就會用它來表示,是以用于科技領域的頻率遠遠高于super。

像超文本(HYPER TEXT)、超級模式(hyper mode)都用了這個詞,宇宙研究中的超維宇宙(Hyper Universe)也用了這個詞。

什麼是超自動化?

Hyperautomation也用了Hyper這個單詞,是否也意味着超自動化是一項重要技術?正是如此。超自動化最早出現于2019年10月釋出的《2020十大戰略科技發展趨勢》報告中,Gartner将其放在了十大技術之首。

數字化轉型具體落地有着落,超自動化開啟RPA紅利時代

但Gartner所定義的超自動化,不隻是一個技術名詞,更是一個為了傳遞工作、涵蓋了多種機器學習、套裝軟體和自動化工具的集合體。

超自動化既包含了豐富的工具組合,也包含了自動化本身的所有步驟(發現、分析、設計、自動化、測量、監控和再評估)。超自動化的主要重點在于了解自動化步驟的作用範圍、它們彼此之間的關聯以及它們的組合與協調方式。

事實上,超自動化更像一套解決方案,目的是讓使用它的企業能夠快速高效低成本最大化的實作企業經營自動化。而想要實作“無處不在的自動化”,通過AI技術轉化非結構化資料以及通過機器學習持續挖掘并優化業務流程等操作必不可少。

是以,超自動化的兩大核心主要在于業務流程自動化工具與人工智能技術。

超自動化的四大組成部分

Gartner定義的超自動化,将RPA、智能業務管理(IBMPS)、人工智能(AI)及進階分析(AA:Advanced analytics)集合到一起,王吉偉頻道将之簡稱為“RIAA”。

數字化轉型具體落地有着落,超自動化開啟RPA紅利時代

下面,簡單介紹一下這四個部分。

第一,RPA是一種流程自動化解決方案,主要承擔超自動化的自動化部分。RPA可以使員工團隊中的業務使用者,将平時需要人工進行的系列重複且基于規則的操作任務實作自動化。

第二,智能業務管理,可算是業務流程管理(BPM)的智能更新版。融合AI技術的智能業務管理,主要用于在政策層建構系統的整體自動化架構方案,并承擔一定的業務流程自動化任務。它通過排程包括RPA在内的各種自動化元件,以及端到端工作流程的整套方案,保證業務流程自動化的最佳實踐。

第三,人工智能,大家已然了解很多。在超自動化體系中,AI代表了企業技術堆棧中可用的一系列智能過程,包括機器學習(ML),自然語言處理(NLP)和智能光學字元識别(OCR)。

這些技術,可以讓超自動化識别更多的資料模式,持續發現并優化更多的業務流程自動化應用場景,也是保證非結構化資料業務場景使用RPA的基礎,可以說AI讓超自動化的應用與推廣具備了更多可能性。

第四,對于進階分析,大家接觸的可能并不多。進階分析強調使用技術和工具檢查資料,以評估對業務流程的更深刻見解,預測業務成果并圍繞決策制定建議,進而實作最大價值和ROI。

事實上,超自動化過程進階分析可通過組織孿生化實作,通過軟體模型可以建構并分析可能影響公司數字業務的任一場景,便于組織針對某種優勢或者缺陷進行超自動化實施程序的各種決策。

超自動化的三個特征

通過了解四大重點組成部分,我們總結了超自動化的幾個特征:

首先,超自動化提供了一個數字勞動者的路徑。它讓那些依賴于人類知識輸入的工作,通過資料采集分析、人工智能等方式産生出虛拟數字工作者。這些數字工作者不僅可以承擔重複性的任務,還能夠連接配接到各種應用程式、使用結構化和非結構化資料進行操作,分析資料并作出決策,設計流程并發現新的自動化機會。

其次,超自動化能夠讓企業更簡單的實作業務流程自動化。隻需要一個近乎傻瓜式的超自動化方案,就能讓任何企業實作以前大費周章完成不了的自動化項目。

同時,超自動化可以讓自動化适用于更複雜的場景。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神經網絡、進階分析等技術的引入,也使得諸多行業尤其工業生産領域的自動化,不再停留在簡單重複的程度上,那些存在非表标準化資料的業務場景同樣能夠實作自動化,更多場景的增效降本也将受益于超自動化。

