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國最不該禁的2本書,清朝是以走下坡路,歐洲卻靠它發展成強國

宋真宗趙恒曾寫《勵學篇》,講到: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顔如玉。雖然這話帶有過分追求榮華富貴的意思,但卻成為了倡導讀書的金玉良言,而宋朝在我國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發明,比如紡織機、膠泥式活字印刷術、大炮射彈等。

我國最不該禁的2本書,清朝是以走下坡路,歐洲卻靠它發展成強國

明朝焦玉在《火龍經》中便講到了宋朝初期的“飛雲霹靂炮”,但封建王朝中,為加強皇權,曆朝曆代對臣民也進行了思想壓制,“文字獄”便是迫害知識分子的獄事。這也使得一些優秀的書籍就猶如璀璨流星劃過天際,最終消失在了曆史的長河中。

我國最不該禁的2本書,清朝是以走下坡路,歐洲卻靠它發展成強國

中國史學家顧颉曾言:“清代三百年,文獻不存,文字獄禍尚有可以考見者乎?曰:有之,然其嚴酷莫甚于清初。”清朝年間,文字獄是最為嚴重的,乾隆年間更是達到了130多次,雖然編有《四庫全書》,可乾隆帝卻認為漢人的書籍留下三千卷就已足以,其餘書籍則迎來了被焚毀、被禁的命運,達到了15萬部以上。

而我國有2本最不該禁的書,清朝是以走下坡路,歐洲國家以及日本卻靠着它走向了強盛。

我國最不該禁的2本書,清朝是以走下坡路,歐洲卻靠它發展成強國

其一便是明朝著名科學家宋應星初刊于崇祯十年(1637年)的《天工開物》,該書共三卷十八篇,并附有123幅插曲,收錄了機械、磚瓦、兵器、火藥、紡織等生産技術,是世界上第一步關于農業和手工業生産的綜合著作,外國學者稱其為“中國17世紀的工業百科全書”。

有不少人會對比曆史,講到清朝的閉關鎖國,就會有人說到明朝的海禁,但明朝發展至後期,我國與世界還是有聯系的,明末來華西人、出洋華人、書籍、新式教育等都是有的。

我國最不該禁的2本書,清朝是以走下坡路,歐洲卻靠它發展成強國

《天工開物》中也講到過:“凡焊鐵之法,西洋諸國别有奇藥。中華小焊用白銅末,大焊則竭力揮錘而強合之,曆歲之久終不可堅。故大炮西番有鍛成者,中國惟恃冶鑄也。”

而第二版是在清初順治帝年間發行,此時《天工開物》還在我國各地流通,并且向國外出口,對西方國家産生了巨大影響,傳入日本的時間則是在17世紀。

但在清代乾隆帝設四庫館修《四庫全書》時,發現《天工開物》中有“北虜”、“東北夷”等反清字樣,于是這書就被禁了。

我國最不該禁的2本書,清朝是以走下坡路,歐洲卻靠它發展成強國

其二是《海國圖志》,該書的作者是晚清思想家魏源,先交代一下時代背景,晚清年間,西方列強用洋槍大炮打開了國門,而鴉片戰争一戰則打醒了我國不少人,魏源是其中之一,他棄筆從戎,到了定海前線參謀戰事,并且對西方國家的發展進行了一定的了解,這才恍然清楚:大清之外早變天了。

我國最不該禁的2本書,清朝是以走下坡路,歐洲卻靠它發展成強國

1842年,魏源寫成了《海國圖志》,全書共50卷,序中也寫明了寫此書的目的:“是書何以作?曰: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至1852年時,魏源已将《海國圖志》擴充到了百卷,系統的介紹了西方各國的地理、曆史、政治狀況和許多先進科學技術。

然而魏源嘔心瀝血卻沒有獲得清朝廷的重視,頑固派盲目排外,妄自尊大,就猶如乾隆帝在面見英國使者時的态度,并沒有對西方科技發展上心,《海國圖志》也就被列為了禁書。

我國最不該禁的2本書,清朝是以走下坡路,歐洲卻靠它發展成強國

而該書傳入日本後對日本的明治維新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現代日本學者井上靖研究近代曆史後講到:“幕府末期日本學者文化人等,……例如,橫井小楠的思想起了革命,傾向開國主義,其契機是讀了中國的《海國圖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