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大會的亮點:
- 全球首款 L4 自動駕駛巴士「阿波龍」量産下線
- 中國第一款全功能雲端 AI 晶片「昆侖」
- 釋出百度大腦 3.0
- 推出百度智能小程式
首先亮相的是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在大會的主 Keynote 環節中,李彥宏介宣布,全球首款 L4 級自動駕駛巴士量産下線。此自動駕駛巴士由百度與金龍客車合作制造,取名為阿波龍。目前,阿波龍巴士在北京雄安、廣州、深圳、東京等地開始商業營運。其中阿波龍客車在東京的商業營運,是百度與軟銀合作進行的。

百度稱,「阿波龍」搭載了「面向量産的解決方案」,它會成為 Apollo 3.0 的核心。此次釋出的三套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可幫助開發者及合作夥伴三個月内即可打造出屬于自己的「阿波龍」。
李彥宏介紹說,一年前剛剛推出的 Apollo1.0 有 3 萬 5 千行代碼,而現在 Appolo3.0 已有超過 22 萬行代碼。「自動駕駛剛剛實作了從零到一,未來一定會實作從一到百、千、萬」,李彥宏表示,「而這些都将由我們的開發者來實作。AI 時代的汽車進化邏輯是内部軟體數量的增長。」
除了「行」之外,AI 也在改變着我們的「住」。
在自動駕駛之後,李彥宏展示百度在人機互動方面的應用。大會現場播放了兩段錄音,展現了百度開發的 AI 大會客服與參會者打電話的情景,AI 客服可以通過電話确認觀衆是否參會以及提供餐飲資訊。
在這個環節,李彥宏透露了百度過去幾年來在 AI 技術研發上的投入,「百度每年會把 15% 左右的收入投入到 AI 技術的研發中。」從上萬名 AI 工程師,到百萬台伺服器組成的叢集,以及千億級的參數、樣本及特征訓練而成神經網絡,這樣的投入支撐了示範中的智能化生活。
百度希望讓人們平等便捷的擷取資訊,利用資料、算力和算法的不斷疊代來填平「智能鴻溝」,讓每一個開發者都能夠使用最先進的 AI 能力。「過去講,用電量是衡量經濟的名額,而以後,用腦量會是衡量行業智能化發展水準的标準。」李彥宏表示。AI 可以把人從重複、低效、繁重的判斷工作中解放出來,極大地提高生産力。例如,百度和某工廠合作,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去進行地闆品質檢測,使每天檢測量翻倍。此外李彥宏還提到,百度希望各行業的人都能平等便捷擷取 AI 能力。例如一位來自西藏林芝的醫生,通過百度的 easyDL 去識别寄生蟲蟲卵,診斷準确率達到 97%。
大浪潮下的 AI 晶片
随着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計算硬體也經曆了從 CPU、GPU 到專用晶片的過程。今日,李彥宏宣布正式釋出百度自研的中國第一款雲端全功能 AI 晶片"昆侖",其中包含訓練晶片昆侖 818-300,推理晶片昆侖 818-100。
「昆侖」是中國在大規模 AI 運算實踐中催生出的晶片,基于百度 8 年的 CPU、GPU 和 FPGA 的 AI 加速器的研發,20 多次疊代而生。李彥宏稱,「昆侖」是迄今為止業内設計算力最高的 AI 晶片。據介紹,它采用了三星 14nm 工藝;260Tops 性能;512GB/s 記憶體帶寬;100+w 功耗,由幾萬個小核心構成,它可以同時滿足訓練和推斷的需求,除了常用的雲端深度學習計算需求,還能适配諸如自然語言處理,大規模語音識别,自動駕駛,大規模推薦等具體終端場景的計算需求。
中國著名計算機專家,首批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中興事件發生後,各界都十分關注發展我國晶片産業,許多網際網路企業和傳統電子企業紛紛表示,要大力投入資金和隊伍發展晶片事業,這種積極性應當肯定。這次百度釋出了 AI 晶片,說明他們說到做到,這無疑是對我國晶片事業做出了貢獻。
