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應用的普及,數字化轉型浪潮以磅礴氣勢席卷全球。如今,對于企業來說,“數字化轉型已經不是選擇題,而是必選題。”與此同時,變革開始逐漸由應用層深入到基礎架構層——數字化轉型進入深水區。
作為三大核心基礎軟體領域之一的資料庫行業也在經曆這樣的變革。其推力不僅來自于技術本身的疊代進化,更源于産業快速發展帶來的新需求與新挑戰。而 OceanBase 原生分布式資料庫憑借“十年磨一劍”的技術積累,正在成為企業核心系統首選,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助力業務發展。
業務有需求 但技術改不了
技術改不了、服務挺不住、管理環節多、業務跑不動是很多企業在進行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最常面臨的挑戰。治标易,治本難,其“病竈”在于:核心系統是對于資料庫的全面下探,而當業務快速增長産生海量資料時,傳統以 Oracle 集中式資料庫為底層架構的核心系統在資料收集、分析、處理,及上層應用的支援方面變得力有不逮。
以國内某頭部保險企業A為例,其核心系統面臨的挑戰是“技術改不了”的問題。A公司業務體量龐大,橫跨壽險、财險、銀行、基金、資産管理、财富管理等多個領域;業務系統包括核心交易系統、多元銷售、個險銷售、經營管理、精算系統更等;涉及到理賠、契約、核保、再保、保單管理、團險、網銷等全鍊路業務與服務。
本次更新針對壽險業務,其系統整體達300多套,且大部分是多年前基于 Pro*C 和 Tuxedo 開發,代碼達1400多萬行,資料量400多TB,量級巨大。如果做類似分庫分表,那麼從 Oracle 到 MySQL 的适配風險非常高。是以A公司雖然有意願,但内外部一直沒有合适團隊可以解決這個難題。
高相容、多租戶能力
保證核心系統平滑更新
面對如此量級的資料和複雜的更新挑戰,OceanBase 項目團隊根據其特點,認為壽險系統資料庫平遷方式更符合實際。這樣可以保證大量應用不做大改動或重構,避免“資料庫+應用”雙重風險的疊加。
得益于 OceanBase 對 Oracle 等傳統資料庫的高相容能力,不僅相容 SQL 語言,還包括完整的 PL/SQL 能力,能提供完全相容的文法和接口調用。原應用隻需極少适配就能在 OceanBase 上正常運作,節省了大量時間和成本。不僅如此, OceanBase 根據A公司的實際情況快速疊代産品,提供了适配 Pro*C+Tuxedo 的無縫遷移解決方案,自主研發的嵌入式SQL預編譯器(ECOB)支援替換舊的 Pro*C 預編譯器,能将A公司的老核心系統順利遷移到 OceanBase 上來,避免了上千萬行代碼重寫的麻煩。
除了高相容性保證平滑适配以外,OMS 遷移平台的強大支援和靈活的遷移方案能力也很重要,為大量系統實作平滑更新提供保障。通過精算架構的靈活改造,基于實體備份的表粒度恢複能力,能全面有效取代原有基于存儲 BCV技術的資料複制方案,極大的節省了硬體資源成本,加快了資料再生,更加靈活易操作。
通過多租戶能力,業務團隊将A公司壽險業務的300多套系統并入到10多套的 OceanBase 叢集,幫助A公司實作每個業務一個租戶,保證資源邏輯隔離,同時線上擴容/縮容無需資料重分布。這不僅大大降低了資料管理難度,還能通過原生分布式資料庫特有的線上擴容、線上收縮能力支撐A公司“開門紅”等業務高峰場景,這在從前是無法實作的。
穩定可靠 創造新價值
經過一年多的實戰,OceanBase 資料庫運作穩定,為A公司創造了新的價值:
- 自主研發:OceanBase 産品100%自主研發,有效支援企業技術改造的訴求,同時保證資料安全,較好地防範化解“卡脖子”風險。
- 降低開發運維成本:多租戶叢集化部署在提供更好的性能表現以及業務連續性保障的同時,大大縮減了硬體成本。如一期的數十個系統在 Oracle 上使用空間約30TB,到 OceanBase 後不到4TB,壓縮比高達近8倍。其次,實作了集中管控,将以前數百套 Oracle 資料庫納入到數個叢集,節省了硬體成本和運維管理成本,每年整體節省成本(軟硬體、服務、開發)數千萬元。同時,Oracle/MySQL 的文法相容性極大的減少了開發人員對于應用業務适配改寫的成本,保護了A公司的既有投資。
- 線上彈性擴容/縮容:最大化資源利用,通過動态彈性調整租戶計算資源,靈活的應對業務負載要求的變化,順利通過季度、年度開門紅等業務沖刺高峰。
- 保障業務穩定運作:有效利用資料多副本的架構能力,在充分利用所有節點的計算能力的同時,提供資料和節點的高可用性,RPO=0,RTO<30s,降低系統性風險。
A公司是 OceanBase 在保險行業的成功實踐案例之一,目前 OceanBase 已助力200+行業客戶實作核心系統更新,幫助客戶更高效、更低成本地推進數字化轉型,在數字化浪潮中快人一步。