超自動化能夠為企業帶來的五個好處

由此,便能歸納出超自動化可以為企業帶來的好處,至少包括以下5點:

數字化轉型具體落地有着落,超自動化開啟RPA紅利時代

1、增強勞動力。利用超級自動化解決方案的強大功能,員工能夠可簡單有效的利用其可用資源自動執行其職務内的許多流程,并更快地完成更多工作。最小化手動任務,使他們能夠專注于更具影響力與價值的工作,譬如計劃和政策。這一點,正是源自RPA的主要特征。

2、員工技能提升。超自動化使得自動化不再僅依賴于IT,自動化業務在技術難度上趨向大衆化及傻瓜化,業務使用者可以成為各自部門的自動化上司者。由此,非專業員工同樣可以借助超自動化提升技能,企業也以此得到更多高素質員工。

3、系統內建。超級自動化是一個架構、系統及工具的集合,在功能上實際上也是最大程度的系統內建。借助它的內建功能,企業内部基礎IT架構和分散的資料系統能夠實作無縫通信,確定所有基本系統都可以通路相同的集中式資料,進一步消除資料孤島。在當今的企業基礎架構中,企業實踐混合雲和或多雲基礎架構,內建是效率流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4、數字靈活性。王吉偉頻道認為,不管是組織的業務靈活性,還是營運與決策的靈活性,都要歸結到數字靈活性。要提高數字靈活性,必然離不開自動化、智能化對各種資料的高效處理。超自動化正是為此而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自動化緊密協作,企業可以從單一技術的一次性收益轉變為真正的數字靈活性和大規模靈活性。

5、提高投資回報率。投資回報率(ROI)是企業的關鍵名額,超自動化能夠讓企業資料更好的流通,幫助企業更快速的決策,讓整個企業架構運作更有成效,它本身就是高回報率的企業經營解決方案。使用超自動化的關鍵分析,企業可以基于自動化流程,按周、月、年優化并節省時間和金錢,跟蹤實作确切的投資回報率。

以上5點隻是基礎,随着應用超自動化深度與廣度的增加,企業等組織也将會獲得更多的益處。

後記:超自動化開啟RPA紅利時代

在Gartner沒有定義超自動化之前,IBM等機構也各自定義了自己的智能自動化解決方案,譬如IBM的IPA等。

自動化趨向智能化,智能化賦能自動化,這些趨勢早已成為業界共識。在更大的領域,它們是人機協同應用的新時代,也可以說是智能增強與人工智能融合發展的必然。市場、技術、應用、生态共同決定了,超自動化這樣的概念必然會出現。

随着超自動化概念為各大行業所接受,作為主角的RPA廠商當然也在極力主打超自動化。譬如UiPath在5月推出新一代端到端超自動化雲平台,并打出“專為超自動化而建構”的口号。automation anywhere 也在講,“超自動化是數字化轉型的真正的手段”。目前來看,超自動化已成國外RPA宣傳的重點。

數字化轉型具體落地有着落,超自動化開啟RPA紅利時代

國内RPA廠商雖未太多的提及超自動化,但來也科技、達觀資料、雲擴科技等頭部RPA廠商主打的“RPA+AI”與“AI+RPA”,實則與超自動化已經沒有多大差別。RPA、AI是超自動化四大構成其中之二,而RPA與AI想要融的更好,業務流程管理與進階分析也是需要不斷完善的重要部分。這就意味着,超自動化會是RPA廠商的終極發展之路。

事實上,即便沒有超自動化這個定義,RPA或者BPM也都在朝這個方向發展。BPM、ERP、CRM包括雲化SaaS類企管軟體,都在融合AI技術以讓産品更加智能的應用于更多場景,而AI廠商也在積極尋求通過BPM、業務流程自動化等業務場景進一步落地。

這就使得所有企管軟體都在從自動化向智能化發展,而智能化廠商也在向自動化領域延伸。

對于廣大企業來說,超自動化是一種标準,是企業使用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具體落地方式。它為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帶來了更簡單便捷的途徑,隻要引入超自動化,就能綜合使用各種技術達到增效降本的目的,進而增強市場競争力。

随着更多企業認識到超自動化的必要性,加上新冠疫情、經濟下行、新基建、内循環等綜合因素的影響。王吉偉頻道認為,中國的超自動化市場規模将會快速增長,以RPA為代表的相關行業也将真正迎來紅利時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