百度一貫重視 AI,這次做 AI 晶片,可以發揮他們在 AI 方面的積累的技術優勢,而且做出的晶片可以首先在它自己的 AI 平台及其應用上得到應用,通過應用可以推動晶片的發展,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當然,如果這個晶片使用效果好,就可以被更多的使用者所采用。大家知道,晶片的成功,需要有生态的支援,這方面百度有較好的條件。」
最後,百度友善表示,未來該晶片将面向智能汽車、智能硬體、圖像語音等更多應用開放。
去年,百度在開發者大會上推出了自然語言處理系統 DuerOS 和自動駕駛系統 Apollo,以及百度大腦 2.0。在今天的大會上,百度宣布這些技術都已演進到了 3.0 版,涵蓋了技術、平台、生态落地全棧布局。百度進階副總裁王海峰介紹說,今日釋出的百度大腦 3.0 開放的能力已經達到了 110 多項。
王海峰表示,「其最核心的是多模态深度語義了解。這意味着對于圖像、語音和視訊等多模态資訊,不僅讓機器可以聽清、看清,更要深入了解其背後的含義,進而更好地支撐各種應用。」
基于語義的資料,百度的人工智能可以進行進行了解、總結和提煉,并形成知識,為使用者提高生産力。在會上,百度展示了視覺語義化在無人超市購物場景中的應用,其可以識别購物者在商店中的所有行為,并利用刷臉進行結算。此外,目前新版的百度地圖中的小度語音助手已經可以了解複雜的語義請求,并幫助使用者進行導航。
在閱讀了解上,「我們最近又将深度注意力比對模型引入到了系統中,讓 AI 系統對話的效果進一步提升。」王海峰表示,「百度大腦一直在不斷學習,目前已經閱讀了超過千億篇文章。」
在上面介紹的 NLP、計算機視覺技術之下,是百度的深度學習架構。百度自 2013 年開始自主研發深度學習平台,2016 年 9 月對外釋出了自己的深度學習架構 PaddlePaddle,而在今天,百度釋出了 PaddlePaddle 3.0。
王海峰介紹說,除了核心架構更新以外,還提供了三個非常好用的平台,EasyDL 快速應用平台,AutoDL 網絡結構自動化設計,以及 AI Studio 線上實訓平台。
在這裡,王海峰對比了人工設計的網絡結構與 AutoDL 網絡的效果。
談到深度學習架構與 AI 生态的關系,王海峰認為深度學習架構可以類比為 AI 的作業系統。向下,它可以與 AI 晶片結合。AI 晶片在對 AI 模型的計算進行專門優化後,性能會有很大的提升。從這個角度看,百度認為,深度學習架構相當于 AI 晶片的指令集。
最後,王海峰總結說,「目前百度大腦 3.0 開放了 110 多項能力,每天調用次數已經超過了 4090 億次。調用的人中既有 AI 工程師,也有零『AI』基礎的初入門者,還有來自各行各業希望用 AI 創新業務、為業務轉型更新的企業。」
百度智能小程式
在上午的大會上,百度除了介紹百度大腦 3.0、DuerOS 3.0 以及 Apollo 3.0 等更新換代的産品以外,還推出了「智能小程式」。
百度認為,網際網路近幾年來正在從開放走向封閉——越來越多的使用者流量被圈定在極少數的平台上,這種趨勢形成了圍牆花園的形态,一些巨頭通過盡可能多的服務來阻止使用者使用其他公司的服務。然而,使用者的需求往往是多元的,我們急需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來重塑這種生态。
「建構自然的使用者體驗系統,打造 AI 時代的最佳移動體驗。」百度副總裁沈抖介紹道。「通過智能小程式,我們能夠給使用者提供一種無縫的端内體驗。」百度還會把在移動端的 AI 架構開放給開發者,幫助他們實作更多的應用。
目前,智能小程式已經在百度 APP 中上線。沈抖表示,百度智能小程式全面接入百度大腦 3.0,開發者通過幾行代碼就可以調用。同時,智能小程式将于今年 12 月全面開源。未來,智能小程式不僅可以運作于百度系 App 上,還将可以營運于哔哩哔哩、58 同城等外部合作夥伴 App 上。
結語
一年一度的百度 AI 開發者大會的主題詞「Create」來自程式設計語言中用于建立新内容的函數,更意味着從無到有地創造新事物,在已知已有的領域進行革命性創新。如同李彥宏所描述的願景:「Everyone can AI」,開發者将成為 AI 時代的核心生産力。
本文為機器之心報道,轉載請聯系本公衆号獲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